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大觀園的海棠詩社,由蕉下客探春在初秋季節(jié)發(fā)起的,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
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這是《紅樓夢》中非常有嚼頭的一個章回。
故事是從探春身上而起,用書中的原話來說就是:探春因夜間徘徊于桐檻之下,漏已三轉(zhuǎn),未妨風(fēng)露所欺,致獲采薪之患。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探春夜間欣賞月色,一個人在屋外散步,被冷風(fēng)吹著了身子,導(dǎo)致患了風(fēng)寒。而在養(yǎng)病期間,探春突發(fā)奇想,想在大觀園內(nèi)創(chuàng)建一個詩社,將眾姊妹聚集在一起,吟詩作賦,也稱得上是一件雅事——這就是“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的前因。
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
于是乎,探春遍發(fā)“英雄帖”,眾姊妹聞風(fēng)而來,而就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多既有趣,又有嚼頭的細節(jié)。
最先是林黛玉,雖然她口頭上說“你們只管起社,可別算我”,可當(dāng)眾人確定起社的章程后,她卻第一個提出了建議,什么建議呢——改稱呼!
林黛玉的這個建議非常重要,她要求把姐妹叔嫂的稱呼先改了,給每個人起一個雅號。曹雪芹之所以要安排林黛玉提這個建議,既是為了顯示黛玉的不俗,更有一個實用目的,我們暫且按下,留到后面來談。
在起雅號的過程中,李紈給自己起了個“稻香老農(nóng)”、黛玉起了個“瀟湘妃子”、寶釵起了個“蘅蕪君”,這些都沒有爭議,唯獨在探春的雅號上,發(fā)生了小小的爭執(zhí),原著記: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睂氂竦溃骸熬邮俊⒅魅说降撞磺?,且又累贅。這里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薄谌呋?/p>
賈寶玉不讓探春起名“秋爽居士”,這是曹雪芹最絕的一處妙筆,妙就妙在把賈寶玉這個人物給寫活了。
賈寶玉為什么不喜歡居士、主人這樣的稱呼,不是因為這些稱呼不好,而是前人太多了,像蘇軾是東坡居士、李白是青蓮居士,此類的稱呼早就爛大街了,賈寶玉不喜歡這樣的俗稱。
而這么一寫,就把賈寶玉往常的很多異常舉動給聯(lián)到一起了,比如第三十回“齡官畫薔癡及局外”,賈寶玉在薔薇架下,看見齡官拿著簪子在扣土,他誤以為齡官是在模仿林黛玉葬花,于是他就有這么一段心理旁白:
寶玉便悄悄的隔著籬笆洞兒一看,只見一個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著根綰頭的簪子在地下?lián)竿?,一面悄悄的流淚,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癡丫頭,又象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特,且更可厭了?!薄谌呋?/p>
再聯(lián)系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對眾清客起名“醉翁亭”、“杏花村”的靈感,嗤之以鼻,為何?
因為他覺得這些人太俗,整不出新東西,“醉翁亭”抄自歐陽公的《醉翁亭記》,“杏花村”抄自杜牧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點新奇的東西都沒有。
所以,賈寶玉聽聞探春給自己起名“秋爽居士”,當(dāng)即表示反對,這是一處妙筆,妙在草蛇灰線,各處伏脈。最后就給探春起了個“蕉下客”的雅稱。
在確定完雅號之后,就要建立詩社的組織制度了,這也是起社過程中,唯一一處不和諧的地方,因為在眾姊妹的歡聲笑語中,隱藏著一些心理角斗。
雖然眾姊妹還沒有商量,可李紈身為大嫂子,她最先站出來,直接毛遂自薦,定下了自己社長的職位,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女子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并且進行過阻止。她就是探春。當(dāng)李紈明確表示她要當(dāng)社長的時候,探春說了這么一番話:
李紈道:“就是這樣好。但序齒我大,你們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說了大家合意。我們七個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會作詩,須得讓出我們?nèi)齻€人去。我們?nèi)齻€各分一件事?!碧酱盒Φ溃骸耙延辛颂枺€只管這樣稱呼,不如不有了。以后錯了,也要立個罰約才好。”——第三十七回
不細心的讀者,很難看出探春的真實意圖。李紈之所以占據(jù)社長的職位,理由是“依序齒我大,你們都要依我的主意”,這明顯是拿資歷和身份說事兒。
而探春卻提醒大家,現(xiàn)在大家都有了各自的雅號,以后不要再用姐妹叔嫂的稱呼了,這其實是探春對李紈擔(dān)當(dāng)社長的反對心聲。探春其實更希望大家不拘年齡資歷,既然入了詩社,大家就應(yīng)該憑實力說話,誰的詩才最優(yōu),誰就當(dāng)社長。
那么探春希望誰來當(dāng)這個社長呢?其實前文有伏筆,探春在給大家發(fā)“英雄帖”的時候,里面附有她對眾姊妹的評價,原著記:
娣雖不才,竊同叨棲處于泉石之間,而兼慕薛、林之技。風(fēng)庭月榭,惜未宴集詩人,簾杏溪桃,或可醉飛吟盞。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余脂粉。若蒙棹雪而來,娣則掃花以待。——第三十七回
探春的請柬中說得很清楚,她認為自己詩才不佳,而獨慕薛、林之技,也就是說,探春認為真正的社長應(yīng)該由薛寶釵、林黛玉中的其中一位來擔(dān)當(dāng)。
同時,探春想必也有過第二方案,因為寶釵雖然博學(xué)廣識,但她的觀念卻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可能心理上是不愿當(dāng)這個社長的,林黛玉也是如此,雖身懷詠絮之才,可性情清高孤傲,懶與人共,她也未必愿意當(dāng)這個社長。
在這種情況下,探春不得不準備好第二個方案:如果薛寶釵、林黛玉都不愿意當(dāng)這個社長,那就由她來擔(dān)當(dāng)。
或有讀者嗤之以鼻:你怎么知道探春的想法?且看其后李紈強行占據(jù)社長之位后,探春滿懷醋意地說了這么一句話:
李紈道:“若是要推我作社長,我一個社長自然不夠,必要再請兩位副社長,就請菱洲、藕榭二位學(xué)究來......”迎春惜春本性懶于詩詞,又有薛、林在前,聽了這話便深合己意,二人皆說:“極是。”探春等也知此意,見他二人悅服,也不好強,只得依了。因笑道:“這話也罷了,只是自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個主意,反叫你們?nèi)齻€來管起我來了。”——第三十七回
從這里就能看出,探春其實有心爭奪社長之位,但無奈被李紈憑借大嫂子的身份資歷,強行壓下,只能服從。
同時,探春貌似也看出了李紈的組織問題,按照李紈的人事組織,詩社中真正作詩的只有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最多再加上一個賈寶玉,迎春、惜春被李紈用副社長的位置架空,不再參與作詩活動,這對詩社而言是個巨大的弊端。
李紈的做法,把詩社人員的組織力量分散化,迎春、惜春不能參與其中,只是打醬油,必然喪失參加詩社活動的興趣,長此以往,詩社必要出大問題。
后來的一切也證明了我們上述的猜測,第42回,惜春借口要給賈母畫年畫兒,趕緊脫離了詩社,迎春也渾渾噩噩,在詩社中處于若有若無的狀態(tài),導(dǎo)致賈寶玉稱“二姐姐又不作詩,有她沒他又何妨”!
如果是探春接手,她必定會想辦法,讓迎春、惜春、李紈所有人都加入其中,成為詩社活動的真正參與者,而不是當(dāng)個邊緣人。所以李紈一提出要當(dāng)社長,探春立刻以“大家有了雅號,不可以姊妹叔嫂相稱”,敲打李紈,可最終還是失敗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除了探春,還有一個人貌似也看到了這一點,那就是林黛玉,因為最初提出起雅號的人就是林黛玉,而林黛玉在提這個建議之前,李紈說了這么一段話:
李紈笑道:“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摈煊竦溃骸凹热欢ㄒ鹪娚?,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第三十七回
細品之下,李紈一上來就說了“我自薦我掌壇”,露出了占據(jù)社長位置的想法,林黛玉聽完后,才提出大家修改稱呼,以后不要再說什么“姐妹叔嫂”的話。
是否林黛玉已經(jīng)預(yù)料到了后來的一切,所以提前“阻止”李紈?林黛玉的這個建議,成了探春后來敲點李紈的契機,這當(dāng)真是偶然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交給讀者們自行考量。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