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清朝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是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和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等三十多人所編撰的一部字典大全?!犊滴踝值洹肥窃诿鞒封哽瘛蹲謪R》、張自烈《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增訂而成的,該書的編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總共歷時六年,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編撰完成。它是我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漢字辭書,共收錄漢字47035個,是古代《說文解字》、《字林》等各類漢字書籍中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個部首分類,每部都按各個字的筆畫排列,少的排在前面,逐步增多,再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分為十二集,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并按韻母、聲調(diào)以及音節(jié)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
《康熙字典》雖然收錄的漢字很多,解釋的字義也很詳盡,但它也有很多缺漏,比如有的漢字按部首去查字有查不到的時候,有的漢字解釋的不通俗,甚至是牽強附會乃至解釋錯誤的情況。
我們也都知道,清代是一個“文字獄”比較嚴重的朝代,幾十年后,在乾隆朝時,因《康熙字典》而引發(fā)出一場大冤案,一位舉人因擅自刪編《康熙字典》而被滅族。
王錫侯(1713年-1777年),江西宜豐縣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中舉。因他鑒于《康熙字典》收字很多,卷幅繁雜,不易查閱,為了“便于后學”,他以十七年的時光將《康熙字典》刪減成《字貫》一書,分天文、地理、人事、物類四大類,共四十卷。
《字貫》一書針對《康熙字典》收字太多,“然而穿貫之難”等缺失,加以補強,并稱“字猶零錢,義以貫之,貫非有加于錢,錢實不妨用貫,因名之曰《字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一個仇家王瀧南向江西巡撫海成告發(fā)王錫侯,原來,王錫侯在刪編過程中,“將廟諱御名排寫”,即《字貫》凡例寫入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之名諱(玄燁、胤禛、弘歷),沒有缺筆避諱,被認為非常不敬。
乾隆帝知道此事后,大為震怒,給王錫侯加了“叛逆”和“狂妄不法”之罪,革去舉人,逮捕下獄,不久便將王錫侯本人及其子孫共七人一起處斬,其他家人共計二十一人“充發(fā)黑龍江,與披甲人為奴”。
與此同時,乾隆帝還認為江西巡撫海成未將《字貫》“大逆不法之處核出”,以“實屬昧盡天良,罔知大義”為由,先將海成判斬監(jiān)侯,只是到臨刑時,才被赦免,改判流放新疆。江西布政使周克開、按察使馮廷丞也因“未檢出”《字貫》“悖逆重情”而遭到革職的處分。
“字貫案”冤案一出,朝野上下就再無一人敢說《康熙字典》一個“不”字,于是,《康熙字典》便在刀光血影之中成了當時及后來的私塾教師和讀書人所遵守的規(guī)范漢字的標準。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