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前對曹丕說了什么?曹丕有沒有聽曹操的話?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曹操一生兒子也不少,但最后有資格爭儲的只有曹丕和曹植。曹植文采天賦異稟,深的曹操喜愛,曹丕則是各方面更均衡一些,最后再三權衡曹操還是決定傳位曹丕。不過曹操深知曹丕性格疑心太重,他擔心曹丕此后還是不會放過自己的弟弟,所以臨終前再三叮囑讓他們不要兄弟相殘。后來曹丕等于是給了曹植一個機會,讓他換取一個善終。但曹操還說了另一句話,卻為曹魏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
當月,曹操在洛陽病重!臨危之際,曹操準備將兒子曹丕召喚到榻前,叮囑一些事情!
但是,思考來,思考去,想對曹丕說點什么,卻欲言又止!
這一年,曹操六十六歲!
六十六歲,對于一個戎馬半生的人來說,活得歲數(shù),已經(jīng)夠大了!
要知道,當年跟隨曹操一起征戰(zhàn)北方的那些“弟兄們”,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埋骨他鄉(xiāng)了。
在那個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的年代,活下來,尚且不易,更何況還戎馬半生,活到六十六歲。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三國時期,打仗的人,能活六十六,已經(jīng)不容易了!
但是,對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曹操來說,他覺得自己還沒有活夠,因為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完成!
天下沒有統(tǒng)一:北方的匈奴,時不時還南下騷擾;南方的孫權,尚且實力很強,一日不滅他,始終是一個威脅!
不僅有外患,更有內(nèi)憂!這么多兒子,該選誰當接班人呢?
雖然一直很喜歡植兒,但是,植兒生性善良,優(yōu)柔寡斷,不能擔當大任;
彰兒,雖然英勇善戰(zhàn),但是,有勇無謀,做將軍可以,做魏王,卻不一定行;
丕兒心眼多,一直不太喜歡,但,丕兒生性謹慎,能當大事,唉!該選誰呢?
此時的曹操,心中裝著千千萬,想想這,想想那,總是放心不下。
夜里,洛陽城異常寒冷,心力交瘁的曹操,忍不住劇烈咳嗽了兩聲,沒想到,竟然咳出了大口的鮮血。
咳罷,曹操抬起頭,下意識地仰望夜晚的星空,不禁慨嘆:孤,命不久矣!
于是,將曹丕召喚至病榻前,準備對曹丕叮囑兩句!
曹操望著自己的兒子曹丕說:丕兒,父王我大勢將去,有兩件事,我叮囑于你,你可得記住!
第一:我去世之后,有一人可輔佐你治理天下,此人正是司馬懿,有了他,你就可以制衡諸葛亮。
但是,司馬懿這人心思較重,善于謀略,你可用他,但不可重用,要防著一些!
第二:你兄弟眾多,我死了之后,希望你能擔當兄長之責任,不要兄弟殘殺,給他們留一條活路!
說罷,曹操長吁一口氣,如釋重負!終于將心中的擔憂,和盤托出,交待與自己的繼承人!
然而,巧合的是,曹操當年對曹丕所講的這兩句話,在后來,都得到了印證!
第一:的確,誠如曹操所言,司馬懿這人確實很有本事,也輔佐了曹丕,甚至,曹丕臨終時,還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但是,身為謀略家的司馬懿,最后,還是竊取了曹魏的政權,為后來的司馬家的西晉王朝,奠定了基礎。
第二:曹操死后,生性多疑,心思較重的曹丕,與自己的兄弟之間,多有鬩墻之事,即使與自己的同胞兄弟曹植之間,也產(chǎn)生過不愉快的事情。
最后,曹植以一首詩,道出了心中的不快:“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總結:作為我國古代最為杰出的軍事家、文學家之一,曹操的本領,在很多史料和文學作品中,多有記載和勾畫,雖然有一定的渲染成分,但不可否認,在古代燦爛的歷史文化中,曹操,還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后世街談巷尾,議論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本文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僅供個人學習參考。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