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碓鐭ǖ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遂于鎮(zhèn)撫司綁發(fā)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jié)者,和燒酒生嚙,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明·張岱《石匱書后集》
以上這段話出自明朝的記載,大體意思就是袁崇煥在西市執(zhí)行死刑,京城的百姓爭相從劊子手手里買他的肉吃,邊吃邊罵,骨頭都被砸碎了,到最后就剩下一顆腦袋了。
在現代人看來,袁崇煥應該是明朝的大英雄,那為何會受到如此極刑?并且到了百姓生而食之的地步。這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人身公憤的事情?還是其中有什么誤會在里面,隱藏著什么樣的冤屈?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后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zhèn)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后金)的戰(zhàn)爭中先后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xiāng)。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后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于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后,皇太極學習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戲弄蔣干的把戲,搞了個兒戲似的反間計,讓兩位太監(jiān)偷聽到袁崇煥是叛徒的消息,再放太監(jiān)逃走。太監(jiān)果然中計,把消息傳達給崇禎。
魏忠賢余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如此就有了文章開頭所記載的情形,袁崇煥被整整割了3543刀,萬人空巷盛況空前之下,大約有萬人搶到了袁崇煥之肉而生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