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林沖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晁蓋之死,撲朔迷離,金圣嘆點評水滸的時候,一口咬定宋江是主謀,但是究竟是誰動的手,金圣嘆沒有指明,這就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有人提出:林沖有兩個下手的動機,他的行為中也有一個很大的疑點。很可能是林沖要做掉不肯招安的晁蓋,而跟宋江回歸大宋陽光之下——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知道宋朝禁軍有多厲害,梁山被滅只是遲早的事情,梁山規(guī)模越大,滅亡的越快。
在真實的歷史中,宋江沒折騰幾天就被滅掉了,其規(guī)模和影響,遠遠不及江南方臘。這一點體現(xiàn)在水滸傳中,就是宋江一門心思想招安。宋江和絕大多數(shù)原朝廷軍官,都是主張招安的,因為他們不像保正晁蓋那樣視野狹窄。
雖然不反對招安,但是以林沖比較懦弱的性格,他會對晁蓋下手嗎?有人提出了林沖對晁蓋下手的兩個動機。
動機之一,林沖有殺老大的前科,晁蓋沒有給予林沖足夠的尊敬。
白衣秀士王倫雖然不太待見林沖,但也畢竟讓他坐了第四把交椅,雖然在摸著天杜遷和云里金剛宋萬之下,但也在旱地忽律朱貴之上。
王倫杜遷宋萬是梁山三個創(chuàng)業(yè)者,坐在連投名狀都沒繳納的林沖上面,也不算不公平。但是林沖就此懷恨在心,并且起了殺心——這就等于一個人去別人家借宿,但是沒有睡在主臥,一怒之下就跟其他投宿者一起,把房主殺了。
林沖能對王倫動手,也能對晁蓋下手,原因就是晁蓋也沒有提升林沖的座次:火并王倫之后,晁蓋吳用公孫勝取代了王倫杜遷宋萬的位置,林沖還是老四,屬于白忙一場。
其實按照常理,晁蓋坐上頭把交椅之后,就應該堅持讓林沖坐第二位。沒想到吳用公孫勝只是稍微推讓了一下,就大剌剌地坐下了,晁蓋讓林沖當了老四之后,居然想讓杜遷宋萬當老五老六:“今番須請宋、杜二頭領來坐。”
這就有點磕磣人了:按照晁蓋的意思,林沖豈不就是比杜遷宋萬強那么一點點?
白忙一場的林沖最后連老四的位置也沒保住,宋江上梁山,他就變成了老五,徹底被排除在決策圈之外,連入云龍公孫勝,也被擠出了前三,只好卷鋪蓋回家——梁山的座次,是上面并排三把交椅,尊者居中,旁邊是左膀右臂宋江吳用。其余的林沖等人,只能坐在底下,仰著臉跟三大頭領說話。
動機之二,晁蓋當寨主,梁山永無招安之日。
咱們開頭說過了,八十萬禁軍教頭知道梁山軍就是發(fā)展到十萬人,也打不過朝廷官軍。事實上朝廷征討梁山,一直在“以盜治盜”,動用的不是地方武裝(如關勝),就是招安的強盜(高俅帶領的十個節(jié)度使原本都是綠林中人)。朝廷真要派出八十萬禁軍,套用一句古話,那就是“梁山齏粉矣”!
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當然一眼就能看出梁山的致命弱點:沒有戰(zhàn)略縱深也沒有發(fā)展空間,每次出征都是“背水一戰(zhàn)”。
宋朝火藥武器很先進,林沖當然知道京城有一個“火藥局”,他們制造出來的火炮,是可以對梁山進行覆蓋式打擊的。
梁山就是水泊環(huán)繞的一個孤島,朝廷可以不傷一兵一卒而困死梁山:不需要刀兵相見,只需半渡而擊梁山搶糧隊,那么孤島上的梁山軍就只能吃草根啃樹皮了。
看到梁山人馬越來越多,住房越來越緊張,林沖應該是每天都擔心得睡不著覺,如果不招安,就是朝廷不來征剿,他們也會把自己吃垮了。
為了順利招安,就必須搬開最大的絆腳石——原東溪村保正,現(xiàn)梁山之主晁蓋。
林沖行為的疑點:為何晁蓋用了林沖的藥,馬上就昏迷了?
晁蓋沒有聽從林沖的建議,自己帶兵沖鋒在前,這是晁蓋的性格決定的,林沖說了等于白說——越是危險越向前,這是晁蓋的做人原則,即使吳用來了,也不能改變。
林沖的可疑之處,就在于下面這段描述:“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茨羌龝r,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p>
一箭射在臉上,并不算什么重傷,無論是在正史還是演義小說里,某個人“面帶數(shù)箭”還能跑能打的記載都不少。
敷上林沖取來的金瘡藥,大家才發(fā)現(xiàn)晁蓋中的原來是毒箭,而且那箭上還有名字。這就十分詭異了:如果這支箭屬于史文恭,他就不會寫上自己的名字——史文恭也是江湖上成名的高手,箭頭喂毒,屬于下三濫手段。
所以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是史文恭射的,箭頭就不會同時出現(xiàn)毒藥和姓名,偷來的鑼鼓打不得,史文恭不會蠢到自損威名,他還想在江湖上混呢。
于是有人說:這支箭可能是史文恭射的,但是箭頭上并沒有毒,晁蓋中毒,是在敷藥之后。
看到這里,可能有讀者已經出離憤怒準備罵街了:陰謀論者,誣陷豹子頭林沖!
請諸君稍安勿躁,筆者不贊同這種懷疑,馬上就要逐條辯駁的。
首先一點,我們要注意到,林沖這個人是沒有什么“進取之心”的,也就是他對頭把交椅根本就不感興趣。
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fā)現(xiàn),沒有胯下馬掌中槍的林沖,是有些懦弱的。像他這種在天子腳下匍匐了多年的下級軍官,處事原則就是“不為福先不為禍始”,即使梁山頭把交椅空著,他也不會上去坐。
林沖是自己主動脫離的梁山核心決策圈,所以他才說晁蓋吳用公孫勝“鼎足三分,缺一不可”。實際上公孫勝坐不坐第三把交椅都行,按照強盜四梁八柱的規(guī)矩,托天梁搬舵軍師吳用和頂天梁軍事主官林沖是必不可少的,公孫勝這個法師兼副參謀長,是不在三魁首之內的。
林沖堅決不進入梁山核心圈,也可以理解為“懼罪”。朝廷的規(guī)矩一向是“首惡必辦脅從不問”,不屬于梁山核心人物,或許能多一條生路。
至于林沖想招安,那也得看是什么時候。
林沖一開始是逆來順受的,但是被高俅父子不依不饒地追殺,他的功利之心也漸漸消失了。林沖當然知道,即使招安成為朝廷軍官,他還是得歸高俅管,沒準兒哪一天又鬧出一個“誤入白虎節(jié)堂”,可就沒有人來救他了。
林沖原本有一個溫暖的小家和美貌賢惠的妻子,但是等他想接妻子岳父山上享福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已經孑然一身了。
家破妻亡的林沖,只剩下了滿腔仇恨,所以他殺起朝廷軍官來毫不手軟,這就說明他已經毫無牽掛顧慮,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再也不想著給自己留后路了。
林沖在魯智深沒上梁山之前,其實就只把晁蓋當做了推心置腹的朋友,他們兩人的對話,也證明了他們之間惺惺相惜,是可以托付家眷的:“小人自從上山之后,欲要搬取妻子上山來。因見王倫心術不定,難以過活,一向蹉跎過了。流落東京,不知死活。(林沖)”“賢弟既有寶眷在京,如何不去取來完聚?你快寫書,便教人下山去,星夜搬取上山來,以絕心念,多少是好。(晁蓋)”
至于晁蓋臉上那一箭是不是林沖射的,喜歡看偵破推理小說的讀者都知道:作案者往往都有“不在現(xiàn)場的證明”。
要尋找真兇,還真不能到跟晁蓋一起下山的好漢中找——那些人都是晁蓋信得過并親自點將的。
筆者認為,射殺晁蓋的絕不可能是林沖,因為林沖沒動機也沒機會,他身邊有一大幫好漢和嘍啰,他張弓搭箭瞄準晁蓋,身邊的頭領早就一刀砍過來了。
只有不在場的人,才有機會拿著帶史文恭名字的毒箭,隱藏在樹林里,趁著混亂之際,發(fā)出那致命一擊。
這時候兇手已經呼之欲出了:能比馬跑得還快的,是神行太保戴宗,戴宗不但能自己跑得快,而且他還能用“甲馬”讓李逵跟他跑得一樣快。也就是說,他也可以把甲馬綁在梁山第一神箭手腿上,兩個人悄悄地進村,人不喊馬不叫,就把活兒干凈利落地做完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