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觀》是一部白話短篇小說的選集,作者為明代抱甕老人。主要選自馮夢龍的“三言” 和凌濛初的“二拍”。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中的四十篇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當時市民階層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它既表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新思想,又留存著消極和庸俗的舊意識,其中也有一些描寫神仙道化、宣揚封建倫理綱常和描寫色情的成分。這種進步和落后交織在一起的現(xiàn)象,正是當時新興市民文學的基本特征。
第三十五卷 王嬌鸞百年長恨(下)
廷章讀之淚下。一路上觸景興懷,未嘗頃刻忘鸞也,閑話休敘。不一日,到了吳江家中上參見了二親,一門歡喜,原來父親與同里魏同知家議親,正要接兒子回來行聘完婚,生初時有不愿之意,后訪得魏女美色無雙了且魏同知十萬之富,妝奩甚豐個慕財貪色,遂忘前盟。過了半年,魏氏過門,夫妻恩愛,如魚似水竟不知王嬌鸞為何人矣!但知今日新妝好不顧情人望眼穿。卻說嬌鸞一時勸廷章歸省二是他賢慧達理之處。然已去之后一未免懷思。白日凄涼,黃昏寂寞;燈前有影相親,帳底無人共語。每遇春花秋月,不覺夢斷魂勞。捱過一年,杳無音信。忽一日明霞來報道:"姐姐可要寄書與周姐夫么?"嬌鸞道:"那得有這方便?"明霞道:"適才孫九說臨安衛(wèi)有人來此下公文上臨安是杭州地方,路從吳江經(jīng)過是個便道。"嬌鸞道:"既有便,可教孫九囑咐那差人不要去了,"即時修書一封,曲敘別離之意向囑他早至南陽,同歸故里下踐婚姻之約,成終始之交二書多不載,書后有詩十首只錄其一云:端陽一別杳無音,兩地相看對月明。
暫為椿萱辭虎衛(wèi)人莫因花酒戀吳城。
游仙閣內(nèi)占離合一拜月亭前問死生。
此去愿君心自省,同來與妾共調(diào)羹。
封皮上又題八句:此句煩遞至吳衙只門面春風足可夸。
父列當今宣化職,祖居自古督糧家。
已知東宅鄰西宅,猶恐南麻混北麻。
去路逢人須借問只延陵橋在那村些?
又取銀釵二股為寄書之贈,書去了七個月,并無回耗一時值新春,又訪得前衛(wèi)有個張客人要往蘇州收貨,嬌鸞又取金花一對,央孫九送與張客了求他寄書。書意同前。亦有詩十首錄其一云:春到人間萬物鮮口香閨無奈別魂牽。東風浪蕩?君尤蕩,皓月團圓妾未圓。情洽有心勞白發(fā),天高無計托青鸞。衷腸萬事憑誰訴?寄與才郎仔細看又封皮上題一絕:蘇州咫尺是吳江,吳姓南麻世督糧,囑咐行人須著意,好將消息問才郎。
張客人是志誠之士,往蘇州收貨已畢,赍書親到吳江。正在長橋上問路,恰好周廷章過去了聽得是河南聲音,問的又是南麻督糧吳家,情知嬌鸞書信,怕他到彼,知其再娶之事。遂上前作揖通名了邀往酒館三杯。拆開書看了一就于酒家借紙筆,匆匆寫下回書,推說父病未痊,方待醫(yī)藥,所以有誤佳期。不久即圖會面只無勞注想。書后又寫:"路次借筆不備,希諒!"張客收了回書不一日,回到南陽,付孫九回復鸞小姐了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只也當畫餅充饑,望梅止渴個過了三四個月,依舊杳然無聞。嬌鸞對曹姨道:"周郎之言欺我耳!"曹姨道:"誓書在此,皇天鑒知!周郎獨不怕死乎?"忽一日,聞有臨安人到,乃是嬌鸞妹子嬌鳳生了孩兒二遣人來報喜,嬌鸞彼此相形,愈加感嘆,且喜又是寄書的一個順便了再修書一封托他。這是第三封,亦有詩十首。末了章云:叮嚀才子莫蹉跎,百歲夫妻能幾何?王氏女為周氏室,文官子配武官娥。三封心事煩青島。萬斛閑愁鎖翠蛾。遠路尺書情未盡幾相思兩處恨偏多!
封皮上亦寫四句:此書煩遞至吳江,糧督南麻姓字香。
去路不須馳步問,延陵橋下暫停航。
鸞自此寢廢餐忘一香消玉減,暗地淚流,懨懨成病,父母欲為擇配,嬌鸞不肯個情愿長齋奉佛。曹姨勸道:"周郎未必來矣只毋拘小信,自誤青春。"嬌鸞道:"人而無信是禽獸也,寧周郎負我,我豈敢負神明哉?"光陰荏苒個不覺已及三年。嬌鸞對曹姨說道:"聞?wù)f周郎已婚他族個此信未知真假。然三年不來,其心腸亦改變矣。但不得一實信了吾心終不死!"曹姨道:"何不央孫九親往吳江一遭兒多與他些盤費。若周郎無他更變,使他等候同來,豈不美乎?"嬌鸞道:"正合吾意,亦求姨娘一字,促他早早登程可也,"當下嬌鸞寫就古風一首其略云:憶昔清明佳節(jié)時一與君邂逅成相知。
嘲風弄月通來往,撥動風情無限思。
侯門曳斷千金索,攜手挨肩游畫閣。
好把青絲結(jié)死生上盟山誓海情不薄。
白云渺渺草青青,才子思親欲別情。
頓覺桃臉無春色愁聽傳書雁幾聲。
君行雖不排鸞馭二勝似征蠻父兄去。
悲悲切切斷腸聲,執(zhí)手牽衣理前誓。
與君成就鸞鳳友切莫蘇城戀花柳。
自君之去妾攢眉,脂粉慵調(diào)發(fā)如帚。
姻緣兩地相思重雪月風花誰與共?
可憐夫婦正當年,空使梅花蝴蝶夢。
臨風對月無歡好,凄涼枕上魂顛倒。
一宵忽夢汝娶親,來朝不覺愁顏老。
盟言愿作神雷電兒九天玄女相傳遍。
只歸故里未歸泉口何故音容難得見?
才郎意假妾意真上再馳驛使陳丹心。
可憐三七羞花貌,寂寞香閨思不禁。
曹姨書中亦備說女甥相思之苦口相望之切。二書共作一封,封皮亦題四句:蕩蕩名門宰相衙上更兼糧督鎮(zhèn)南麻;逢人不用停舟問,橋跨延陵第一家。
孫九領(lǐng)書人夜宿曉行,直至吳江延陵橋下,猶恐傳遞不的,直候周廷章面送,廷章一見孫九,滿臉通紅不問寒溫,取書納于袖中竟進去了個少頃教家童出來回復道:"相公娶魏同知家小姐,今已二年。南陽路遠,不能復來矣!回書難寫,仗你代言。這幅香羅帕乃初會鸞姐之物,并合同婚書一紙,央你送還。以絕其念。本欲留你一飯,誠恐老爹盤問嗔怪。白銀五錢權(quán)充路費上下次更不勞往返!"孫九聞言大怒,擲銀于地不受,走出大門,罵道:"似你短行薄情之人口禽獸不如!可憐負了鸞小姐一片真心,皇天斷然不佑你!"說罷,大哭而去。路人爭問其故,孫老兒數(shù)一數(shù)二的逢人告訴只自此周廷章無行之名播于吳江。為衣冠所不齒。正是:平生不作虧心事人世上應(yīng)無切齒人。
再說孫九回至南陽,見了明霞,便悲泣不已,明霞道:"莫非你路上吃了苦?莫非周家郎君死了?"孫九只是搖頭,停了半晌,方說備細,如此如此:"他不發(fā)回書個只將羅帕婚書送還,以絕小姐之念,我也不去見小姐了。"說罷上拭淚嘆息而去。明霞不敢隱瞞,備述孫九之語。嬌鸞見這羅帕個已知孫九不是個謊話,不覺怨氣填胸,怒色盈面。就請曹姨至香房中只告訴了一遍。曹姨將言勸解嬌鸞如何肯聽!整整的哭了三日三夜口將三尺香羅帕反覆觀看二欲尋自盡。又想道:"我嬌鸞名門愛女了美貌多才。若嘿嘿而死口卻便宜了薄情之人。"乃制絕命詩三十二首及《長恨歌》只一篇云:倚門默默思重重了自嘆雙雙一笑中。情惹游絲牽嫩綠一恨隨流水縮殘紅。當時只道春回準二今日方知色是空?;厥讘{欄情切處只閑愁萬里怨東風。
余詩不載了其《長恨歌》略云:《長恨歌》二為誰作?題起頭來心便惡朝思暮想無了期,再把鸞箋訴情薄,妾家原在臨安路,麟閣功勛受恩露;后因親老失軍機降調(diào)南陽衛(wèi)千戶。
深閨養(yǎng)育嬌鸞身一不曾舉步離中庭。
豈知二九災(zāi)星到下忽隨女伴妝臺行。
秋千戲蹴方才罷,忽驚墻角生人話;含羞歸去香房中倉忙尋覓香羅帕。
羅帕誰知入君手,空令梅香往來走。
得蒙君贈香羅詩口惱妾相思淹病久。
感君拜母結(jié)妹兄了來詞去簡饒恩情。
只恐恩情成茍合,兩曾結(jié)發(fā)同山盟。
山盟海誓還不信人又托曹姨作媒證。
婚書寫定燒蒼穹了始結(jié)于飛在天命。
情交二載甜如蜜幾才子思親忽成疾。
妾心不忍君心愁,反勸才郎歸故籍。
叮嚀此去姑蘇城只花街莫聽陽春聲。
一睹慈顏便回首人香閨可念人孤另。
囑咐殷勤別才子,度舊憐新任從爾。
那知一去意忘還,終日思君不如死!
有人來說君重婚,幾番欲信仍難憑。
后因?qū)O九去復返一方知伉儷諧文君。
此情恨殺薄情者人千里姻緣難割舍。
到手恩情都負之人得意風流在何也?
莫論妾愁長與短個無處箱囊詩不滿。
題殘錦札五千張寫禿毛錐三百管,玉閨人瘦嬌無力,佳期反作長相憶。
枉將八字推子平兒空把三生卜《周易》。
從頭一一思量起,往日交情不虧汝。
既然恩愛如浮云,何不當初莫相與?
鶯鶯燕燕皆成對何獨天生我無配。
嬌鳳妹子少二年,適添孩兒已三歲。
自慚輕棄千金軀,伊歡我獨心孤悲。
先年誓愿今何在?舉頭三尺有神祇一君往江南妾江北,千里關(guān)山遠相隔,若能兩翅忽然生,飛向吳江近君側(cè)初交你我天地知,今來無數(shù)人揚非,虎門深鎖千金色,天教一笑遭君機了恨君短行歸陰府,譬似皇天不生我,從今書遞故人收,不望回音到中所可憐鐵甲將軍家,玉閨養(yǎng)女嬌如花下只因頗識琴書味,風流不久歸黃沙,白羅丈二懸高梁,飄然眼底魂茫茫又報道一聲嬌鸞縊,滿城笑殺臨安王兒妾身自愧非良女,擅把閨情賤輕許。
相思債滿還九泉,九泉之下不饒汝,當初寵妾非如今,我今怨汝如海深幾自知妾意皆仁意,誰想君心似獸心!
再將一幅羅鮫綃殷勤遠寄郎家遙。
自嘆興亡皆此物,殺人可恕情難饒。
反覆叮嚀只如此人往日閑愁今日止。
君今肯念舊風流,飽看嬌鸞書一紙。
書已寫就,欲再遣孫九,孫九咬牙怒目,決不肯去。正無其便,偶值父親痰火病發(fā),喚嬌鸞替他檢閱文書。嬌鸞看文書里面有一宗乃勾本衛(wèi)逃軍者,其軍乃吳江縣人。鸞心生一計,乃取從前倡和之詞并今日《絕命詩》及《長恨歌》匯成一帙合同婚書二紙,置于帙內(nèi)個總作一封,入于官文書內(nèi)。封簡上填寫"南陽衛(wèi)掌印千戶王投下直隸蘇州吳江縣當堂開拆",打發(fā)公差去了,王翁全然不知向是晚,嬌鸞沐浴更衣,哄明霞出去烹茶,關(guān)了房門幾用杌子填足,先將白練掛于梁上,取原日香羅帕,向咽喉扣住上接連白練,打個死結(jié),蹬開杌子一兩腳懸空,煞時間,三魂漂渺七魄幽沉,剛年二十一歲二始終一幅香羅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明霞取茶來時個見房門閉緊,敲打不開,慌忙報與曹姨。曹姨同周老夫人打開房門看了這驚非小,王翁也來了口合家大哭,竟不知什么意故,少不得買棺殮葬。此事閣過休題,再說吳江闕大尹接得南陽衛(wèi)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此事曠古未聞適然本府趙推官隨察院樊公祉按臨本縣只闕大尹與趙推官是金榜同年人因?qū)⒋耸屡c趙推官言及,趙推官取而觀之,遂以奇聞報知樊公,樊公將詩歌及婚書反覆詳味。深惜嬌鸞之才而恨周廷章之薄幸,乃命趙推官密訪其人,次日,擒拿解院,樊公親自詰問廷章初時抵賴,后見婚書有據(jù)二不敢開口。樊公喝教重責五十收監(jiān),行文到南陽衛(wèi)查嬌鸞曾否自縊?不一日文書轉(zhuǎn)來,說嬌鸞已死。樊公乃于監(jiān)中吊取周廷章到察院堂上下樊公罵道:"調(diào)戲職官子女幾一罪也;停妻再娶,二罪也;因奸致死,三罪也?;闀险f:’男若負女,萬箭亡身。’我今沒有箭射你個用亂棒打殺你,以為薄幸男子之戒!"喝教合堂皂快齊舉竹批亂打,下手時宮商齊響,著體處血肉交飛,頃刻之間化為肉醬。滿城人無不稱快幾周司教聞知,登時氣死,魏女后來改嫁。向貪新娶之財色,而沒恩背盟,果何益哉!有詩嘆云:一夜恩情百夜多人負心端的欲如何?
若云薄幸無冤報,請讀當年《長恨歌》。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