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派去服侍黛玉的是晴雯而不是紫鵑,會是什么樣子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guī)硐嚓P的文章
看到這個問題,我忽然想到這樣一句話:“我明兒必回老太太退回去,我不敢要你了?!?/p>
這句話,是黛玉對紫鵑說的。黛玉為什么要說這樣的話呢?原來紫鵑“情辭試莽玉”(有的版本寫作“忙玉”,但我認為還是“莽玉”更好),導致寶玉發(fā)癡病倒,紫鵑“日夜辛苦”去照顧他。等寶玉痊愈,紫鵑回到瀟湘館,就悄悄勸黛玉要拿定主意、早日謀求與寶玉的婚事。
黛玉何嘗不想早日“作定了大事”?但是以她的少女身份,又能怎么做?面對紫鵑的好意,她除了無奈,還是害羞——那個年代,“我們做姑娘的時節(jié),一聲提起婆婆家,來不迭的躲開了”(語出張愛玲《金鎖記》),即使面對知心的閨蜜,也不得不做出羞態(tài)來。
黛玉對紫鵑說,要把她退回給賈母去,這是害臊,托辭遮掩。但如果晴雯是黛玉的丫頭,這話就不止是說說而已,而可能真的實施了。
晴雯是“心比天高”的女孩子,不守女奴的本份,強調自我與個性。當她與女伴拌了嘴,她就敢把來敲門的黛玉拒之門外——作品說是“晴雯偏生還沒聽出來,便使性子”,但是剛剛寶釵來到,晴雯也抱怨“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可不是“偏生還沒聽出來”,而是明明白白地抱怨主子了。
注意,晴雯的抱怨,是“正在院內抱怨”,而不是躲在自己的屋里說悄悄話。也就是說,氣憤之下的晴雯,根本沒顧忌到寶釵是否有可能聽到自己的抱怨,她也不太在乎被寶釵聽到抱怨。
所以寶玉說:“連我知道他的性格,還時常沖撞了他”,在他倆的感情世界里,晴雯反而是高高在上、寶玉反而需要仰視她的。
也許你會覺得,寶玉對所有女孩子都很好,都是仰視的。對女孩子好,這是真的。但要說“都是仰視”,就不見得了。
那年麝月獨自坐守空屋,寶玉回來叫她去玩,麝月提出“咱們兩個說話玩笑豈不好”,寶玉回答:“兩個作什么呢?怪沒意思的?!苯酉聛硖骥暝麦黝^,又是“也罷了”,又是“這會子沒什么事”,分明是退而求其次,哪里有“仰望”了?
就連對襲人,寶玉一邊想著“同死同歸”,一邊卻常常不在意襲人的話。前一晚剛剛答應襲人“兩三件事”,賭咒發(fā)誓再不“調脂弄粉”,第二天就被黛玉發(fā)現(xiàn)“腮上有鈕扣大小的一塊血漬”,原來是“替他們淘漉胭脂膏子”濺到了臉上,這又哪里有“仰望”襲人了?
甚至對寶釵,聽到勸諫時,“咳了一聲,拿起腳來就走了”,完全“不管人臉上過的過不去”,又哪里有“仰望”了?
寶玉不是不喜歡麝月、襲人、寶釵,但是她們不像晴雯,強調自尊,追求強烈的尊嚴感。寶玉與晴雯拌嘴,明明是晴雯無理取鬧,到最后還是寶玉賠禮才算完。如果寶玉踢襲人的一腳,踢到了晴雯身上,哪里有那么輕易就了事的?
像晴雯這樣的女孩子,在任何場合都是要做主角、不甘心當陪襯的。她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與個性,絕不甘心做別人的附庸或陪襯。
而“晴為黛影”,黛玉也恰恰是這樣的性格。元春省親,別人都想著如何揣摩“上意”,如何取悅元春,她卻“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想的是自己出風頭、顯水平。
如果把黛玉和晴雯放在一起,勢必是爭爭吵吵,不得安寧。但是畢竟主仆身份有別,鬧到實在不高興了,黛玉還可以“回老太太退回去”,不要晴雯了。而晴雯雖然是奴才,也未必不能“鬧著要去”,主動請求離開黛玉,調換工作崗位。
同性相斥。這個“性”不光指性別,也指性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