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砘粲淼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作為大司馬霍光的兒子,霍禹其實一直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上。如果霍光選擇篡位,那么霍禹就有可能成為太子,可是霍光對大漢朝還是有敬畏之心的,所以霍禹也就失去了繼承天下的機會。
那么在霍禹心里,其實是瞧不起漢宣帝劉詢的,因為他一直都認為,漢宣帝的江山,是他們霍家賜予的。他希望漢宣帝時刻能夠保持一顆感恩之心,不管是立皇后還是立太子都要顧及到霍家的顏面。
上官太后是漢昭帝劉弗陵的妻子,也是漢廢帝和漢宣帝時期的太后和太皇太后,同時她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霍光的外孫女。這位歷史上年紀最小的太皇太后,其實比漢宣帝還要小3歲。
光與左將軍桀結婚相親,光長女為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安女后宮為婕妤,數(shù)月立為皇后。---《漢書》
因為她復雜的身份,所以由不得她能夠在后宮獨善其身。那么當霍禹選擇謀反的時候,上官太后到底是什么態(tài)度呢?
01霍禹貪心不足,想要繼承父親的所有事業(yè)。
霍光的死訊傳入宮中的時候,漢宣帝和上官太后都表示非常震驚。因為霍光的死,對大漢朝來說,可以說是僅次于皇帝駕崩的大事情,甚至比皇帝駕崩還要可怕。
政局能不能穩(wěn)定,這就要看漢宣帝的能力了。漢宣帝立刻派出了慰問團隊,并且親自跟著上官太后一起,前往霍家悼念霍光。
死人的事情辦完了,那就要顧著活人的事情了。此前霍禹就向父親表示過,希望能夠接替霍光的職位,但是這件事霍光一直猶豫不決。其他人糊涂,可是霍光一向聰明,他知道世襲權臣職位,對霍家來說意味著什么。
更以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罷其右將軍屯兵官屬,特使禹官名與光俱大司馬者。又收范明友度遼將軍印綬,但為光祿勛。及光中女婿趙平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將屯兵,又收平騎都尉印綬。諸領胡越騎、羽林及兩宮衛(wèi)將屯兵,悉易以所親信許、史子弟代之。---《漢書》
如果霍禹有這個能力掌控好朝政和皇帝,那么霍家將會榮耀下去,可是萬一霍禹是個糊涂蛋,霍家一定會遭至滅門之禍。
可以說霍禹和漢宣帝劉詢都是霍光一手調教出來的徒弟,兩個人對大漢的權柄都有繼承權。最終霍光選擇了合法的漢宣帝劉詢,絕不僅僅是因為漢宣帝的地位合法,而是因為霍光不信任自己這個糊涂蛋的兒子霍禹。
在霍光死后,霍禹再次謀求大司馬的職位,所以他詢問漢宣帝,是否能夠繼承老爹的職權。漢宣帝大吃一驚,不過他很快收斂怒色,一口拒絕了霍禹。
霍禹心里很不爽啊,他認為這個江山本來就是霍光的,現(xiàn)在自己只是想要奪回權力而已,漢宣帝這么做太過分了。
沒幾天功夫,漢宣帝就主動將霍禹封為大司馬,霍禹認為漢宣帝還算懂事,總算沒有辜負霍光的托付。結果漢宣帝玩了一招釜底抽薪,雖然把霍禹扶上了大司馬的位置上,但是并沒有給霍禹大司馬的印章,也沒有給與他相應的軍權。
02上官太后與霍家有親也有仇,她的態(tài)度撲朔迷離。
上官太后是上官安與霍光女兒霍氏所生的女兒,算起來是霍光的外孫女,是霍禹的外甥女。私底下上官太后還要叫霍禹一聲舅舅。
但是有一件事,我們必須要注意,上官太后的爺爺上官桀以及父親上官安,曾經為了扶持燕王劉旦上位,從而想要誅殺霍光,結果這爺倆全部被霍光誅殺。
換句話來說,上官太后跟霍光這位外公,是有殺爺之仇和殺父之仇的。在封建社會之中,爺爺和父親當然要比外公親密的多。
謀令太后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范明友、鄧廣漢承太后制引斬之,因廢天子而立禹。約定未發(fā),云拜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為代郡太守。山又坐寫秘書,顯為上書獻城西第,入馬千匹,以贖山罪。---《漢書》
所以上官皇后跟霍光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系呢?這一點我覺得不用擔心,即使上官太后痛恨霍光,她當時也只是一個9歲大的孩子,壓根就不清楚里面的事情。
而且上官太后要想活下去,就必須要依靠霍光的力量。她個人是沒有任何政治能力扳倒霍光這棵大樹的。
所以說這么多年來下,上官太后一直蒙受自己這位外祖父的庇佑,才安安穩(wěn)穩(wěn)地在后宮生活著。
一直到了霍光死去,上官太后忽然就失去了重要的依靠。這一年上官太后才不過21歲,今后的人生到底該何去何從,其實上官太后并不清楚。
她唯一知道的是,自己只有依靠霍家才能夠繼續(xù)安安穩(wěn)穩(wěn)地在后宮過日子,所以我認為上官皇后還是偏向霍家的。
03霍禹造反的事情,上官太后到底有沒有表示支持?
上官太后的父系一族被霍光全部誅殺,由此9歲的上官太后只能依靠母系一族霍家的支持,才能繼續(xù)活下去。
所以這么多年下來上官太后早就習慣了霍家的照顧。霍光名為大漢朝的臣子,實際上那就是大漢朝的太上皇?;实鄄宦犜?,都能夠被霍光輕易拿下,可見霍光的權勢有多大。
得到霍光的保護,上官太后自然是高枕無憂了。可是霍光死后,作為霍光的兒子,霍禹到底能不能肩負起延續(xù)霍家興盛的重擔,這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霍禹這個舅舅,幾乎成了上官太后唯一的希望。所以上官太后一定是在暗中支持霍禹謀反的。
書報聞,會事發(fā)覺,云、山、明友自殺,顯、禹、廣漢等捕得。禹要斬,顯及諸女昆弟皆棄市。唯獨霍后廢處昭臺宮,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shù)千家。---《漢書》
當時上官太后已經24歲,自然是有一定能力傳達宮中的消息的。這或許就是霍禹大膽造反的重要根基。
只要霍禹聯(lián)絡霍家的親信,再得到了宮中上官太后的消息,那么一切就在他的掌控之中了。所以霍禹才會想到以政變的方式,重新奪取至高無上的權力。
可惜漢宣帝不是劉賀,霍禹也不是霍光,所以這件事從被發(fā)現(xiàn)開始,就被漢宣帝給鎮(zhèn)壓了。漢宣帝將霍家滿門都給抓了起來,沒多久就被全部斬殺。
至此,24歲的上官太后,再次失去了自己的母系一族。她也沒有兒子女兒,更不可能改嫁他人,從此上官太后真正徹底地成為了世界上最孤獨的那個人。
04上官太后為什么不信任漢宣帝?漢宣帝到底有什么不值得她信任的呢?
說老實話,漢宣帝對上官太后,已經算是比較客氣的了。漢宣帝劉詢登基以后,立刻加封上官太后為太皇太后,這一年上官太后才不過15歲。
等到霍禹陰謀造反被揭發(fā)以后,上官太后居然絲毫沒有牽扯其中,這里面肯定有漢宣帝的庇佑。
從這兒開始24歲的上官太后再也不問世事,孤獨地在長樂宮終老。她比漢宣帝劉詢活的時間還要長,可見劉詢對上官太后還是比較仁慈的了。
皇后立十歲而昭帝崩,后年十四五云。昌邑王賀征即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光與太后共廢王賀,立孝宣帝。宣帝好位,為太皇太后。凡立四十七年,年五十二,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漢書》
但是上官太后為什么不信任漢宣帝呢?霍光殺了上官太后父系全家,上官太后都選擇了原諒,為什么她就是不肯相信漢宣帝呢?
我認為,上官太后之所以不相信漢宣帝,主要原因是她對霍家依賴了太多年。6歲就被霍光扶植上了皇后的位置,9歲父系一族全部被誅殺,她便只能依靠外祖父霍光,自此一直到21歲,上官太后只能依靠霍光,否則活不成。
所以這么多年下來了,上官太后對霍家已經養(yǎng)成了一種依賴。等到霍光死后,她會習慣性地把霍禹當成霍光的替代品,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上官太后一直都向著霍家了。
至于漢宣帝,名義上算是上官太后的孫輩,可是他們倆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親屬關系。她很難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在一個絲毫沒有關系的人身上,上官太后不敢冒這個險。
總結:從上官太后無子,可見霍光對大漢的赤誠之心。
霍光是忠臣,這是絕對沒的說的。為什么我會這么肯定呢?因為他完全具備當皇帝的資格和能力,可他就是不造反,一直捧著劉家的人做皇帝。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沒有給上官太后的肚子動什么手腳。當年呂后為了能夠讓自己坐穩(wěn)太后的位置,謊稱從未跟漢惠帝同過房的張嫣皇后已經懷了漢惠帝的兒子,差點就把大漢江山落在了其他人的手里。
霍光沒有這么做,上官皇后獨得漢昭帝劉弗陵的寵愛,可是他倆就是沒有孩子,一直到漢昭帝死他倆都沒有生出個一兒半女來。
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當然之所以能夠成為事實,主要是因為霍光沒有在這件事中注入水分。如果他仿造呂后的做法,先謊稱上官太后已經懷上了,隨后又隨便找來一個嬰兒給上官太后,作為她的兒子。
那這個兒子可就成了漢昭帝劉弗陵的嫡長子了。這么一來的話,漢昭帝后繼有人,壓根就沒有劉賀和劉詢什么事兒了。
要真的是這樣的話,大漢江山鐵定會落在其他人的手里,所以我認為霍光在這件事的處理上,盡顯他本人的忠心。沒懷上就是沒懷上,大漢的江山總歸是要姓劉的才能坐,而且要是漢武帝的子孫才行。
雖然后來他兒子帶著全家造反赴死,可是這完全不影響他本人對大漢朝的忠心。所以漢宣帝將霍光奉入麒麟閣,后世歷代漢家帝王都會祭拜霍光的英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