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史湘云和林黛玉在性格上的差別非常大,史湘云是“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為人天真豪爽,樂觀豁達(dá),即便從小父母雙亡,卻總是笑對人生,她頑皮淘氣,喜歡穿賈寶玉的衣裳,充當(dāng)男兒,第五十一回“蘆雪廣聯(lián)詩”,史湘云和賈寶玉偷偷弄來一塊鹿肉做燒烤吃,更有“醉眠芍藥裀”這樣的可愛之舉;
反觀林黛玉,則體現(xiàn)出較多的性格缺陷,她生性敏感,加上總喜歡感懷自己的身世,以至于眼淚不斷,她筆下的詩句也多是悲觀之句,今天一句“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明天一句“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跟湘云相比,林黛玉似乎顯得太過矯情了。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非也,史湘云、林黛玉看似處境相同,實則大有不同,不能用“同是父母雙亡”來作為處境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我們接下來詳細(xì)分析。
首先,雖然黛玉跟湘云都父母雙亡,但這個“雙亡”也是可以細(xì)分的,史湘云屬于“襁褓之間父母違”,換句話說,史湘云壓根沒見過自己的父母,她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孤兒,生活在叔叔嬸嬸家中,并時常有賈母接她來賈府玩耍,在這樣的情況下,史湘云的“父母雙亡”的處境,反而成了她性格上的優(yōu)勢,她體會不到失去父母的感傷。
但林黛玉則完全不同,她出生的時候,父母均在,她從小就享受過這種父母親情,可還不到十歲,母親賈敏、父親林如海先后去世,她徹底成了一個孤兒,而且還不遠(yuǎn)千里,被接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林黛玉,是個正常人都無法繼續(xù)開心生活。
除此之外,林黛玉因為常住賈府,一住就是這么多年,因此經(jīng)常被賈府“一顆富貴心,兩只體面眼”的勢利下人譏諷,雖然書中并沒有明確寫出這一點(diǎn),但是有隱形線索。
比如林黛玉初進(jìn)賈府的時候(林如海還未去世),她仗著賈母的溺愛,行事囂張,不懂籠絡(luò)人情,先是懟送宮花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后又懟賈寶玉的奶娘李嬤嬤。這個時期的林黛玉其實無憂無慮,她在賈府只是做客而已,她父親林如海在姑蘇當(dāng)著官呢,她自有父親依靠,所以她不自卑。
可其后林如海去世,林黛玉再次回到賈家后,她的心情就完全變了,現(xiàn)在她無父無母,唯一的親人就是賈母,但賈母高高在上,不能面面俱到地照顧黛玉,尤其是賈府眾姊妹搬進(jìn)大觀園后,林黛玉和賈母之間的物理距離也變遠(yuǎn)了,她漸漸意識到賈府下人的唾沫威力,比如第四十五回,薛寶釵勸林黛玉吃燕窩保養(yǎng),林黛玉就抱怨自己不敢要求太多,怕得罪人,且看原文:
黛玉嘆道:“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么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老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且虎視眈眈,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第四十五回
因此,林黛玉的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絕對不是自怨自艾,無痛呻吟,而是切膚之痛,寄人籬下,不得不低頭的痛苦,不是人人都能體會的到的,有了這一層心理壓力,林黛玉性格變得敏感悲劇,再正常不過了。
反觀史湘云,她雖然也來賈府住,但到底只是做客而已,一般住幾天就走,又不長待,而且即便史湘云自己不愿離開,史家也會來人催史湘云回家,不可常住在親戚家中,如此這般,史湘云在賈府內(nèi)的矛盾自然就少。
而且事實上,史湘云本人主觀上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層,所以她每次離開賈府的時候,還求賈寶玉記得提醒賈母,定期接自己過來,她如果能了解林黛玉的處境,就不會這般想法了。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