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碇芷酵醯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平王東遷"估計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熟悉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不熟悉的事情發(fā)生。如果遷都就會導致王權衰弱,我想商朝已經成弱雞了。為什么其他朝代都是越遷都越強大,只有東周遷都就變弱了呢?我們還是先老生常談講講故事。
事情還得從"武王伐紂"時候講起。這個故事肯定還是聽說過的,就是沒看過歷史,好歹《封神榜》還是知道的,最后的結果就是西周建立,紂王自焚而死。至于妲己,我們就不要管了,雖然是美女,但是跟本文并沒有關系。
周朝建立前的時候,武王建鎬京,是為"宗周"。周朝建立,一改商朝的方國制度。畢竟周自己就是方國,按照歷代王朝的特點,自己怎么得的天下,都會害怕別人也以自己方式得天下。畢竟,好不容易自己打下的江山,誰也不想被別人奪去。
根據姜子牙的建議,周實行分封制度。以血緣宗親為主體的分封制是周能夠維護統(tǒng)治的基礎。對于當時各地未附且交通不發(fā)達的時期,分封制可以有效管理疆域且可以為周的擴張打下基礎。后來,武王早逝,成王繼位。當時的周公旦,這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又在洛陽營建了新都,這就是"成周"。并在洛陽留駐軍隊,就是周八師。兩都的建立,更好地幫助周王朝管理天下。
說到這里,貌似好像跟今天的事情沒什么關系,其實關系還是有的。隨著一代代周王的繼承,周王朝也跟很多王朝一樣有起有落。尤其是周昭王時期的"南征荊楚"和周厲王時期的"國人暴動"。
在周昭王第三次征伐楚國的過程由于受到天氣的原因,成周八師在汗水遇到風浪損失殆盡,周昭王也因此而死。
《帝王世紀》中記載:
“及濟于漢,船人惡之,乃以膠船進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p>
可見周王的確在漢水溺水而亡。而后在周厲王時期,由于一系列的政策失當,“國人暴動”爆發(fā)。周王朝內部發(fā)生動亂,王畿地區(qū)受到經濟打擊。為了緩解危機,周宣王在位期間重組周王朝軍隊。將宗周六師與成周八師合并,中央王權重新樹立。然而,在周宣王后期,對犬戎的征伐多次“不克”,也看出此時犬戎的強大。
終于講到寵妻狂魔周幽王了。這段傳奇的烽火戲諸侯,《史記》中還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的: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p>
話說這個周幽王得到了褒姒這么一個天下第一美女。古代美女都是純天然的,這個褒姒的美的程度在古代絕對如假包換。但是,這個褒姒是個冷美人。平時從來不笑,作為寵妻狂魔的周幽王當然就著急了。老婆不想笑怎么辦呢?有人跟他說,要想要王后笑,那就用烽火傳信給諸侯,說有緊急戰(zhàn)報,那諸侯一來,一看被“放鴿子”了肯定就笑了。
所以,周幽王就試試,果然效果不錯。這個諸侯一到,看到被天子調戲,果然褒姒就笑了??墒窃僖辉俣辉偃?,越往后,諸侯就越不來了。而此時,周幽王也犯下了一個大錯。那就是廢掉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而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為太子。這樣政治避難到自己外公家申國的宜臼相當不滿,為了奪回王位,申侯聯合犬戎進攻西周鎬京。至此,“驪山之役”周幽王一家三口全都被殺。后來,宜臼繼位,就是周平王。周平王為了避犬戎而東遷到洛陽。具《史記》記載就是:“平王立,東遷于洛邑?!倍@次事情,根據《詩經 小雅 正月》中說:“赫赫宗周 , 褒姒滅之”?!捌酵鯑|遷”事情經過就是這樣的。
但是,這件事疑點可就太多了。
平王真的應該繼承王位嗎?
根據《竹書紀年》中記載: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為太子,與周幽王俱死于戲。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攜,周二王并立?!?/p>
就是在周幽王時期,本來被廢了的太子宜臼在申國、魯國和許國共同的扶持下自稱“天王”與周幽王分庭抗禮。這也是后來他聯合犬戎,擊敗周幽王的政治口號。本來就應該是太子的宜臼,現在被廢了,那我就應該討回原來屬于我的。
但是,無論怎么說這都是一次“造反”。通過造反當上國家的最高領袖,無論在哪里說都是站不住腳的。其次,虢公翰也立了一個周王,就是王子余臣。這個余臣是誰?他就是周幽王的弟弟。既然周幽王和太子都死了,那為了國家的延續(xù)令立了一個王。這個王,可是比宜臼更加名正言順。因為,引外族作亂和被大臣擁立,哪個有說服力一看便知。但是,由于與周王室的戰(zhàn)斗,已經耗盡了申國的國力,所以此時的宜臼根本無力來消滅這么個攜王。
所以據《竹書紀年》記載:“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公 (侯)所殺?!睘榱烁愣ㄟ@么個攜王,宜臼就只能靠諸侯的力量。所以,晉文公殺了這個攜王。但是,我們可以回頭想想。難道晉國會平白無故的殺了這么個王嗎?肯定不會,因為同樣是王,為什么要幫宜臼而不幫余臣。說到底,就是晉國和宜臼完成了利益交換。
《系年》中:“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于周?!笨芍?,由于謀權篡位的宜臼不得諸侯心。所以,諸侯根本不待見這么個宜臼。而攜王明顯應該是繼承正統(tǒng)的,而且具估計這個余臣肯定是得到了周幽王的認可的,或者早就安排好的。就是周幽王出征后“監(jiān)國”的人選。并且根據《系年》記載,周攜王死后,楚國并沒有用周平王給的“攜王”的謚號,而是用了“惠王”可見,相比于周平王,這個攜王更能被諸侯認可。由此接下了,就牽扯出了下面的一個結果,平王“東遷”真的是為了“避犬戎”嗎?
平王的“東遷”真的是“避犬戎”嗎?
現在問題就來了,這個平王東遷真的就只是為了躲避犬戎?現在就說到我們上面的問題。就是中央的軍事力量的消亡。我們都知道,周王室能夠威懾諸侯的兩個重要武器,第一就是“宗法制”。也就是周天子“共主”地位建立的基礎。大家都按照禮法繼承王位,和平相處兩百年。但是,現在這個“宗法”被宜臼給破壞了。本不應該繼承的宜臼變成了周天子,而應該繼承的余臣后來被晉文公殺了。
第二個武器就是周王室的軍事力量“宗周六師”和“成周八師”。但是,這兩個軍事力量在周宣王時期由于連年征戰(zhàn)的損耗被合并為“十二師”。接下來在周幽王征伐時候徹底被消滅。沒有的軍事力量的周王室此時已經沒有了一點震懾諸侯的實力。
所以,根據后來宜臼將關中這個空頭支票給了秦襄公以及鄭武公成為“國卿”的事實來看,為了得到承認,平王是出賣了相當大的利益的。而接下來就是東遷洛陽。為什么要東遷洛陽,而且具記載,東遷洛陽并沒有帶鎬京一代的子民。而且,這個東遷還是在各大諸侯國的護送下。那就一目了然了,說是護送,其實就是各大諸侯的政治脅迫。洛陽不比關中,周圍就是鄭、晉、衛(wèi)、魯等諸侯國。明顯,這個周平王就是被脅迫到了洛陽。
所以,這個時候的周平王和周攜王就是兩大勢力互相碰撞的傀儡而已。直到,虢國控制下的周攜王在公元750年,也就是周攜王執(zhí)政二十一年的時候被晉國所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