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蒙恬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秦將軍蒙恬所生活的時代是沒有曹操的參與的,為什么這兩人能扯上關系呢?其實也不是有什么關系,只是一個人影響了另一個人罷了。那又為什么說曹操看到蒙恬死前留下的話大哭不止呢?
或許是因為兩人有相似之處,蒙恬的遭遇讓曹操想到了自己。
在說曹操因何而哭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蒙恬死前的事兒。
關于蒙恬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小習武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大將軍,攻破齊國城池,被封為內(nèi)史,深受秦始皇的賞識,與其弟弟蒙毅號稱“忠信”。秦統(tǒng)一之后,蒙恬又率領軍隊北擊匈奴,為秦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他一生忠于秦國,沒做過任何對不起國家的事。但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一切都改變了。中車府令趙高、丞相李斯和公子胡亥發(fā)起了政變,胡亥即位之后受人挑唆賜死了蒙家兩兄弟,蒙恬被賜毒酒而隕世。
關于蒙恬之死
“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馀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使者帶著毒酒去找蒙恬時,面對死亡他是平靜的,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已死,應連坐與你?!泵商窠z毫不慌張,緩緩的說:“從我先人到子孫,已有三代為秦國出生入死,我雖然遭受囚禁,但是我統(tǒng)領三十萬大軍,要想造反無人能攔,只是我知道我應該奇守義而死,我不能辱沒先人的教誨,也不能辜負先主的期望。”
使者知道蒙恬想要表達什么意思,也知道蒙恬是個仁義忠信的大丈夫,但是有命在身,使者也無可奈何,便對蒙恬說:“將軍自然是無罪的,但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你的話傳給陛下?!?/p>
蒙恬聽后便也沒什么牽掛的,就要自盡,突然想起來如果自己以無罪之身死去,天下人定會議論紛紛,對秦國的朝政極其不利,便又對使者說:“我怎會無罪呢?我的罪過大了,本就該受死,我從臨洮到遼東修長城,所挖溝渠一萬余里,這期間定挖斷了地脈,這便是我的最過,你一定要把這話傳出去讓天下皆知我的罪過?!闭f完蒙恬便飲酒自盡了。直到死前蒙恬還在為秦國著想,這是怎樣的忠心啊!
曹操看似在哭蒙恬,實則在哭自己。
曹操言:
“孤每讀此二人書,未嘗不愴然流涕也?!?/p>
今人提到曹操,就覺得他不是一個正面人物,所做之事也不正派,其實世人對曹操的誤解也很大。曹操本是個熱血青年,與蒙恬一樣自小就胸懷大志,他一心想要匡復漢室,其實在他的心里并不想做什么大魏皇帝,只是想成為大漢的丞相,看著大漢長盛不衰。但是生不逢時,時局過于混亂,要想壓制各方割據(jù)勢力,曹操不得不獨掌大權,所以才有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本想做個忠心之臣,硬生生被時代逼成了不軌之士。
蒙恬是寧愿死也不愿意背叛秦朝,世人不理解他,都說他愚忠,其實他只是在堅守本心。
曹操與蒙恬一樣,也不被人理解,世人只覺得他是謀權的賊人,并不知道他心里對大漢的執(zhí)著,他也想做忠臣,但是當時的局勢為了保全家族,為了能有機會光復漢室,他不得不作出選擇。
所以說曹操看到蒙恬死前所說的話時,立刻產(chǎn)生了共鳴,他很能理解蒙恬的內(nèi)心世界,不由得悲由心生,獨愴涕下。
權勢之爭風起云涌,身不由己是常有的事,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人人心中都有無法言說的苦楚。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