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又稱《南華經(jīng)》,是戰(zhàn)國后期莊子及其后學(xué)所著的一部道家學(xué)說匯總,是道家學(xué)派經(jīng)典著作,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xué)、藝術(shù)、美學(xué)、審美觀等,其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xué)、人生、政治、社會、藝術(shù)、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肚f子》不僅是一本哲學(xué)名作,更是文學(xué)、審美學(xué)上的寓言杰作典范。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天道》出自《莊子·外篇》,跟《天地》篇一樣,中心還是倡導(dǎo)“無為”;所謂“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規(guī)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變。本篇內(nèi)容歷來非議者頗多,特別是第三部分,背離莊子的思想太遠(yuǎn),因而被認(rèn)為是莊派后學(xué)者受儒家思想影響而作。
莊子·外篇·天道(4)
士成綺見老子而問曰:“吾聞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辭遠(yuǎn)道而來愿見,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觀子,非圣人也。鼠壤而余蔬,而棄妹之者,不仁也,生熟不盡于前,而積斂無崖。”老子漠然不應(yīng)。
士成綺明日復(fù)見,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卻矣,何故也?”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為脫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茍有其實,人與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笔砍删_雁行避影,履行遂進而問,“修身若何?”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沖然,而顙頯然,而口闞然,而狀義然,似系馬而止也。動而持,發(fā)也機,察而審,知巧而?于泰,凡以為不信。邊竟有人焉,其名為竊?!?/p>
夫子曰:“夫道,于大不終,于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乎其無不容也,淵乎其不可測也。形德仁義,神之末也,非至人孰能定之!夫至人有世,不亦大乎!而不足以為之累。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審乎無假而不與利遷,極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遺萬物,而神未嘗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義,賓禮樂,至人之心有所定矣?!?/p>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故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聽而可聞?wù)?,名與聲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聲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聲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斲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痹唬骸叭粍t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陛啽庠唬骸俺家惨猿贾掠^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可,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yīng)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白話譯文
士成綺見到老子而問道:“聽說先生是個圣人,我便不辭路途遙遠(yuǎn)而來,一心希望能見到你,走了上百天,腳掌上結(jié)上厚厚的老趼也不敢停下來休息休息。如今我觀察先生,竟不象是個圣人。老鼠洞里掏出的泥土中有許多余剩的食物,看輕并隨意拋棄這些物品,不能算合乎仁的要求;粟帛飲食享用不盡,而聚斂財物卻沒有限度?!崩献雍孟鬀]有聽見似的不作回答。
第二天士成綺再次見到老子,說:“昨日我用言語刺傷了你,今天我已有所省悟而且改變了先前的嫌隙,這是什么原因呢?”老子說:“巧智神圣的人,我自以為早已脫離了這種人的行列。過去你叫我牛我就稱作牛,叫我馬我就稱作馬。假如存在那樣的外形,人們給他相應(yīng)的稱呼卻不愿接受,將會第二次受到禍殃。我順應(yīng)外物總是自然而然,我并不是因為要順應(yīng)而有所順應(yīng)?!笔砍删_象雁一樣側(cè)身而行不敢正視自己羞愧的身影,躡手躡腳地走向前來問道:“修身之道是怎樣的呢?”老子說:“你容顏偉岸高傲,你目光突視,你頭額矜傲,你口張舌利,你身形巍峨,好象奔馬被拴住身雖休止而心猶奔騰。你行為暫時有所強制,一旦行動就象箭發(fā)弩機,你明察而又精審,自持智巧而外露驕恣之態(tài),凡此種種都不能看作是人的真實本性。邊遠(yuǎn)閉塞的地方有過這樣的人,他們的名字就叫做竊賊?!?/p>
先生說:“道,從大的方面說它沒有窮盡,從小的方面說它沒有遺缺,所以說具備于萬物之中。廣大啊,道沒有什么不包容,深遽啊,道不可以探測。推行刑罰德化與仁義,這是精神衰敗的表現(xiàn),不是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誰能判定它!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一旦居于統(tǒng)治天下的位置,不是很偉大嗎?可是卻不足以成為他的拖累。天下人爭相奪取權(quán)威但他卻不會隨之趨赴,審慎地不憑借外物而又不為私利所動,深究事物的本原,持守事物的根本,所以忘忽天地,棄置萬物,而精神世界不曾有過困擾。通曉于道,合乎常規(guī),辭卻仁義,擯棄禮樂,至人的內(nèi)心也就恬淡而不乖違。
世上人們所看重的稱道和就是書。書并沒有超越言語,而言語確有可貴之處。言語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義,而意義又有它的出處。意義的出處,是不可以用言語來傳告的,然而世人卻因為看重言語而傳之于書。世人雖然看重它,我還是認(rèn)為它不值得看重,因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見的,是形和色;用耳朵聽而可以聽到的,是名和聲??杀?,世上的人們滿以為形、色、名、聲就足以獲得事物的實情!形、色、名、聲實在是不足以獲得事物的實情,而知道的不說,說的不知道,世上的人們難道能懂得這個道理嗎?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砍削車輪,他放下椎子和鑿子走上朝堂,問齊桓公說:“冒昧地請問,您所讀的書說的是些什么呢?”齊桓公說:“是圣人的話語?!陛啽庹f:“圣人還在世嗎?”齊桓公說:“已經(jīng)死了?!陛啽庹f:“這樣,那么國君所讀的書,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齊桓公說:“寡人讀書,制作車輪的人怎么敢妄加評議呢!有什么道理說出來那還可以原諒,沒有道理可說那就得處死。”輪扁說:“我用我所從事的工作觀察到這個道理??诚鬈囕?,動作慢了松緩而不堅固,動作快了澀滯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順利而且應(yīng)合于心,口里雖然不能言說,卻有技巧存在其間。我不能用來使我的兒子明白其中的奧妙,我的兒子也不能從我這兒接受這一奧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歲如今老了還在砍削車輪。古時候的人跟他們不可言傳的道理一塊兒死亡了,那么國君所讀的書,正是古人的糟粕啊!”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