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林黛玉是一生體弱多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十二金釵之首林黛玉,位列太虛幻境薄命司之首,她的一生從被騙家產開始,到最后如她的化身茗玉小姐一樣,“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
黛玉的另一個化身晴雯,在王夫人的口中,也是“一病死了”。而真相卻是,晴雯本來只是偶感風寒,要她命的不是她的病,而是被王夫人污蔑為狐媚子,被攆出大觀園,死了。
可見“一病而死”只是說辭,背后是不能說的陰謀。既然林黛玉一病而死只是表面現(xiàn)象,那么她真實的死因是什么呢?
高鶚續(xù)書中,黛玉是因為生病體虛,加上被寶釵和寶玉結婚的消息,氣得一命嗚呼,死了。
但根據曹翁在前80回留下的讖語,林黛玉的死法紅學界還有2種說法:自縊而死,投水而亡。
上吊自盡:玉帶林中掛
第1種說法:黛玉是上吊死的。她的判詞“玉帶林中掛”,反過來讀就是“掛中林黛玉”。加上她的化身秦可卿,判詞中明確說:“一個美人懸梁自縊”。
投水而死: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聯(lián)詩時,史湘云念出:“寒塘渡鶴影”,黛玉對出: “冷月葬花魂”。正是“冷月葬花魂”這句,讓讀者有了黛玉是投水而死的猜測。
淚盡而亡、投水而死、上吊自縊三種死法,究竟哪個才是黛玉的真正死亡方式,筆者認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句詩非同尋常,它向讀者透露出,凹晶館的水池旁,除了黛玉和湘云2人,還有一個神秘的人——一個水池里的黑影,才是真正的葬花人,他才是那個投水而死的人。
神秘葬花人:黛玉根本不是水下亡魂。
中秋月圓夜,林黛玉和史湘云到凹晶館聯(lián)詩,聯(lián)到精彩處,林黛玉突然看到池中一個黑影動起來,對湘云說:“你看那河里,怎么像個人往黑影里去了?敢是個鬼吧!”
史湘云用石頭砸了一下子,“聽那黑影里嘎然一聲,卻飛起一個白鶴來,直往藕香榭去了?!?/p>
正是這個陰暗恐怖的情境,讓史湘云一下子有了佳句,吟道:“寒塘渡鶴影”。
林黛玉激動得又是叫好,又是跺腳,接下紅樓里的經典名句——“冷月葬花魂”。
“冷月葬花魂”是林黛玉吟的詩句,紅學界一般認為是林黛玉本人的讖語:月夜之下,池水之上葬花,正應照林黛玉的《葬花吟》,猜測林黛玉是投水而死,表面上看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如果細心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曹翁這短短的幾行字里隱含的信息量極大。
冷月葬花魂時,黛玉已死
在林黛玉發(fā)現(xiàn)池中有個黑影前,黛玉和湘云聯(lián)的幾句詩很有意思:
“虛盈輪莫定,晦朔魄空存;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虛盈輪莫定”,大致意思是,人世間的事,有無、盈虧都難定,比如黛玉,生來是侯門繡戶女,最后卻下場凄慘,悲慘死去。
“晦朔魄空存”,意思是在晦暗朔氣的夜晚,只有魂魄空留存。
在民間傳說中,人有肉身和魂魄之分,既然詩中點出“魄空存”,潛臺詞就是肉身不存,即是黛玉肉身已死。
葬花魂:不是用黃土葬,而是用生命去殉葬
既然“寒塘渡鶴影”時,黛玉已死,那么“冷月葬花魂”說的就不是黛玉之死,葬花人不是黛玉,而是另有其人,是誰呢?
“葬花”這個名場面,在第27回黛玉寫的《葬花吟》中有兩句:“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有誰?”
《葬花吟》是黛玉為自己命運寫的挽歌,“儂”吳語方言,就是“你”的意思,用現(xiàn)代話說就是:黛玉你現(xiàn)在葬花,人人都笑你是個呆子,只是不知等你死后,誰管葬你?
黛玉有此一問,那么在80回后,到底是誰葬了她?
第23回,黛玉對寶玉說:“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它(花)掃了,裝在這絹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干凈?”
寶玉聽說,原文說“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書,幫你來收拾?!?/p>
也就是說,“冷月葬花魂”,說的不是黛玉投水而死,而是寶玉葬花魂,葬芙蓉花王林黛玉。
寒塘渡鶴影:投水而亡的那個黑影,竟是賈寶玉
寶玉是怎么葬黛玉的,再接著看“晦朔魄空存”之后的詩句,“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
壺漏是古代一種計時工具,壺漏里裝滿水,隨著時間的流逝,壺漏里的水漸漸干涸,“壺漏聲將涸”,代表已經到了夜里亥時,夜深人靜了。
“窗燈焰已昏”,夜深人靜時,屋里還有昏黃的燈火,但馬上就快熄滅了。詩歌從來都是寫物喻人,這窗里的人也是心事重重,難以入眠。
接下來就出現(xiàn)“寒塘渡鶴影”,“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不管內心怎么煎熬,但外表都沒有動作,只能聽到沙漏的聲音,只能看到窗內燈亮的情境,而“寒塘渡鶴影”,卻打破平靜,一躍而起,從屋內走向屋外,走向寒塘里。
一個人走向寒冷的池水中,可不就是投河自盡嗎?
他“寒塘渡鶴影”的目的是什么呢?——冷月葬花魂”,是為了葬花魂,為黛玉殉情!
而這個人,無疑就是寶玉,他就是葬花人,他葬花,不是簡單的一埋了之,而是用生命去祭奠黛玉這朵芙蓉花。
這就是為什么寶玉在金釧兒跳水死后一周年,去水邊祭奠,回來騙賈母和王夫人,“北靜王的一個愛妾昨日沒了,給他道惱去了?!?/p>
北靜王的愛妾是誰?黛玉,黛玉死后,寶玉就去給跳水的金釧兒祭奠,實則是寶玉跳水殉情,為黛玉葬花。
如果讀者還覺得這是牽強附會,曹翁又用另外一個殉情的事讓你看清寶玉葬花的真相:
第15回,水月庵的老尼凈虛講了一個故事,長安府中有個張姓財主,有個女兒張金兒,從小許了守備家的公子為妻,誰知張財主一女兩嫁,又把張金哥兒許給了更有權勢的李衙內。最后“那個張財主雖如此愛勢貪財,卻養(yǎng)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親事,她便一條繩索悄悄自縊了,那守備之子聞得金哥自縊……遂也投河而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