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亞洲和歐洲地處同一塊大陸(亞歐大陸),所以兩洲的分界線就比較復雜了,亞歐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俄羅斯地理學家塔季謝夫發(fā)現受氣流影響,烏拉爾山脈兩側動植物差異明顯,因而提出以烏拉爾山為界劃分歐亞大陸,并得到普遍認可。
老的亞歐分界線碑建于1837年,位于葉卡捷琳堡市西郊新莫斯科大道17公里處。界碑底座由暗紅色大理石建造,中間是灰白色大理石作為分界線,兩側分別標明歐洲和亞洲,界碑為尖形金屬塔。
新的亞歐分界線碑(見上圖)建于2004年,位于葉卡捷琳堡市西北郊42公里處。界碑底座由灰白大理石制成,分為5個階梯,每個階梯6個臺階,亞洲和歐洲兩字的俄文分布在底座兩邊,界碑柱由深紅色大理石制成,高25米,重500噸,頂端安置雙頭鷹標志,盡顯非凡氣度,肅穆典雅。
亞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同時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qū)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后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qū),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關于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墨忒爾(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于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此外,歐洲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游玩。宙斯見到后,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后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數據僅供個人學習參考。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