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明代散文集。為明朝散文家張岱所著。該書共八卷,成書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卷三·禊泉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惠山泉不渡錢塘,西興腳子挑水過江,喃喃作怪事。有縉紳先生造大父,飲茗大佳,問曰:“何地水?”大父曰:“惠泉水?!笨N紳先生顧其價曰:“我家逼近衛(wèi)前,而不知打水吃,切記之?!倍砧T先生常曰:“濃、熱、滿三字盡茶理,陸羽《經(jīng)》可燒也”兩先生之言,足見紹興人之村之樸。余不能飲潟鹵,又無力遞惠山水。甲寅夏,過斑竹庵,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異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為白;又如輕嵐出岫,繚松迷石,淡淡欲散。余倉卒見井口有字劃,用帚刷之,“禊泉”字出,書法大似右軍,益異之。試茶,茶香發(fā)。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氣方盡。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橋舌舐腭,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
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釀酒,或開禊泉茶館,或甕而賣,及饋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飲其水,甘之,恐不給,封鎖禊泉,禊泉名日益重。會稽陶溪、蕭山北干、杭州虎跑,皆非其伍,惠山差堪伯仲。在蠡城,惠泉亦勞而微熱,此方鮮磊,亦勝一籌矣。長年鹵莽,水遞不至其地,易他水,余笞之,詈同伴,謂發(fā)其私。及余辨是某地某井水,方信服。昔人水辨淄、澠,侈為異事。諸水到口,實實易辨,何待易牙?余友趙介臣亦不余信,同事久,別余去,曰:“家下水實行口不得,須還我口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