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為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相關的名人故事,歡迎查閱,供參考。
簡短的名人小故事1、達芬奇畫蛋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意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jīng)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chuàng)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2、孫康映雪夜讀
晉人孫康,家貧而酷愛讀書。夜晚,雖有時間卻買不起燈油,只好默默地回憶,消化白天學過知識。有年冬天,他半夜醒來,感到屋內并非漆黑無光,還能隱約約看到一些東西,原來是皚皚白雪反映所致,這給了他啟發(fā):何不借雪光來看書呢?于是雪夜,特別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孫康苦讀的好時光。由于勤奮好學,他終于成為一個有名的學者,并當上了御史大夫。
3、頭懸梁錐刺骨
戰(zhàn)國時蘇秦,與魏人張儀同師鬼谷先生。他夜間讀書,苦心鉆研,困倦欲睡時,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腳步上。
漢代孫敬好學,讀書時,用繩子把頭發(fā)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來督促自己努力攻讀。
4、被認為是傻子的科學家
本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童年時并不顯得聰明,3歲時才學會說話,父母因而認為他是一個傻子。上學后,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甚至勒令他退學。16歲時,他報考蘇黎世大學,又因成績差而名落孫山。但他并不恢心。通過勤奮學習,成了杰出的物理學奠基人。曾有青年問他是怎樣成功的,他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5、錦囊出珍品
唐朝“鬼才”詩人李賀,他的成功在于積累。為了搜集素材,他早上背上錦囊,騎著毛驢,外出游歷,觀察生活,一有靈感便記在紙上,放于錦囊中。一天下來回到家中,將錦囊中積累的紙條拿出,在燈下選擇整理,將有用的紙條再存入另一個錦囊中供以后寫作用。
6、陶瓷積累知識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了積累詩作素材,準備了許多陶罐,并分門別類的貼著標簽,整齊的放在一個七層的架子上。他把平時收集到的資料按不同門類放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資料積累的可以寫作時,便函將陶罐倒空,將資料整理成文。
7、日積月累終成偉業(yè)
革命導師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1500多種書,在書中引用了十幾個學科、數(shù)百個作者的觀點,留下了一百多本讀書筆記。列寧在《列寧全集》中引用自已看過的書竟達1.6萬多冊。他在研究帝國主義專題時,讀了148本書、49種期刊中的232篇文章,寫下60多萬字的札記。
8、“厚積”者的楷模
列夫托爾斯泰如果沒有那一疊厚厚的審訊記錄,如何寫出那原汁原味的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語言;李賀如果沒有那個裝詩的錦囊,怎能寫出那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姚雪垠如果沒有那萬張專題卡片,就不會有今天的長篇小說《李自成》。
家庭教育
9、《今日》詩與《明日歌》
中國古人十分珍惜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明朝吳縣學士文徵明,是著名的書畫家,他寫了一首《今日》詩:“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請初學者錢鶴灘在《今日》詩的基礎上又改寫了《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10、魯迅筆名的含義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開端,是與現(xiàn)代中國的偉大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剛揭開序幕時,魯迅就用犀利的雜文和新穎性小說為它吶喊奔走,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旗手。魯迅向許壽裳解釋用“魯迅”這個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魯和迅速之意。他認為自己比較笨拙,只有勤勉,才能在一定的時間收到和別人一樣的效果。有人說魯迅是天才,魯迅自己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著名人物的經(jīng)典故事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