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齊桓公雄才偉略,為何最后會被活活餓死?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春秋時代文明開始逐漸禮崩樂壞,眾國各居一勢,權利蠱惑人心,各國國君紛紛起兵作戰(zhàn),逐鹿中原,欲吞并鄰國擴大疆土,國與國,君與臣的矛盾不斷凸顯?;鞈?zhàn)時代,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春秋五霸”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脫穎而出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齊桓公曾經(jīng)九合諸侯,討伐宋國,吞并小國,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國,早早就走上天下諸侯的霸主寶座;齊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當,能屈能伸等優(yōu)秀品質(zhì)成就了一身的輝煌,這樣一個人,為何最后會落得“活活餓死”的悲慘結(jié)局呢?
一切要從齊桓公重用管仲說起。齊桓公姓姜,字小白,在齊國內(nèi)亂時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逃往他國避亂,等齊國內(nèi)亂平定,公子糾搶先一步,在回國的路上偷襲公子小白,欲稱王。幸運的是管仲的箭弩僅僅射中了小白的玉佩,小白趁勢倒地裝死,逃過一劫,小白順利回國后繼承王位,是為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后,優(yōu)秀的品質(zhì)奠定了他強者的地位
豁達大度、虛心待人,終抱“美人”歸
齊桓公即位后,想到當年魯國幫助公子糾刺殺自己,想要報仇,打算攻打魯國,殺了當年刺殺自己的管仲。大臣鮑叔牙卻向齊桓公說: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鮑叔牙頂著齊桓公要殺了管仲的怒火向他舉薦管仲。
齊桓公聽罷,邀請管仲到齊國,厚禮相待: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腹穸Y以為大夫,任政。兩人摒棄前嫌,稱管仲為“仲父”,成為千古美談。齊桓公的真誠打動了管仲,這也是管仲能為齊桓公盡心盡力,鞍前馬后的原因。
根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從此,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進入飛黃騰達的發(fā)展迅猛階段。
扶助弱小,以禮待人
禮崩樂壞的時代,個人的精神境界高尚難能可貴,周王室曾經(jīng)是眾諸侯國的領導者,在混戰(zhàn)時期,當周王室在眾諸侯國間的威望一點點下降時,鄭莊公公然與周桓王對抗。這屬于對諸侯的大不敬,其他國家也沒有主見,跟隨在鄭的身后虛張聲勢。此時,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毅然不隨波逐流,決定“內(nèi)尊周王,外攘四夷”,奉天子以令諸侯,這種依然知禮守矩的行為得到了周圍國家的尊敬與追隨,這件事使齊桓公在眾諸侯間樹立的高大形象,一舉脫穎而出,成為諸侯中的老大“候伯”。
諸如此類事件,齊桓公的良好品質(zhì)為他又賢良相伴,眾國簇擁打下良好基礎。齊國實力雄厚,齊工“雙商皆高”,無疑有十足威望,成就“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春秋第一霸。
優(yōu)點顯盡,齊桓公已經(jīng)接近暮年,他的缺點正侵蝕得越來越深。
好色之徒
好色導致齊桓公后宮中宮女無數(shù),公子眾多。在齊桓公垂垂老矣之際,對于眼下國家大事掌控心有余而力不足,階下皇子早就為了爭奪皇位之事大打出手,各率領黨羽爭位,成為隱患所在。
喜歡被奉承
齊桓公餓死深宮的直接原因正是齊桓公被三個小人的阿諛奉承蒙蔽了雙眼,齊桓公精于飲食,給了佞臣易牙趁虛而入的機會。易牙獻媚到什么地步呢?據(jù)說,易牙為了得到齊桓公的寵信,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做成肉丸送給齊桓公,齊桓公吃后大贊,得知是易牙兒子的肉后,更加相信易牙是忠心不渝的大臣,從此無條件的信任他。
另外兩個,也是通過這樣殘忍的手段獲得齊桓公的信任。豎刀閹割,開方背叛,這樣的性情極端之人使用出乎意料的手段打動齊桓公,齊桓公并沒有察覺,反而樂在其中。即使管仲規(guī)勸,齊桓公仍未覺察,竟然將三人請回宮內(nèi)掌事。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管仲病,桓公問曰:群臣誰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對曰:殺人以適君,非人情,不可。公曰:開方如何?對曰:倍親以適君。公曰:豎刀如何?對曰: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管仲死,而恒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
三個人圖窮匕見,原形畢露。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此時外有戎狄侵犯,齊國內(nèi)部各公子為首的黨派相互攻打爭奪皇位,齊國混亂不堪,易牙、豎刀和開方三個佞臣從中作梗,謀取權貴,并將病危的齊桓公禁閉在深宮內(nèi),有高不可攀的城墻圍住,齊桓公的尸體在床上放置六七十天,尸蟲都沿著窗子爬出來,新任的齊國國君才將齊桓公收殮。
優(yōu)秀的品質(zhì)固然能助人成功,可是不能克制缺點必定要功敗垂成!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