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作者清代貴族弟子石玉昆,是中國古典文學長篇俠義小說,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其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蜀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藝術的內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詳細介紹。
核心思想
小說弘揚人間正氣,把俠客義士的除暴安良行為與保護清官、協(xié)助清官斷案完美的結合起來,表現(xiàn)了宣揚忠義、維護社會秩序、為國為民的思想。
俠客們協(xié)助清官與邪惡勢力對立,仗義除暴、為民申冤,這些都反映了基層人民群眾的思想和愿望,明確表達了人們對清明政治的要求和對是非善惡的態(tài)度,具有深刻的意義和認識價值。
如小說揭露和抨擊了太師龐吉恃寵結黨營私,誣陷忠良;龐昱荼毒百姓,搶掠民間婦女;苗秀父子魚肉鄉(xiāng)里,重利盤剝;葛登云、馬剛肆虐逞兇,為害地方等。同時,對嫌貧愛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劉洪義、為人出頭伸冤的張別古、嫁禍于人的馮君衡等,褒貶態(tài)度亦極鮮明。
后世評價
“閑中著色,精神百倍。如此筆墨,方許作平話小說,如此平話小說,方算得天地間另是一種筆墨?!?/p>
《三俠五義》繪聲狀物,保留了宋元以來說話藝術的明快、生動、口語化的特點,刻畫人物、描寫環(huán)境,能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密切結合。特別是對俠客義士的描繪,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于世俗生活氣息。魯迅說此書“而獨于寫草野豪杰,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tài),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
《三俠五義》為國學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
中國小說形成六大門類,聳立六座高峰。即:以《三國演義》為高峰的講史派小說,以《紅樓夢》為高峰的人情派小說,以《水滸》為高峰的農民起義派小說,以《西游記》為高峰的神話派小說,以《儒林外史》為高峰的諷刺小說,以《三俠五義》為高峰的俠義派小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