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xué)作品,又稱《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jīng)》、下篇《道經(jīng)》,不分章,后改為《道經(jīng)》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jīng)》,并分為81章。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guī)砝献拥摹兜赖陆?jīng)》第七十章,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無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④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懷玉⑥。
[譯文]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沒有誰能理解,沒有誰能實行。言論有主旨,行事有根據(jù)。正由于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難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總是穿著粗布衣服,懷里揣著美玉。
[注釋]
1、言有宗:言論有一定的主旨。
2、事有君:辦事有一定的根據(jù)。一本“君”作“主”?!熬敝赣兴?。
3、無知:指別人不理解。一說指自己無知。
4、則:法則。此處用作動詞,意為效法。
5、被褐:被,穿著;褐,粗布。
6、懷玉:玉,美玉,此處引伸為知識和才能。“懷玉”意為懷揣著知識和才能。
[延伸閱讀1]王弼《道德經(jīng)注》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可不出戶窺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無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蜢对暧?,故曰莫之能知也。迷於榮利,故曰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宗,萬物之宗也。君,萬物之主也。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唯深,故知之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無匹,故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也。
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被褐者,同其塵。懷玉者,寶其真也。圣人之所以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渝,故難知而為貴也。
[延伸閱讀2]蘇轍《老子解》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道之大,復(fù)性而足。而性之妙,見於起居飲食之間耳。聖人指此以示人,豈不易知乎?人能體此以應(yīng)物,豈不易行乎?然世?;既沼枚恢?,知且不能,而況行之乎?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
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跡也。使道可以言盡,則聽言而足矣;可以事見,則考事而足矣。惟言不能盡,事不能見,非舍言而求其宗,遺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蓋古之聖人,無思無為,而有漠然不自知者存焉,此則思慮之所不及,是以終莫吾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衆(zhòng)人之所能知,亦不足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聖人外與人同,而中獨異耳。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