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之是皇親國戚嗎?李適之為什么要服毒自盡?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李適之是唐太宗曾孫,李唐宗室。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李適之任左相兼兵部尚書,他行事寬和,因此深得人心。不過此后他卻在和右相李林甫的斗爭中,逐漸敗下陣來,并且失寵。此后李林甫彈劾李適之,說他和韋堅結(jié)黨營私,結(jié)果李適之被貶為宜春太守,此后再也沒辦法翻身。李適之可能知道李林甫不會輕易放過自己,所以在得知韋堅被殺后,他選擇服毒自盡。李適之的政治生涯,為何會走到如此地步呢?
在杜甫的名作《飲中八仙歌》中,形象地對盛唐時期的八位酒仙贊嘆不已。首先登場,“騎馬似乘船”的賀知章與斗酒詩百篇的李白最為出名,但很多人卻對其中的“左相”并不了解。其實他是唐玄宗時期的名相李適之,那句“銜杯樂圣稱世賢”其實就是李適之自己的詩句演化而來的。只不過,這句詩的背后,卻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李適之的出身很牛,他是唐太宗的廢太子李承乾的孫子。本來,這種身份是非常尷尬的,在別的朝代不是無緣無故消失,就是不受重用郁郁而終。然而,唐朝統(tǒng)治者的氣度恢宏,尤其是在李氏宗室被武則天紛紛屠戮的時候,唐中宗李顯復(fù)位之后,就開始啟用了李適之。
李適之也非常爭氣,他治理水患有功,讓唐玄宗非常欣喜,從而平步青云,并在天寶元年接替去世的牛仙客為左相,這就是《飲中八仙歌》中“左相”的由來。
本來,李適之是個賢臣,結(jié)交的隴右節(jié)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書韋堅、戶部尚書裴寬等人也都不錯。然而,此時他的勁敵李林甫橫空出世,禍害了整個朝廷。李林甫為人狡詐,口蜜腹劍,而且心思縝密,這是性情疏懶的李適之無法匹敵的。
尤其是在天寶五年時,李林甫通過各種手段,蒙蔽了唐玄宗,一股腦將皇甫惟明、韋堅、裴寬、韓朝宗外放為官。也就是說,朝廷之中李適之的鐵桿盟友幾乎一個不剩,可見局勢十分緊張。于是,李適之“俱自不安,求為散職”。結(jié)果,他求仁得仁,被免去了左相一職,擔(dān)任了太子少保這個閑職。
從表面上來看,李適之是遠離了政治中心,然而他卻長長舒了一口氣,畢竟李林甫的壓力太大。在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下,李適之居然還寫出了一首諷刺詩《罷相作》: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這是一首非常簡單的五言絕句,但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卻充滿著語代雙關(guān)的挖苦,表達了自己悲憤而無奈的心情。這種情緒,從第一句“避賢初罷相”就開始了。李適之明明是迫不得已離開了相位,明明對于李林甫深惡痛絕,卻不得不口口聲聲說是讓賢。一方面說明了李林甫的權(quán)勢之大,讓人不敢隨便開口說話,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李適之內(nèi)心極度不滿,故意語代雙關(guān),反話正說。
第二句“樂圣且銜杯”就是李適之的真實寫照。“樂圣”是出自《三國志·魏志·徐邈傳》的典故,就是指愛喝酒的意思。在此處,李適之還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表達自己無可奈何的時候,只能苦笑著遵從自己的愛好。這句詩,也被杜甫幾乎原樣照搬,寫入了《飲中八仙歌》。
在心中腹黑了李林甫之后,作者又發(fā)表了感慨:昔日有權(quán)有勢的時候,門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現(xiàn)在失勢之后,那些趨炎附勢的賓客們,還有幾個敢登門拜訪?這一問,并不是李適之真的去問那些賓客,而是問這個世態(tài)炎涼的社會,問那個倒向奸臣一邊的朝廷,更是問唐朝怎么會淪落到這般地步!
據(jù)說,寫完這首詩之后,李適之發(fā)泄了多年以來的怨氣,也平息了自己的恐慌。然而,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僅僅過了一年之后,身在京師長安的李適之,聽到了朋友韋堅的噩耗。原來,韋堅在外任職,已經(jīng)慘遭李林甫的毒手。在這種絕望情況下,李適之竟然選擇了自殺,不僅沒有能夠與李林甫爭斗下去,反而讓李林甫更加肆無忌憚。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