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晉獻公為什么沒有阻止驪姬之亂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春秋時期,晉國發(fā)生了一場影響巨大的政治動蕩,被后世叫做驪姬之亂。在這場動亂中,重耳被迫流亡,二十年后才回到晉國繼位成為春秋霸主。而重耳的哥哥,當時的晉國太子,直接在這場動亂里被迫自殺。那么這場動亂的罪魁禍首,真的只是驪姬這樣一個女人嗎?英雄一世的晉獻公為什么沒有阻止這場動亂的發(fā)生?其實驪姬只是被當做了替罪羊。
【驪姬之亂的傳統(tǒng)觀點】
關于對驪姬之亂的描述,基本是來源于《左傳》。整個記錄都非常精彩,細節(jié)也很詳備。它大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晉獻公早年南征北戰(zhàn),“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其中晉獻公滅掉驪戎,得到了美女驪姬。
驪姬為晉獻公生了一個兒子,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繼承國君之位。但是晉獻公已經(jīng)有了三個才能出眾的成年兒子。她就開始憑借晉獻公對自己的寵幸,對這三個公子陰謀陷害。后來太子申生被逼自殺,重耳和另一個公子夷吾出逃。
事情的后續(xù)是,晉獻公死后,驪姬的兒子即被權臣殺掉。夷吾和重耳相繼回國掌權。晉國頻繁更換國君,政治持續(xù)動蕩。直到晉文公重耳回國繼位才徹底結束晉國的內(nèi)部混亂。
【驪姬之亂的真相是什么?】
《左傳》里把這個事件描述的極具藝術色彩。但是卻把事件的原因描述的過于簡單了,難道英雄一世的晉獻公只是因為沉迷驪姬的美色,就失去了判斷能力?從而迫害三個親生兒子,最后甚至把晉國推入到政治漩渦中嗎?
我的觀點是晉獻公在晚年并沒有變得昏庸,更不是因為驪姬的美色而做出錯誤判斷。他一直都是那個英明果決的一代梟雄,晚年同樣如此。驪姬從來都不能左右晉獻公的判斷,因為驪姬之亂就是晉獻公一手促成的。
晉獻公的一生中,他在軍事上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一手把晉國的國土擴張了三倍之多,這為他的兒子晉文公重耳后來的稱霸,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但是在他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卻出現(xiàn)了嚴重失誤。
驪姬之亂的真相其實是晉獻公在選擇繼承人的時侯,牽扯出了一個困擾晉國一個世紀且充滿血腥的大難題。幾乎直接導致了驪姬之亂的發(fā)生,這個難題叫公族內(nèi)斗。這件事可以從晉獻公年輕時講起。
【晉獻公的童年陰影】
我想晉獻公是有童年陰影的。在他出生后,晉國就處在一場內(nèi)戰(zhàn)當中。戰(zhàn)爭的雙方是晉國國君的大宗和晉國在曲沃的小宗。
雙方說起來都是親戚,晉獻公的太祖父帶領著自己的封地曲沃,與晉國國君交戰(zhàn)。而晉國國君是太祖父大哥的后人。晉國的這場內(nèi)戰(zhàn)持續(xù)了68年,歷經(jīng)了晉獻公的太祖父,祖父和父親三代人才宣告結束。這在后世被叫做曲沃代晉,或者本末倒置。
當晉獻公的父親再一次殺掉了正牌的晉國國君,通過賄賂周王,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他們曲沃一系完成了公族造反之路,對晉國國君取而代之。轉過年,晉獻公的父親也去世了。人到中年的晉獻公開始統(tǒng)領這個重歸一統(tǒng)的晉國。
可以說晉獻公是看著晉國公族間的戰(zhàn)爭長大的。他的父親殺掉幾個正派國君的時候,他還參與其中。他深刻的知道自己的太祖父是怎么從掌握軍功到獲得封地,再進一步殺死國君,一步步完成對晉國的顛覆的。所以他對公族掌權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神經(jīng),他必須要避免歷史的重演。
【屠殺叔伯兄弟】
隨著內(nèi)戰(zhàn)的結束,原本晉國的公族基本被消滅干凈。曲沃一系的晉國時代開始,但是當晉獻公看到曲沃一系的公族勢力時,他又開始寢食不安起來。
他看到的是,他那一大堆的叔伯和兄弟們。這些人在曲沃代晉的過程中與自己父祖三代并肩戰(zhàn)斗,獲得了數(shù)不清的戰(zhàn)功和榮譽。他們在軍隊中有很強的威信,在地方有完全自主管理的封地。所以晉獻公看到他們,就好像看到了第二個曲沃,第三個曲沃。
他的這些叔伯兄弟之中,尤其以富子和游氏兄弟最為強大。晉獻公想要解決掉掌權的公族成員,就要先對付他們。
于是他派人在其他公子間散布富子和游氏兄弟的惡行。唆使晉國的公子們合謀殺害了富子和游氏兄弟。再然后晉獻公筑城讓這些公子們居住享樂,再包圍這個城,殺光了他們。
費盡心機,耗時數(shù)年。晉獻公終于在沒有激起兵變的情況下,殺光了自己的兄弟叔伯。他終于可以長出一口氣了,但這件事可能也會成為他一生的心里陰影。
【新的公族內(nèi)斗】
晉國公室全部被殺,晉獻公成為了孤家寡人。接下來的日子,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的對外戰(zhàn)爭與擴張上,也許這能讓他感受到一些慰藉。
晉獻公的擴張之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為晉國開拓出了三倍的領土。也是這時候他遇見了驪姬。
晉獻公很寵愛驪姬和驪姬生下的兒子,這應該是沒錯的,老來得子自是非常喜愛。驪姬也開始挑撥晉獻公也申生,重耳等人的關系。但是英明了一輩子的晉獻公早已洞若觀火。
在晉獻公的眼中,驪姬做了什么他都會很清楚。但是他沒有說出來,更沒有阻止。因為驪姬的行動和他想要的目標是一致的。
當然,晉獻公的目的不是指驪姬想要的廢長立幼。而是晉獻公看到了公族內(nèi)斗的新苗頭,這才是他最敏感也不可能容忍的地方。
晉獻公繼位時的晉國
【重耳和夷吾為什么必須出逃】
太子申生的問題可以稍后再說,先看重耳和夷吾。要知道他們在晉獻公繼位的時候就已經(jīng)成年了,在晉獻公的擴張戰(zhàn)爭中,他們都是極力參與的。這樣的結果就是這二人不管是在軍隊中還是在朝堂上,都有著極強的影響力。培植出了一批效忠自己的私人班底。
晉文公重耳自幼就喜好結交士人,17歲時就有了五個才能出眾的朋友。分別是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
這些人在晉文公稱霸后可都成為名震一方的人物,對晉國的政治具有深遠的影響。他們在重耳最落魄的時候,仍然堅定不移的追隨重耳,是重耳真正的心腹。
但是這些在晉獻公眼里是什么?這就是拉幫結派,意欲奪權的明示啊!其實夷吾的情況也和重耳差不多。
在晉獻公還在世的時候,朝堂和軍隊就已經(jīng)幾乎被他三個兒子瓜分了。他們培植自己的私人班底,影響力遍布朝堂和軍隊。所以在晉獻公看來,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演變成兄弟相殘的政治斗爭,甚至新一輪的內(nèi)戰(zhàn)。
也許晉獻公是真的動了殺心的,但是最后由于各種原因,重耳和夷吾都逃走了,這也為后面的動亂埋下隱患。
晉獻公晚年晉國
【申生為什么必須死】
相對于重耳和夷吾,太子申生的問題就更嚴重了。晉獻公曾經(jīng)進行過軍事改革,他把軍隊分為上軍和下軍。下軍的統(tǒng)帥就是申生。這幾乎是晉國近一半的軍事力量。在晉獻公后期,這支下軍也幾乎包辦了晉國的對外戰(zhàn)爭。
與此同時,在軍隊中的大佬里克也是申生的鐵桿支持者,這位里克也是在晉國軍政各界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梢哉f申生自身的力量就已經(jīng)開始威脅到晉獻公了。
在此之外,申生的母親還是齊桓公的女兒。當時齊桓公的霸業(y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也就是說申生的背后是一股比晉國還強大的力量。這對晉獻公也是無法容忍的。
申生知道自己的情況,他在晉國國內(nèi)的勢力太強。又有齊國的背景,如果他逃走了。引發(fā)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先不說里克這些支持者會不會造成動亂,單是齊國的問題就十分棘手。
想當年周平王當太子的時候被廢,平王逃到外公家的申國。結果申國殺掉了周幽王,滅了西周。這個前車之鑒就能看到,申生逃走就有可能造成齊晉兩國的敵對。所以如果申生不死,晉國就一定會內(nèi)憂外患,永無寧日。
所以對比重耳和夷吾,兩人的背景和實力都較小。是可以逃走的,而他申生卻不行,他想出逃也不可能成功,因為在晉獻公這里,他只有死路一條。
【不可避免的動亂】
三個翅膀長硬了的兒子都被晉獻公放棄了,加上對驪姬與對驪姬兒子的喜愛。驪姬之亂在晉獻公的默認下發(fā)生了。
也許在晉獻公眼里,太子已經(jīng)自殺。重耳和夷吾逃跑,晉國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就只有他的小兒子,如果晉獻公自己死后,晉國仍然將是鐵板一塊。
但是晉獻公失算了。在他死后,他年僅十幾歲的小兒子,就在他的靈堂里被殺死。動手的人就是太子申生的死忠里克。
里克為申生報仇,又殺死了晉獻公一個更小的兒子,最后迎回夷吾繼位。
夷吾繼位后,晉國朝堂一片混亂。最強的有里克代表的太子申生派系,晉獻公留下的忠于晉獻公小兒子的一伙人,他們也不愿服從夷吾。加上暗自支持出逃在外的重耳的家族,晉國各方勢力相互角逐,內(nèi)政是一團亂麻。
夷吾雖然殺死了里克,但是他很難短時間內(nèi)解決晉國內(nèi)部的復雜局勢,政治上的互相傾軋也造就了他反復無常,背信棄義的行政風格。夷吾死后重耳回國,夷吾的兒子也因為依然沒有整合軍隊和朝堂,很容易的就被重耳殺死了。
【晉文公稱霸】
重耳避開了夷吾面對的困難局面,等重耳回來的時候,已經(jīng)沒有任何一個活著的公室能跟他競爭了。年過花甲的重耳竟然成了晉國最后,且唯一的合法繼承人。
在重耳打壓夷吾父子的勢力,啟用夷吾父子打壓的家族后。事情變得簡單,群臣別無選擇,只能擁護重耳。
所有的派系和仇恨矛盾終于都煙消云散。重耳得到了晉國上下的一致支持。晉獻公留下的強大國力終于在重耳手里免于內(nèi)斗,發(fā)揚光大了。
【總結】
其實在驪姬之亂中,驪姬扮演的是一個很不光彩的角色。她沖鋒在前,陷害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人。但是她也只是晉獻公的棋子而已,或許驪姬對整個事件的參與程度都可能是有限的。她也不過是晉獻公的替罪羊罷了。
作為始作俑者的晉獻公,他晚年確實讓晉國陷入了政治動蕩的困局。但是他的行為方式也都有其自身的邏輯與合理性,只是最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
幸運的是,夷吾和重耳也都不是泛泛之輩。雖然他們之間斗爭慘烈,但卻沒讓晉獻公苦心經(jīng)營的晉國就此沉淪。最后還將晉國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了春秋時代的絕對霸主。這恐怕是晉獻公臨死前也沒能想到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