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三级,欧美视频一区亚洲不要,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久久综合久久首页

          更三高考訂閱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的九大易錯點及165個教材重點實詞

          微高考 · 高考綜合信息
          2024-01-02
          更三高考院校庫

          文言文翻譯的九大易錯點

          在翻譯文言文句子時,除掌握一些翻譯技巧外,還要警惕以下幾個錯誤。

          一、誤譯文言實詞

          例1. 光武南定河內,而更始大司馬朱魷等盛兵據(jù)洛陽。光武難其守,問于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者?”(《后漢書·鄧寇列傳》)

          [誤譯]光武責難那位太守,并向鄧禹問道:“將領中誰是可以派去鎮(zhèn)守河內的人?”

          [解析]“難”在古代漢語中有兩個基本用法:①讀“nán”,困難,與易相對;②“nàn”,責難,責備。這里的“難”字取第一個意項的意動用法,譯為“認為……很難”?!笆亍币灿小版?zhèn)守、防守”“太守”等義項。根據(jù)語境,上文講“光武定河內”,下文問“諸將誰可使守”,“守”字顯然是“防守”“鎮(zhèn)守”之意。

          [正確譯文]光武認為河內防守很難,向鄧禹問道:“領將中誰是可以派去鎮(zhèn)守河內的人?”

          二、誤譯文言虛詞

          例2. 伯章若無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不能至耳。(宋濂《杜環(huán)小傳》)

          [誤譯]伯章好像沒有聽到這些話,只是說:“我也知道這事,但是道路遙遠難以到達。

          [解析]句中的“但”是強調作用的副詞,應譯為“只是”,不表示轉折關系,這個義項中學教材中出現(xiàn)過,如《陌上?!分械摹暗^羅敷”。

          [正確譯文]伯章好像沒有聽到這些話,只是說:“我也知道這事,只是因道路遙遠不能成行罷了。”

          三、譯文用詞不當

          例3. 臣非禮之祿,雖萬鐘不受;若申其志,雖簞食不厭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貧臣?。ā逗鬂h書》)

          [誤譯]不合禮義的工資,即使非常優(yōu)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實現(xiàn)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飲食也不厭棄。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貴,怎么能使我貧窮呢!

          [解析]“俸”即俸祿,指封建時代官員的薪水?!肮べY”,按期付給勞動者的報酬。二者雖有相似之處,時代感不同,內涵也不盡相同,不可用“工資”代替“俸祿”。

          [正確譯文]不合禮儀的俸祿,即使非常優(yōu)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實現(xiàn)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飲食也不厭棄。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貴,怎么能使我貧窮呢!

          四、語言不合規(guī)范

          例4.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萬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祿,又不聞匡救之術,進退無所據(jù)矣。(《后漢書》)

          [誤譯]然而你當初不惜以非常寶貴之身,使君王翻白眼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祿之后,卻又聽不到匡救的方略,真是做官與隱退都沒有根據(jù)了。

          [解析]這段譯文的不規(guī)范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文白夾雜,“身”“匡救”等文言詞語沒有譯出。根據(jù)語境,“身”可譯為“生命”;“匡救”可譯為“匡時救世”。②風格不一致,整體上看是嚴肅的書面語,而“翻白眼兒”顯然是口語化的。

          [正確譯文]然而你當初不惜以非常寶貴的生命,使君王發(fā)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祿之后,卻又聽不到你匡時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與隱退都沒有根據(jù)了。

          五、不辨感情色彩

          例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晉書·皇甫謐傳》)

          [誤譯]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書籍之中,以至廢寢忘食。

          [解析]“耽玩”,深深地愛好玩味,帶有褒揚色彩,可譯為“沉醉”(深深地處于某種美好的境界之中);譯文中的“沉湎”是貶義詞。

          [正確譯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書籍之中,以致廢寢忘食。

          六、誤譯原句語氣

          例6. 諸將諫曰:“高峻精兵萬人,率多強弩,連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恂不應,遂斬之。遣其副歸告峻曰:“軍師無禮,已戮之矣?!保ā逗鬂h書·鄧寇列傳》)

          [誤譯]現(xiàn)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難道不可以嗎?

          [解析]譯文處理為一種強烈的反詰語氣,不恰當。從語境來看,這是一段“諫”辭,話語方向是“下”對“上”,適合用委婉的語氣;“無乃……乎?”這個固定結構在文言文中,也表示一種商量、請求對方重新考慮的委婉語氣,譯為“恐怕……吧?”

          [正確譯文]現(xiàn)在想讓他投降卻反倒殺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七、誤譯語法關系(單句)

          例7. 既加之以刑,猶以盜目之,是絕其自新之路也。(《元史·張養(yǎng)浩傳》)

          [誤譯]已經(jīng)用刑法處罰了他們,又派強盜看著他們,這就斷絕了他們改過自新的路。

          [解析]在這個句子中,“目”,名詞用作動詞,譯為“看待”?!耙浴恐保g為“把……當作……看待”。“盜”,名詞作狀語?!耙员I目之”應譯為“把他們當作盜賊看待”。譯文處理為連動結構,也錯解了文意。

          [正確譯文]已經(jīng)用刑法處罰了他們,還把他們當強盜看待,這就斷絕了他們改過自新的路。

          八、誤譯分句關系(復句)

          例8.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保ā妒酚洝と辶滞鈧鳌罚?/p>

          [誤譯]湯王、武王沒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殺了國君。

          [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關系的固定結構,應譯為“不是……,而是……”,譯文處理為承接關系是錯誤的。

          [正確譯文]湯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殺君。

          九、不懂修辭和文化常識

          例9.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孟子·公孫丑》)

          [誤譯]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發(fā)愁沒柴燒,不能上朝復命。

          [解析]“采薪之憂”是疾病的婉詞。

          [正確譯文]昨天有國君命令來,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復命。

          165個教材重點實詞

          1.焉用亡鄭以陪(增加)鄰(《燭之武退秦師》)

          2.何厭(滿足)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3.闕(侵損、削減)秦以利晉(《燭之武退秦師》)

          4.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損害)之(《燭之武退秦師》)

          5.以亂易整,不武(使用武力時所應遵守的道義準則)(《燭之武退秦師》)

          6.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燭之武退秦師》)

          7.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燭之武退秦師》)

          8.今行而無信(信物)(《荊軻刺秦王》)

          9.秦王購(重金征求)之金(當時以銅為金)千斤(《荊軻刺秦王》)

          10.臣左手把(握,抓住)其袖(《荊軻刺秦王》)

          11.將軍豈(是否)有意乎(《荊軻刺秦王》)

          12.樊於期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腕而進曰(《荊軻刺秦王》)

          13.函(用匣子)封之(《荊軻刺秦王》)

          14.既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和送別)(《荊軻刺秦王》)

          15.持千金之資幣(禮品)物(《荊軻刺秦王》)

          16.比(并,列)諸侯之列(《荊軻刺秦王》)

          17.愿大王少假借(寬容、原諒)之(《荊軻刺秦王》)

          18.秦王還(環(huán)繞)柱而走(《荊軻刺秦王》)

          19.乃引(舉起)其匕首提(擲擊)秦王(《荊軻刺秦王》)

          20.距(通“拒”,據(jù)守)關,毋內(接納)諸侯(《鴻門宴》)

          21.故(特意)遣將守關者(《鴻門宴》)

          22.大禮不辭小讓(謙讓)(《鴻門宴》)

          23.沛公不勝(承受)杯杓(《鴻門宴》)

          24.沛公則置(放棄,丟下)車騎(《鴻門宴》)

          25.約為婚姻(親家,有婚姻關系的親戚)(《鴻門宴》)

          26.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意外的變故)也(《鴻門宴》)

          27.匪我愆(拖延)期(《詩經(jīng)·氓》)

          28.將(愿,請)子無怒(《詩經(jīng)·氓》)

          29.乘(登上)彼垝垣(《詩經(jīng)·氓》)

          30.以我賄(財物。這里指嫁妝)遷(《詩經(jīng)·氓》)

          31.不可說(通“脫”,擺脫、脫身)也(《詩經(jīng)·氓》)

          32.士也罔(無)極(標準)(《詩經(jīng)·氓》)

          33.二三其德(品德、德行)(《詩經(jīng)·氓》)

          34.躬自悼(傷心)矣(《詩經(jīng)·氓》)

          35.謇朝誶(諫諍)而夕替(廢棄、貶斥)(《離騷》)

          36.怨靈修之浩蕩(荒唐,沒有準則)兮(《離騷》)

          37.偭(違背)規(guī)矩而改錯(通“措”,措施)(《離騷》)

          38.忍尤(責罵)而攘(忍受)詬(侮辱)(《離騷》)

          39.悔相(觀察)道之不察兮(《離騷》)

          40.豈余心之可懲(受創(chuàng)而戒止)(《離騷》)

          41.汝豈得自由(自作主張)(《孔雀東南飛》)

          42.晝夜勤作息(偏指“作”,工作)(《孔雀東南飛》)

          43.小姑始扶床(坐具)(《孔雀東南飛》)

          44.本自無教訓(教養(yǎng))(《孔雀東南飛》)

          45.君既若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錄(記著)(《孔雀東南飛》)

          46.始適(出嫁)還家門(《孔雀東南飛》)

          47.逆(預料、想到將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48.處分(處理、處置)適(適合、依照)兄意(《孔雀東南飛》)

          49.適(剛才)得府君書(《孔雀東南飛》)

          50.葉葉相交通(交錯相通)(《孔雀東南飛》)

          51.多謝(告訴、忠告)后世人(《孔雀東南飛》)

          52.人生幾何(多少)(《短歌行》)

          53.列坐其次(旁邊)(《蘭亭集序》)

          54.夫人之相與(相交往)(《蘭亭集序》)

          55.向(過去,以前)之所欣(《蘭亭集序》)

          56.終期(至、及)于盡(《蘭亭集序》)

          57.其致(意志,情趣)一也(《蘭亭集序》)

          58.舉酒屬(勸人飲酒)客(《赤壁賦》)

          59.橫槊賦(吟)詩(《赤壁賦》)

          60.而卒(到底)莫消長也(《赤壁賦》)

          61.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赤壁賦》)

          62.望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赤壁賦》)

          63.唐浮圖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游褒禪山記》)

          64.蓋(大概)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65.而余亦悔其(自己)隨之而不得極(盡,這里有盡興的意思)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66.夫夷(平坦)以近(《游褒禪山記》)

          67.非常之觀(景象)(《游褒禪山記》)

          68.無物以相(幫助)之(《游褒禪山記》)

          69.又以悲(感嘆)夫古書之不存(《游褒禪山記》)

          70.因為(于是創(chuàng)作)長句(《琵琶行并序》)

          71.鐵騎突出(突然沖出)刀槍鳴(《琵琶行并序》)

          72.暮去朝來顏色(容貌)故(《琵琶行并序》)

          73.河內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寡人之于國也》)

          74.直(只是、不過)不百步耳(《寡人之于國也》)

          7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制止、約束)(《寡人之于國也》)

          76.申(反復陳述)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

          77.王無罪歲(年成),斯(則、那么)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國也》)

          78.日參省(省察)乎己(《荀子·勸學》)

          79.而絕(橫渡)江河(《荀子·勸學》)

          80.善假(借助,利用)于物(《荀子·勸學》)

          81.君子博學(廣泛學習)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82.蚓無爪牙(爪子和牙齒)之利(《荀子·勸學》)

          83.以致(招納)天下之士(《過秦論》)

          84.秦人開關延(迎擊)敵(《過秦論》)

          85.追亡逐北[潰敗(的軍隊)](《過秦論》)

          86.奮六世之余烈(功業(yè))(《過秦論》)

          87.隳(毀壞)名城(《過秦論》)

          88.非抗(匹敵,相當)于九國之師也(《過秦論》)

          89.寬厚而愛人(愛護別人)(《過秦論》)

          90.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過秦論》)

          91.無(無論)長無少(《師說》)

          92.六藝經(jīng)傳皆通(普遍)習之(《師說》)

          93.古之學者(求學的人)必有師(《師說》)

          94.今之眾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師說》)

          95.小學(小的方面學習)而大遺(《師說》)

          96.使人遺(送給)趙王書(《廉頗藺相如列傳》)

          97.即(則,就)患(憂慮,擔心)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98.傳以示美人(妃嬪)及左右(侍從)(《廉頗藺相如列傳》)

          99.負(憑借,倚仗)其強(《廉頗藺相如列傳》)

          100.逆(違背、觸犯)強秦之歡(《廉頗藺相如列傳》)

          101.嚴(尊重)大國之威以修(整飾)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102.引(延請)趙使者藺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103.卒(終于)廷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

          104.獨(難道)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105.璧有瑕,請指示(指給……看)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106.未嘗有堅明約束(遵守約定)者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107.于是相如前進(上前獻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108.宣言(揚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109.臣所以去親戚(親屬,指父母兄弟等)而事君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110.單于愈益(更加)欲降之(《蘇武傳》)

          111.私候(拜訪)勝曰(《蘇武傳》)

          112.以貨物(一般財物)與常(《蘇武傳》)

          113.此必及(動詞,牽連到)我(《蘇武傳》)

          114.宜皆降(使動用法,使……投降)之(《蘇武傳》)

          115.輿(抬,扛)歸營(《蘇武傳》)

          116.會論(判罪)虞常(《蘇武傳》)

          117.君因(通過)我降(《蘇武傳》)

          118.掘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實而食之(《蘇武傳》)

          119.子卿壹(一定)聽陵言(《蘇武傳》)

          120.自分(料想,斷定)已死久矣(《蘇武傳》)

          12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抵)(《蘇武傳》)

          122.皆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蘇武傳》)

          123.兄弟親近(親近之臣)(《蘇武傳》)

          124.漢天子我丈人(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行也(《蘇武傳》)

          125.武等實在(確實存在)(《蘇武傳》)

          126.衡少善屬(連綴)文,游(游歷、游學,指考察、學習)于三輔(《張衡傳》)

          127.觀(游)太學(《張衡傳》)

          128.而無驕尚(驕傲自大)之情(《張衡傳》)

          129.連辟(召)公府不就(《張衡傳》)

          130.安帝雅(素常)聞衡善術學(《張衡傳》)

          131.中有都(大)柱(《張衡傳》)

          132.尋其方面(方向)(《張衡傳》)

          133.衡下車(官吏初到任)(《張衡傳》)

          134.公車特征(特地征召)拜郎中(《張衡傳》)

          135.悟已往之不諫(勸止、挽回),知來者之可追(補救)(《歸去來兮辭》)

          136.悅親戚之情話(知心話)(《歸去來兮辭》)

          137.善(喜好、羨慕)萬物之得時(《歸去來兮辭》)

          138.控蠻荊而引(連接)甌越(《滕王閣序》)

          139.識盈虛之有數(shù)(定數(shù))(《滕王閣序》)

          140.命途多舛(乖違,不順)(《滕王閣序》)

          141.千里逢迎(迎接)(《滕王閣序》)

          142.儼驂于上路(高高的道路)(《滕王閣序》)

          143.騰蛟起鳳,孟學士(掌管文學撰述的官)之詞宗(《滕王閣序》)

          144.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禮法)(《滕王閣序》)

          145.怒(奮發(fā),這里指鼓起翅膀)而飛(《逍遙游》)

          146.志(記載)怪者也(《逍遙游》)

          147.時則(或)不至(《逍遙游》)

          148.窮發(fā)(毛,指草木)之北(《逍遙游》)

          149.此小大之辯(通“辨”,區(qū)別)也(《逍遙游》)

          150.行比(合)一鄉(xiāng)(《逍遙游》)

          151.若夫乘(順應)天地之正(《逍遙游》)

          152.腹猶果然(很飽的樣子)(《逍遙游》)

          153.日薄(迫近)西山(《陳情表》)

          154.臣具以表聞(使上聞)(《陳情表》)

          155.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察)(《陳情表》)

          156.后刺史臣榮舉(推舉)臣秀才(《陳情表》)

          157.九歲不行(不會走路。這里是說柔弱)(《陳情表》)

          158.至于成立(成人自立)(《陳情表》)

          159.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這里是優(yōu)秀人才的意思)(《陳情表》)

          160.則告訴[申訴(苦衷)]不許(《陳情表》)

          161.驪山北構(建)而西折,直走(趨向)咸陽(《阿房宮賦》)

          162.日益驕(驕橫)固(頑固)(《阿房宮賦》)

          163.而氣候(天氣)不齊(《阿房宮賦》)

          164.齊楚之精英(金玉珍寶等物)(《阿房宮賦》)

          165.可憐(可惜)焦土(《阿房宮賦》)

          *本文內容整理自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僅供個人學習參考。
          2023高考備考攻略

          高考資訊推薦

          高考綜合信息

          更三為2024級考生整理了2024最新高考綜合信息,包括20 ... [進入專欄]

          報考信息

          動態(tài)簡章計劃錄取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