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原名《古今圖書匯編》,全書共10000卷,目錄40卷,是清朝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1650-1741)所編輯的大型類書。該書編輯歷時28年,共分6編32典,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古今圖書集成》,采擷廣博,內容非常豐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類、禽獸、昆蟲,乃至文學、樂律等等,包羅萬象。它集清朝以前圖書之大成,是各學科研究人員治學、繼續(xù)先人成果的寶庫。由于成書在封建社會末期,克服以前編排上不科學的地方,有些被征引的古籍,現(xiàn)在佚失了,得以賴此類書保存了很多零篇章句。
內容簡介
《古今圖書集成》原名《文獻匯編》或稱《古今圖書匯編》,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與侍讀陳夢雷等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康熙皇帝欽賜書名,雍正皇帝寫序,《古今圖書集成》為此冠名“欽定”,開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歷時兩朝二十八年,采集廣博,內容豐富,正文10000卷,目錄40卷,共分為5020冊,520函,42萬余筒子頁,1億6千萬字,內容分為6匯編、32典、6117部。
全書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開,規(guī)模宏大、分類細密、縱橫交錯、舉凡天文地理、人倫規(guī)范、文史哲學、自然藝術、經濟政治、教育科舉、農桑漁牧、醫(yī)藥良方、百家考工等無所不包,圖文并茂,因而成為查找古代資料文獻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書。
由于之后的《四庫全書》受清文字獄影響,大量書籍被列為禁書,遭到銷毀刪改,因此收書不全,錯漏甚多,而成書時間較早的《古今圖書集成》則收錄了《四庫全書》不收或未曾收錄的典籍,還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
被稱為“古代百科全書”的《古今圖書集成》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并列為中國古代三部皇家巨作。
相比于《古今圖書集成》,成書于明朝的《永樂大典》屬于類書,但因毀于戰(zhàn)亂,現(xiàn)存不足4%;成書于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屬于現(xiàn)存最大的叢書;成書于清雍正年間的《古今圖書集成》由于有國家圖書館至今保存完好的雍正版內府銅活字本,成為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類書。
作為“類書之最”,該書也是中國銅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制最精美的一部曠世奇作。
版本介紹
《古今圖書集成》第一次印本稱“武英殿印本”,系清康熙帝敕令編纂。最初由陳夢雷纂集,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完成初稿,稱《古今圖書匯編》。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蔣延錫等重新編校,于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匯編”為“集成”,雍正六年(1728年)完成,這是《集成》的初版。
武英殿印本共印成64部、576函、分裝5000冊、又目錄20冊。印刷時字采用聚珍銅字排版印刷,圖以銅鏤版印制,采用的紙張有兩種,一種為開化紙印本,一種為太史連紙印本。兩種紙質量上乘,印刷精細,裝幀富麗,美觀大方。
《集成》第二次印本,稱“鉛字本”或“扁字本”。光緒十年(1884年)設立圖書集成印書館,用三號扁體鉛字排印,費時四年,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印成,繪圖部分為石印,用的是連史紙。
每半頁十二行,行三十八字,細黑口,單欄,魚尾下小字印明匯編、典、卷、部、項目、頁數。共印1500部,每部分1620冊,另有8冊目錄。該版由于??辈痪?,訛脫頗多,不稱善本,但從此《集成》廣泛流傳。
《集成》第三次印本稱“同文版”、“光緒版”。光緒十六年(1890年),光緒皇帝下令石印《集成》,由上海同文書局承辦,于光緒二十年(1894年)完成,照殿本原式印出100部。此版增刊了《考證》二十四卷,這是“銅活字版”和“扁字體版”所不具有的。
《考證》訂正了引文的錯誤及脫缺,皆核對原書,每書正文仍是5020冊,合《考證》24冊,共5044冊。此次印刷校證詳細,精細加工,所以印出的本子墨色鮮明,勝過殿本。這個印本,一部分運到外地,留存上海棧房的后被火燒毀,所以這個本子流傳稀少。
《集成》第四個印本,稱“中華書局版”、“中華版”。1934年《集成》由上海中華書局縮小影印,它是依康有為所藏的銅活字原印本縮小印刷。將原書九頁縮為一頁,仍舊白口,四周雙邊。每半頁二十七行,行二十字,版口中縫上端大字印《集成》,雙線,單魚尾,魚尾下小字印明匯編、典、卷、部,中縫下端雙行分印冊次、頁碼和“中華書局印”字樣。
縮印后的字大小如新四號鉛字,邊框及字跡十分清晰,用江南造紙廠的加重連史紙,線裝裝訂808冊,1—6冊為目錄,7—800冊為正文,801—808為《考證》。此版校勘精細,字跡清晰,墨色均勻,查閱方便,切合實用,是迄今最通行、最精善的本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