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演義全傳》是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簡稱《說唐》,又名《說唐前傳》《說唐演傳》《說唐全傳》。后與《說唐演義后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今存最早刻本為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10卷。成書于清雍正、乾隆年間。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三部書,雖然不是出自一人這手,內(nèi)容也基本各自獨立,但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系上,也還是有脈絡相連。一般讀者讀這類書,多半是為了看看故事,消遺解悶,都希望故事情節(jié)、人物命運,其來龍去脈有最完整的交待。這三部書合在一起印行,總名之曰《說唐合傳》。
《說唐演義全傳》以瓦崗寨群雄的風云際會為中心,鋪敘自秦彝托孤、隋文帝平陳統(tǒng)一南北起,到唐李淵削平群雄、太宗登極稱帝止的一段故事。它以相當篇幅揭露了隋煬帝荒淫無道,大興徭役,宇文氏恃寵驕橫,殘暴兇狠,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傾軋矛盾,又加劇了隋王朝的分崩離析之勢,致使全國各地爆發(fā)了反隋起義。書中著力塑造了一群瓦崗寨起義英雄的形象,這些人中既有來自下層的城市貧民、捕差馬夫,又有身據(jù)要津的勛戚貴胄、功臣名將,也有浪跡江湖的豪杰義士、綠林好漢。這些人物聚集在反隋的旗幟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隋末起義隊伍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李世民則是作品中歌頌的“真命天子”,在他身上寄寓著“仁政”的理想,對他歸順與否是群雄成敗的根本條件,也是作者評定褒貶的基本標準。這使作品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封建正統(tǒng)觀念和宿命論色彩。
說唐三傳·第八十七回 狄仁杰一語興唐 唐中宗大坐天下
適才話言不表,樊梨花化一陣清風而去,薛剛等望空下拜。養(yǎng)馬三日,盤查國庫。次日起大兵六十萬,三聲炮響,望長安而來,離城十里,放炮停行,一聲炮響,扎營已畢。傳令明日開兵攻城。此話不表。守城軍士報入午門,當駕官奏道:“驢頭太子陣亡,臨潼關已失。今薛軍六十萬,戰(zhàn)將千員,其鋒不可當。請陛下定奪。”武則天聽奏,唬得魂飛魄散,跌下龍床 ,半時方醒。問道:“那位愛卿與朕分憂?!遍W出一位大臣婁師德上前奏道:“不若遣一能言舌辯之士,陳說君臣之義,令其罷兵,庶其可解此危?!蔽浜蟮溃骸扒渑e何人前去?”婁師德奏道:“臣保舉諫議大夫前往,可解國難。”“依卿所奏?!毙胰式苌系?,狄仁杰上殿俯伏。武后開言說:“今日兵部尚書婁師德保奏說,卿往薛營,將大義說他講和退軍,回朝朕當封土”狄仁杰奏道:“ 陛下春秋鼎盛,賓天之后,并無后嗣。今廬陵王乃先帝之子,去周復唐,天下太平。武三思喪師辱國,張君左弟兄納表不奏,一并拿下,送入刑部天牢,候新主發(fā)落。若不依臣,臣不敢往?!?/p>
武則天想:“ 所言不差。我八十多歲的人了,朝不保暮,久后必歸廬陵王。若不依奏,恐薛剛打入長安,自立為帝,唐家朝代絕矣?!遍_言道:“依卿所奏,傳旨將武三思、張君左兄弟二人發(fā)下天牢。欽此謝恩?!?/p>
狄仁杰退朝,出了長安,來到薛營。只見行營方正,遍處刀槍,千軍萬馬。命軍士通報,說朝廷遣諫議大夫狄仁杰要見。軍士報進:“啟元帥,營外有一員朝臣狄仁杰要見?!毖傉f:“令進來?!钡胰式茈S了軍士而入,好齊整,兩旁刀斧手直擺到轅門,兩邊列坐著大小眾將,中間坐著薛剛,咬金旁坐。狄仁杰上帳說:“薛將軍,下官皇命在身,不能全禮?!毖偯ζ鹕碛f:“狄大人此來有何見諭?”狄老爺說:“今特來參謁,有一言相告。但不知將軍肯容納否?”薛剛說:“大人有話見教,但有可捉者,無不從命,如不可行者,不必多言,大人諒之?!币Ы鹨姷胰式軞飧挪环?,連忙出位遜坐。
狄仁杰公然坐著,開言說:“將軍起兵,為何旗上扯起忠孝王,倒要請教?”薛剛說:“大人不知。我父母遭奸臣所害,今起兵與父母報仇,盡忠于國,小主封為忠孝王。今到都城長安已破在目下,拿住佞臣碎尸萬段,方泄此恨。不必在此饒舌,去罷。”狄仁杰說:“將軍不必發(fā)怒,待下官說明。將軍祖父受朝廷大恩,封為王位,封將軍登州總兵,圣恩極矣。爾不去為官,劫法場打死長安府。張君左所奏,先帝不準,賜爾金錘一柄,上打奸臣,下打惡人。君待臣不過如此矣。后歸山西,爾私進長安,大鬧花燈,打死張保,驚死天子,爾之罪不小。周主特爾父拿捉,爾該挺身而出,卻公然遠避他方。爾父母兄嫂盡忠而死,你不忠不孝,勾連草寇,劫奪關梁。后世叛逆之名難免,請將軍三思?!毖傄宦牬搜粤⑵鹕?,遜狄大人上坐說:“未將不明,愿大人教之?!?/p>
狄老爺說:“將軍,你不知目下小主在房州,應迎接到長安為帝。張君左弟兄與武三思,圣上今已拿下天牢,候新主一到,奉旨施行。奸臣可除,冤仇可泄.豈不是忠孝兩全。上匡以報先帝,下救民以安社稷。不知將軍心內(nèi)如何?”薛剛聽了大喜,傳令去了忠孝王旗號,扯起大唐元帥旗來,差官到房州接駕。狄老爺說:“將軍前去接小王,待下官回朝同文武大臣打掃金鑾,候接小主?!毖傤I命,送出轅門。狄仁杰回都城不表。再將薛剛傳令:“軍士不可亂離隊伍,侯小主一到。一同進城。取民間一物者,軍法梟首?!薄暗昧??!?/p>
再講廬陵王聞報薛剛得勝,大悅。分差官來接,同了徐賢、魏相、駙馬薛蛟一路下來,來到長安。薛剛聞知,同程咬金、四虎一太歲諸將出寨,跪迎俯伏,接進小主,安慰一番,一同進長安。百姓香花燈燭,掛紅結彩,滿朝文武俱出遠迎。
咬金傳令昭告天地社稷,然后請小主上金鑾殿登位,受百官三呼萬歲,復國號為唐,是為中宗。圣天子傳旨:“賜宴百官,君臣共樂?!北姽倬七^數(shù)巡,俱皆謝恩而散。朝廷退朝,忽報武后賓天。朝廷大哭。次日哀詔頒行天下文武各官,二十七日國喪。非一日之功,足足忙了一月。立韋氏娘娘為正宮,在朝文武各皆升賞。狄仁杰加少保,婁師德為吏部尚書,徐賢封英國公,魏相封太保,封薛剛忠孝王大元帥。薛強襲父職封西遼王。薛孝封紅羅都督。薛蛟駙馬都尉。薛蚪封為青州總兵。薛葵封無敵大將軍。秦紅、尉遲景、王宗立、羅昌、程月虎世襲國公。程咬金年高爵重,無可加封,命家居安享,賜黃金萬兩,彩緞千端、榮歸山東。子鐵牛,孫千忠俱封侯爵。伍雄封南陽侯。雄霸為西平侯。大將陣亡者,子孫世襲,在生者各加爵祿,還鄉(xiāng)。余外各路總兵,俱皆加級。旨意一下,眾皆謝恩,此話不表。
再講次日又出赦書頒行天下,犯十惡大罪不赦,其余流徙斬絞,不論已結未結,已發(fā)覺未發(fā)覺,俱一概赦免。中宗以前,周朝錢糧盡行赦除。頒行天下,百姓歡呼載道,萬民樂業(yè)。薛剛上殿哭奏說:“臣祖仁貴平定東遼,臣父丁山掃清西番。被奸臣張君左、張君右屈陷,將臣父三百余口盡行殺害,顛倒葬鐵丘墳。臣兄子薛蛟,虧徐賢、俞元將親兒掉換。他子被仙人救去,俱皆下山幫扶。徐青、俞榮大恩未報。武三思助惡不忠。伏望圣上恩仇報明。特此奏聞。武三思、張氏弟兄應該何罪?”天子聽言大怒說:“聯(lián)曉得三人罪惡。嚇,王兄你將三人拿來,任憑怎樣處治,與父報仇。待朕請罪薛王兄便了?!毖傊x恩,出朝歸府不表。
再講又有旨意下來,命徐青、俞榮認父,封節(jié)義侯。命開掘鐵丘墳,將兩遼王夫婦及薛勇夫婦骸骨歸葬山西金項御葬,地方官春秋二祭。命先祿寺備筵,程王伯代朕御祭。將三將斬首,墳前活祭。兩遼王府重新起造。不知后回還有何言,且聽下回分解。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