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鴛鴦樓這個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三十一回。下面由小編給大家?guī)磉@篇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接著往下看吧。
武松的一生,是從“景陽岡打虎”開始的,很多讀者對他的了解也是以“打虎英雄”為首發(fā)印象,但卻很少有人去了解,在沒有“英雄”這個標簽之前,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水滸傳》中,有兩個人曾對武松的過往做出過評價,一個是武松的親哥哥武大,另一個則是小旋風柴進,可令人驚訝的是,此兩人對武松人品的評價,都傾向于負面。
且看第23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彼時武松打虎剛剛落下帷幕,被知縣賞識,成為陽谷縣的步兵都頭,他的哥哥武大也從清河縣搬到了陽谷縣,兄弟相遇,武大不禁發(fā)了一頓牢騷:
武大道:“我怨你時,當初你在清河縣里,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時常吃官司,教我要便隨衙聽候,不曾有一個月凈辦,常教我受苦,這個便是怨你處。想你時,我近來取得一個老小,清河縣人,不怯氣都來相欺負,沒人做主。你在家時,誰敢來放個屁?”——第23回
從武大郎的話中,我們得知,武松當初在清河縣,每日無所事事,儼然是個無業(yè)游民,動輒吃酒打架,官司從來沒斷過,而每次惹來禍事,都是親哥哥武大郎頂著矮小的身軀,跑前跑后,給人貼笑臉。
包括后來武松逃跑到柴進柴大官人的府上避禍,也是因為酒后打架,武松一拳將人打暈,他誤以為將人打死了,就趕緊跑路,躲在柴進府上。
令人細思寒心的是,如果當初這個人真的被打死了呢?武松已然逃跑,所有的賬都會被算在武大頭上,而且武松打的還是清河縣的本處機密,武大郎被逼得從清河縣搬到陽谷縣,恐怕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這個。
再來說說小旋風柴進,他一向喜歡收留各路英雄豪杰,可對于武松,他心中卻不大喜歡,為何?且看書中所記:
說話的,柴進因何不喜武松?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次后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管顧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里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慢了?!?2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武松為何下拳打柴家的莊客?是因為“莊客有些管顧不到之處”,換句話說,武松是一個非常好面子的人,所以他覺得自己來到柴府,就應該被好好照顧,但凡照顧不夠,他就拳腳相向。
武松的這個好面子,在“景陽岡打虎”之后,變成了“名譽”二字,這兩個字也是后來誘使武松濫殺無辜的一個關鍵因素。
之所以分析以上,是為了讓大家擺脫對武松臉譜化的認識,武松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各種毛病,這一點無可厚非。
景陽岡打虎后,武松成為了陽谷縣的英雄,百姓對他贊不絕口,知縣給了他步兵都頭的職位,不知不覺中,“打虎英雄武松”的名頭也在江湖上傳播起來,武松從之前一個類似“混混”的人設,一下子變?yōu)橛⑿郏@極大地滿足了他的“名譽”需求。
這也解釋了后來武松殺潘金蓮時,為何要當著眾多鄉(xiāng)鄰的面兒?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留個人證,另一方面,這也是他內心深處對“名譽”二字的執(zhí)念,武松想要讓所有人看著,自己是如何為兄報仇的。
之前打暈清河縣本處機密,他選擇了跑路,是因為他不占理兒;而如今他為兄報仇,先刀刃潘金蓮,再斗殺西門慶,連續(xù)殺了兩個人,可他卻沒有選擇逃跑,為何?
因為這次他占理兒,即便被抓,自己也是為兄報仇的好漢,他的名譽沒有受損,事后眾人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陽谷縣雖是個小縣分,倒有仗義的人,有那上戶之家,都資助武松銀兩,也有送酒食錢米與武松的。武松到下處,將行李寄頓土兵收了,將了十二三兩銀子,與了鄆哥的老爹。武松管下的土兵,大半送酒肉不迭?!?6回
可以試想,武松本只有武大郎一個親人,眼下哥哥被害死,自己舉目無親,如何開展以后的生活?可武松在這一無所有之際,他內心仍感到一絲充實——我是英雄,這份榮譽感支撐著武松的精神。
所以我們看到,在押解前往孟州的路上,武松逢人介紹自己,便是“景陽岡打虎英雄武松”,可見他對自己這份名聲的愛護,可命運也悄悄盯上了他的這份名譽。
在孟州,他醉打蔣門神,幫助金眼彪施恩奪回快活林酒店,但也因此得罪了蔣門神背后的張都監(jiān),于是張都監(jiān)行毒計,先以好言將武松騙進自家府里,然后假借偷盜之名,將武松逮捕。
一夜之間,景陽岡打虎英雄變成了人人不齒的小偷。
但此時的武松還無暇意識到這一點,在獄中,他被嚴刑拷打,拖著重傷的身軀,想著命不久矣的結局,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刻,他暫時無法想別的;同時,施恩也在背后斡旋,花重金買通了葉孔目,希望能救武松一命,最終給武松安排了一個刺配恩州牢城的判決。
接下來才是武松思想轉換的一個關鍵,那就是“大鬧飛云浦”。張都監(jiān)、張團練、蔣門神一定要置武松于死地,在飛云浦設下埋伏,讓兩個公人,外加兩個殺手結果武松性命,卻被武松用計巧妙反殺。
在這一刻,武松終于自由了,他大可以逃跑到沒有人知道的某個地方,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可在生命危機被解除的那一刻,精神上的巨大空虛也就接踵而至——他打虎英雄的名譽已毀,江湖上只剩下一個不知感恩,偷盜主家財物的武松。
失去了最后名譽的武松,他的精神陷入了糾結,他要如何繼續(xù)活著?舉目無親,唯一的名譽也沒了,他的生命需要一個支點,支撐他繼續(xù)活下去,他必須干點什么,才能暫時擺脫這些精神的虛無,而眼下,只有一件事擺在他眼前——報仇!
于是武松趁夜回到孟州,來了個血濺鴛鴦樓,殺了張都監(jiān)、張團練、蔣門神。可怕之處在于,武松還殺了很多無辜下人,分別是張府后槽、兩個丫環(huán)、兩個張家親隨、張都監(jiān)夫人、玉蘭、兩個年紀尚幼的小丫環(huán),外加兩三個婦女。
為何武松這般濫殺無辜,如果說殺張都監(jiān)夫人、玉蘭這兩個人還情有可原,可其他下人和小丫鬟何罪之有?而且武松并不是理性考慮,擔心這些人去叫人抓他,他是真的殺紅了眼:
武松握著樸刀,向玉蘭心窩里搠著,兩個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樸刀一個,結果了。走出中堂,把閂栓了前門,又入來,尋著兩三個婦女,也都搠死在了地下。武松道:“我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薄?0回
武松在殺完玉蘭等人后,他本可以順勢離開,但他卻把門栓上,專門找人來殺。
因為此時此刻,武松已經徹底放下了“英雄”的名譽,既然認定自己不是英雄,他便無所顧忌地殺戮,正如武松自己所言: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一死。乃至從殺戮中得到快感,最后關門找人殺,直到心滿意足為止。
而值得細思的是,武松從孟州逃出來之后,在菜園子張青夫婦的幫助下,化作一個行者,逃亡二龍山落草,大家可曾想過,他后來安全之后,為何沒有脫下這身行者裝,而是一直穿著,因為武松已經沒辦法做回一個正常人了,正常人的親情、榮譽、社會責任感,于他都成了虛無,只有這身萬般皆空的行者衣裳,才能安慰他靈魂的空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