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實,字成公,生于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唐代中期著名將領(lǐng)。
段秀實幼年研讀經(jīng)史,少年時期練習(xí)武藝,為人樸實厚道,謙虛謹(jǐn)慎,善于決斷,歷任安西府別將、隴州大堆府果毅、綏德府折沖都尉等官職。
安史之亂期間,段秀實任職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鄭潁節(jié)度使,總覽西北軍務(wù)。
在任時期,保境安民,邊疆相對穩(wěn)定,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
大歷十四年(779年),段秀實升任禮部尚書,受封張掖郡王,后受到楊炎誣陷,被唐德宗貶為司農(nóng)卿,回到京城長安。
建中四年(783年),爆發(fā)涇原兵變,叛臣朱泚[cǐ]攻占長安。
朱泚覺得段秀實被奪了兵權(quán),一定對朝廷不滿,于是打算拉攏他入伙,派十幾個騎兵去傳召段秀實。
段秀實閉門不出,騎兵翻墻而入,以利刃相威脅,劫持了段秀實。
段秀實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就對身邊的子弟說:“國家有難,我等無法獨善其身,我注定了要以死殉國,你們趕緊另謀生路去吧!”
段秀實見到朱泚,朱泚大喜說:“有了段公,我等有希望大功告成了!”
朱泚請段秀實入座,向他請教計策,段秀實勸阻朱泚說:
“將軍原本以忠義聞名天下,現(xiàn)因朝廷對涇原軍賞賜不豐厚,驟然叛亂,以至于天子流亡在奉天(陜西乾縣)。
朝廷對涇原軍的犒賞不豐厚,那是某些官員的過錯。
天子不會知道這些,希望將軍教導(dǎo)將士,陳說利害,迎天子回宮才是最大的功勞!”
朱泚默然無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認(rèn)為段秀實和自己同樣被朝廷廢黜,因此依舊決定把他留在身邊,委以重任。
段秀實以往厚待劉海賓、何明禮、岐靈岳等將領(lǐng),于是暗中和他們密謀誅殺朱泚,迎接唐德宗返回長安。
朱泚派遣涇原兵馬使韓旻率三千精兵,對外宣稱迎接皇帝,實際上去偷襲奉天。
奉天防御力量薄弱,段秀實令岐靈岳去盜取姚令言的兵符,命令韓旻撤回。
盜取兵符沒有成功,段秀實就以司農(nóng)卿印符,招募一些善于長跑的人,去追趕韓旻,韓旻看到印符之后,就撤回了兵馬。
段秀實對岐靈岳等將領(lǐng)說:“韓旻回來,我等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將無一幸免,我決定和朱泚拼死一搏,若能除掉他就會大功告成,否則就是一死,誓死也不會臣服于朱泚!”
段秀實派劉海賓、何明禮暗中聯(lián)絡(luò)將士響應(yīng),韓旻回來后,朱泚大為震驚。
岐靈岳承認(rèn)是自己作為,甘愿受死,沒有牽連他人。
朱泚傳召姚令言、源休、李忠臣、段秀實等人,商議稱帝之事。
段秀實突然起身奪走源休的朝笏,沖上前吐了朱泚一臉唾沫,大罵:“你這個狂妄無恥的反賊,我恨不能將你碎尸萬段,豈能和你一同叛亂!”
隨即,段秀實用朝笏擊打朱泚,朱泚以手抵擋,朝笏擊中頭部,鮮血濺落在地上。
段秀實和朱泚扭作一團(tuán),事發(fā)突然,旁邊的侍衛(wèi)都看傻了,不知所措。
劉海賓因畏懼而逃走,李忠臣則出手救助朱泚,朱泚匍匐著身子逃走了。
段秀實清楚自己無法幸免,沖著朱泚的手下大聲喊道:“我誓死不會和你們一起謀反,為何還不動手殺了我?”
朱泚的爪牙呼啦一下涌上來,爭相揮刀刺殺段秀實。
朱泚捂著額頭大喊:“段秀實是義士,不能殺啊!”
這句話說晚了,段秀實已經(jīng)被亂刀砍死了,時年六十五歲。
朱泚痛哭流涕,命人以三品官員的喪禮厚葬了段秀實。
唐德宗在奉天得知消息,悔恨自己沒有重用段秀實,哭得非常傷心,不久下詔追贈段秀實為太尉,謚號忠烈。
數(shù)月后,朝廷平定了朱泚之亂,朱泚部將韓旻等人被斬殺。
回到京城后,德宗親自為段秀實題寫了碑文。
自貞元年間起,有唐一朝,但凡赦書節(jié)文褒獎忠烈,一定以段秀實為首。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