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啟圣看不起清廷,康熙揚言要殺他卻為何又留著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如果要說清朝的建立者,很多熟悉歷史的人都會說出一個滿語的名字,努爾哈赤。的確努爾哈赤作為清朝政權(quán)的建立者,讓清朝真正意義上的從一個游牧的部落制的集體轉(zhuǎn)變?yōu)橐粋€封建的王朝。但是如果要說清朝真正的鞏固者,那不是別人,正是有著千古一帝名號的康熙皇帝。在清軍僥幸入主中原之后,其實江山坐的并不牢固,在江南地區(qū),雖然表面臣服,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一心向明,而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更是招兵買馬,儼然成為了三個土皇帝。
另一邊,鄭氏父子盤踞臺灣依舊奉明朝為正朔,獨自建立起了一個明鄭小朝廷。少年康熙在拿下鰲拜之后,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盤踞于南方的這些反清勢力,于是他提出了平三藩,誰想?yún)侨饝?yīng)聲而反,最后卻死在了自己瞎打瞎指揮。三藩之后,康熙便著手平定臺灣,在此過程中有著兩個決定性的人物,一個名叫施瑯,一個便是姚啟圣。說實話,施瑯算是武將,姚啟圣才是運籌帷幄的軍師。但是為何有著頭功的姚啟圣卻得不到康熙的寵信,康熙還一度想要殺了他呢?
首先,姚啟圣打心眼里就看不起清朝這個外來戶。中國古代歷史其實細分的話其實就是中原農(nóng)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戰(zhàn)爭史,中原農(nóng)耕民族因為有著強大的文化基礎(chǔ),所以幾千年來都可以生生不息的延續(xù)下去,而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雖然能夠稱雄一時,但是也多是短命。所以在清朝入關(guān)之后,很多江南士族對于清朝是極度的蔑視的,很多大儒學者都假借出家之名躲入山中,不愿為清朝效力。而姚啟圣就是這樣的人,他從內(nèi)心就不接受這個蠻族政權(quán)。但是為何要為清朝效力,原因就是他想給康熙看,我本事滔天,我就狂怎么了?臺灣不還是要我來收復(fù)么?所以康熙皇帝才能揚言殺他,實際上卻縱容他行為乖張。
其次,康熙皇帝愛才,更以大局為重。清朝十二個皇帝里面,其實要說本事大的,也就是康熙和雍正兩個,一個打了一輩子仗,多次化險為夷,靠的是膽魄。一個從十幾個皇子里面奪得皇位,也算是人精里的人精。康熙皇帝從小學貫中西,也深知他們東北老家的文化和中原農(nóng)耕王朝的文化是不能比擬的,所以他才努力的學習儒家文化,并推崇漢文化。其實在康熙的心里,對于姚啟圣這樣的以下犯上的臣子是十分的憤怒的,但是康熙的思維高度卻明顯比姚啟圣高一個層次。第一,康熙留姚啟圣是為了他的謀略,第二,康熙皇帝始終是把統(tǒng)一和蒼生社稷放到第一位。
最后,康熙皇帝揚言殺姚啟圣卻留著他,是給天下士族看的。在清朝這么多人物里面,政治手段高明的也就兩個人,一個是掌權(quán)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老佛爺慈禧,另外一個就是清圣祖康熙了。有人說康熙政治手段高明,沒聽說過啊?可是要知道康熙是第一個去南京明孝陵在朱元璋墓前下跪的清朝皇帝。要知道這一招籠絡(luò)了多少漢人士族的人心。對于姚啟圣也是一樣的,人人都知道康熙恨姚啟圣,而且還恨不得要殺了他。但是康熙就是不殺這樣一個他恨的人,就是因為他有才,而且還重用。這讓其他漢人士族怎么看?其深層次的目的還不是為了收買人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