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等級賦分要確定賦分區(qū)間。將每個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分出A、B、C、D、E五個等級,對應的分數區(qū)間分別為100~86、85~71、70~56、55~41、40~30。
2014年年底,教育部印發(fā)關于《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要求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yè)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物、化、生、史、地、政任選三)成績以等級來呈現。等級從高到低排序為A、B、C、D、E。一般情況下,各省市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A15%,B30%,C30%,D、E共25%,其中E等級為不合格。2017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為浙江、上海,兩個省份第一次使用等級賦分。
在新高考模式下實行等級賦分,將選擇同一學科的同學進行對比排名,然后進行賦分,本質是有利于解決考試難度不同而導致的不公平。此外,賦分制度在一定程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保證了成績的可比性和區(qū)分度??傮w來說,等級賦分制比傳統(tǒng)高考計分規(guī)則更為合理和公平。
賦分公式為R/r=(A-T)/(T-a),經過計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高考賦分制計算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種計分辦法,主要是在實行“3+1+2”模式高考的省份中使用這一賦分辦法。包含3個步驟:
1.確定賦分區(qū)間。將每個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分出A、B、C、D、E五個等級,對應的分數區(qū)間分別為100~86、85~71、70~56、55~41、40~30。
2.確定原始分數區(qū)間。與賦分區(qū)間相對應,以每個科目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及其得分來確定原始分數區(qū)間。
3.利用公式進行計算。設原始分數區(qū)間最大值與原始分之差為R,原始分與原始分數區(qū)間最小值之差為r,賦分區(qū)間最大值為A,最小值為a,賦分成績?yōu)槲粗獢礣,其余均為已知數。賦分公式為R/r=(A-T)/(T-a),經過計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絡,數據僅供個人學習參考。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