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田忌亡齊而之楚,鄒忌代之相齊。恐田忌欲以楚權復于齊,杜赫曰:“臣請為君留楚?!敝^楚王曰:“鄒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權復于齊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齊也,鄒忌以齊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德王。若復于齊,必以齊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背庵诮?。
解釋:田忌從齊國逃跑到了楚國。鄒忌代替他在齊國當宰相,害怕田忌想要憑借在楚國的勢力重回齊國掌權。杜赫對他說:“我請求為您把田忌留在楚國”。
杜赫于是對楚宣王說:“齊相鄒忌之所以不愿意與楚交好,只是因為擔心亡臣田忌借重楚國重返于齊。大王何不封田忌于江南,以此向鄒忌表明田忌不再返齊國。鄒忌感激大王,一定會讓齊國很好地對待楚國。再者,田忌是個逃亡的人,能得到封地,已是意外之喜,定然對大王感激涕零。他日假如能回到齊國,同樣也會盡力促進兩國交好。這是充分利用鄒忌、田忌的兩全之策啊?!背豕话烟锛煞庠诮?。
田忌田忌亡齊而之楚發(fā)生的原因
杜赫抓住了楚王期望與齊國交好的心理,一切從此出發(fā),來誘導楚王按自己的計劃行事。杜赫的高明之處還在于指出了自己策略是個兩全之策,既能滿足當前的利益,又能利于今后的利益,如此為他著想的上上之謀,楚王豈有不采納之理。
《田忌亡齊而楚》出自《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zhàn)國時期游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wèi)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zhàn)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zhàn)國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zhàn)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yōu)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戰(zhàn)國策》是我國一部優(yōu)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辟,寫人傳神,還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zhàn)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過積極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