陳宮捉放曹操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后經(jīng)過小說、評書、戲曲的修改和演繹,讓曹操“奸絕”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東漢末年董卓掌權(quán)時,曹操刺殺董卓沒能成功后喬裝逃走。逃到中牟縣時,曹操被守關(guān)士兵捉獲。陳宮認出被抓之人是曹操后,以進行盤查為由連夜提審。盤查時,曹操用言語打動陳宮,使陳宮棄官一同逃走。當逃到成皋時,曹操遇見自己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并被他邀請去家中住宿。呂伯奢吩咐自己的家人殺豬招待二人,自己去西村打酒。曹操與陳宮在屋內(nèi)說話時,聽到有磨刀的聲音。曹操疑心呂家要殺他,便先下手殺了呂家八口。當兩人走到廚房看見一只待宰的豬時,陳宮責備曹操誤殺好人。二人離開莊園路上,遇見呂伯奢打酒回來,曹操又把他殺了。后來,二人夜行數(shù)里住進客棧,陳宮自認看錯了人,便趁著曹操熟睡的時候獨自離開。
捉放曹操的故事和歷史原型存在差異,有意識地選擇曹操不道德的資料進行放大,因此造成后人對他批判之語占多數(sh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