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桑輯要》,中國元代初年司農(nóng)司編纂的綜合性農(nóng)書。成書于至元十年(1273)。其時元已滅金,尚未并宋。正值黃河流域多年戰(zhàn)亂、生產(chǎn)凋敝之際,此書編成后頒發(fā)各地作為指導(dǎ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用。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guān)于栽桑柘附·論桑種的詳細(xì)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齊民要術(shù)》:桑椹熟時,收黑魯椹。黃魯桑不耐久。諺曰:“魯桑百,豐綿帛?!毖云渖:茫κ?,用多。
《博聞錄》:白桑少子,壓枝種之。若有子,可便種,須用地陰處。其葉厚大,得繭重實(shí),絲每倍常。
《士農(nóng)必用》:桑之種性,惟在辨其剛?cè)?,得樹藝之宜,使之各適其用。桑種甚多,不可遍舉;世所名者,“荊”與“魯”也。荊桑多椹,魯桑少椹。葉薄而尖,其邊有瓣者,荊桑也;凡枝、干、條、葉堅勁者,皆荊之類也。葉圓厚而多津者,魯桑也;凡枝、干、條、葉豐腴者,皆魯之類也。荊之類,根固而心實(shí),能久遠(yuǎn),宜為樹。魯之類,根不固而心不實(shí),不能久遠(yuǎn),宜為地桑。然荊桑之條、葉,不如魯桑之盛茂;當(dāng)以魯條接之,則能久遠(yuǎn)而又盛茂也。魯為地桑,而有“壓條”、“換根”之法,傳轉(zhuǎn)無窮;是亦可以長久也。荊桑之類,宜飼大蠶;其絲堅紉,中紗羅?!稌び碡暋贰柏鼠踉z”,注曰:“膘,山桑?!贝饲G之類而尤者也。魯桑之類,宜飼小蠶。
栽桑柘附·論桑種 翻譯
譯文
《齊民要術(shù)》:桑椹成熟時,采收黑魯桑葚(作種子)。黃魯桑不耐久。諺語說:“魯桑樹有一百,多綿又多帛?!闭f魯桑好,用功省,得利多。
《博聞錄》:白桑,少有桑葚,須采用壓條法繁殖。假若有白桑子,便可將種子種在地陰處。白桑的葉子又厚又大,所得蠶繭又重又厚實(shí),繅出的絲常比一般的繭高出一倍。
《士農(nóng)必用》:關(guān)于桑樹的特性,重要的是在于辨別桑葉的剛勁和柔嫩,探求合適的種植方法,使各種桑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桑的種類繁多,不勝一一列舉。世上有名的品種,即為荊桑和魯桑。荊桑的葚多,魯桑的葚少。葉子薄而尖,葉子邊緣有鋸齒的是荊桑;凡是樹的枝干、桑條、桑葉皆非常堅實(shí)剛勁的,均為荊桑一類。葉子又圓又厚又多津液的皆屬于魯桑類;凡是樹的枝干、桑條、桑葉柔嫩茂盛的,均為魯桑一類。荊桑類,根深、樹的心材堅實(shí)、樹高,適宜于長成大樹。魯桑類,根不深、心材不堅實(shí)、樹矮,適宜于作為地桑種植。但是荊桑的枝條和葉子,都不如魯桑生長茂盛,故應(yīng)當(dāng)用魯桑的枝條嫁接到荊桑上,便會使桑樹既能維持長久,又可以生長得非常茂盛。魯桑為地桑,故可采用壓條換根法繁殖新株,代替老桑,傳遞不絕,所以也是可以保持長久的。荊桑類的桑葉,適宜用來飼喂大蠶,蠶絲非常堅韌,可織紗和羅?!渡袝び碡暋贰柏鼠踉z”的注解為:“膘,山桑?!奔词侵盖G桑類中最優(yōu)異的一種。魯桑一類,適宜于喂飼小蠶。
注釋
①引自《齊民要術(shù)·種桑柘第四十五》。
②魯桑之名最早見于《齊民要術(shù)》,當(dāng)時已有黑魯桑和黃魯桑等不同品種。從注文中可以看出黃魯桑除了沒有黑魯桑樹高以外,桑葉的品質(zhì)也是很好的。
③用:利也,資也。
④《博聞錄》:宋陳元靚撰,原書佚。另外陳氏還著有《歲時廣記》,本書亦有引用。
⑤白桑:李時珍說:“白桑葉大如掌而厚。”(《本草綱目》卷36)是知“白?!碑?dāng)為魯桑的一種。
⑥須用地陰處:《四時纂要》作“須于陰地”。謂應(yīng)將種子播種于無日光照曬之處,使易出苗。
⑦絲每倍常:原文作“絲倍每?!?,據(jù)石校本改作“絲每倍常”。
⑧今天桑的有名品種,除魯桑和荊桑以外,還有一個大類,那就是湖桑。湖桑屬魯桑系,原產(chǎn)太湖流域,葉大,肉厚,含水量多,大部分為全葉,葉面平滑有光澤。在南方有許多優(yōu)良品種。
⑨心:大字本缺此“心”字,照石校本、殿本補(bǔ)正。
⑩地桑:今通稱低干桑,高度一般在七十厘米以下。
“壓條”、“換根”之法:即用新桑的根代替老桑的根。由此可知魯桑的樹齡短,主要是由“根不固”所造成。故稱“換根”,而不稱“嫁接或接換”。
紉:與“韌”通,柔而固也。
厥篚原絲:篚,盛貢品的竹器。這里是說青州的貢品為原絲。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