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有其表的成語出處】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于地:‘虛有其表耳!’”
釋義:表: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不行。
【虛有其表的成語故事】
蕭嵩是唐朝開國老臣蕭瑀的曾侄孫,他身材魁偉高大,容貌秀美,還留著一把漂亮的胡子,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明皇寵愛,開元初年被任為中書舍人(宰相助理)。
唐明皇對蘇瑰的兒子蘇珽也十分器重,想拜他為相。事前,曾向宰臣征詢意見。蕭嵩他們回答道:“任用賢能,皇上自有好眼力,非臣等所及。”經(jīng)過再三考慮之后,唐明皇決定任命蘇珽為宰相,第二天早朝宣布。時間緊急,于是派侍從去找個人來草擬詔書。侍從把蕭嵩請來,明皇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他,然后叫他寫一道任命蘇珽為宰相的詔書。蕭嵩不敢怠慢,就到一個書房里去起草文書了,過了一會兒,他把詔書草稿送給明皇審閱。
古人講話、作文,最忌直接犯用君王或父輩的名字,免獲不敬之罪。明皇見文稿中有“國之瑰寶”一句,對蕭嵩說:“蘇珽是蘇瑰的兒子,頒給蘇珽的詔命中不應(yīng)干犯他父親的名諱,你得修改一下?!笔掅赃@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疏忽。唐玄宗于是讓人撤出帳幕中的屏風(fēng)給蕭嵩使用。蕭嵩萬分恐懼,又著急又害怕,汗把衣服都濕透了。他躲在屏風(fēng)后面,心慌意亂,不知道怎樣修改才好。
唐玄宗以為蕭嵩思考了一段時間,應(yīng)當(dāng)是很周詳了,就走到蕭嵩的坐席去看,見他只把“國之瑰寶”換成“國之珍寶”,其余的文字根本沒有變動。明皇生氣地讓他離開,蕭嵩只好羞愧地走了。
等蕭嵩一走,皇上就把草稿揉成一團,狠狠地扔在地上,說道:“此人真是虛有其表,根本沒有用!”左右的人忍不住失聲笑了出來。
其實,蕭嵩也還不是那么窩囊。他雖然缺少學(xué)術(shù),可是處理行政公務(wù)卻很慎密周到。后來出鎮(zhèn)邊關(guān),又為朝廷立下許多軍功。唐明皇終于改變看法,不再說他“虛有其表”。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蕭嵩被任為中書令(即宰相),他的兒子蕭衡也被明皇看中,招為附馬,匹配新昌公主。每逢蕭嵩夫婦進宮謁見,明皇總是親切地稱呼嵩夫人為“親家母”,賜贈珍貴禮品。蕭嵩晚年名位雖高,可是后人在使用成語“虛有其表”時,仍不免會牽扯到他,甚至誤以為他是個毫不中用的角色。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