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拾人牙慧”出自于哪里?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這個成語出自《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后因作戰(zhàn)失敗被罷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殷浩很有學問,他愛好《老子》、《易經》,并能引經據典談得頭頭是道。
殷浩有個外甥,姓韓,名康伯,非常聰明,也善于談吐,殷浩很喜歡他,但對他的要求卻十分嚴格。殷浩被流放時,康伯也隨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見他正在對別人發(fā)表言論,仔細一聽,康伯所講的,完全是抄襲自己的片言只語,套用自己說過的話,沒有他個人的創(chuàng)見,卻露出自鳴得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康伯連我牙齒后面的污垢還沒有得到,就自以為了不起,真不應該。”
后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拾人牙慧”這個成語,比喻抄襲或改頭換面地套用別人說過的話或寫的文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