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山市》原文
奐山1山市2,邑3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4。孫公子禹年5與同人6飲7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8,高插青冥9,相顧10驚疑11,念12近中13無此禪院14。無何15,見宮殿數(shù)16十所,碧瓦飛甍17,始悟18為山市。未幾19,高垣睥睨20,連亙21六七里,居然城郭22矣。中有樓若者23,堂若者24,坊若者25,歷歷在目26,以27億萬計28。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29,城市依稀30而已。既而31風定天清32,一切烏有33;惟34危樓35一座,直接36霄漢37。樓五架,窗扉38皆39洞開40;一行有五點明41處,樓外天也。 層層42指數(shù),樓愈43高,則明愈少;數(shù)至44八層,裁如星點45。又其46上,則黯然縹緲47,不可計其48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49,或50憑51或立,不一狀52。逾時53,樓漸低,可見其54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55,倏忽56如拳如豆57,遂58不可見。
又聞59有早行者60,見山上人煙市肆61,與世無別62,故63又名64“鬼市”云。
聊齋志異《山市》翻譯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幾年也難得見到一次。有位名叫孫禹年的公子,同幾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樓上飲酒,忽然看見奐山山頭有一座孤零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覷,驚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沒有這么個禪院。沒過多久,又出現(xiàn)了幾十座高大的宮殿,碧綠色的琉璃瓦,飛翹的殿檐,人們這才明白是出現(xiàn)山市。不到一會兒,只見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墻,連綿不斷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樓一樣的,有像廳堂一樣的,有像街巷一樣的,一個個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多得可以用億萬來計算。忽然,一陣大風刮起,空氣中的塵土之大,城市變得隱隱約約。接著,風停了,天空又變得晴朗起來,剛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插云霄。這座樓每層有五間,門窗全都是大開著的;每一行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樓那邊的天空。一層層地指著數(shù),樓越高亮點越小,數(shù)到第八層,亮點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數(shù),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沒法計算層次了。樓上的人往來匆匆,有靠著的,有站立的,形態(tài)各不一樣。過了一會,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樓一樣了,又漸漸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間又只像拳頭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著就什么也看不見了。
又聽說有起早趕路的人,看見山上有店鋪集市人來人往,和人世間沒有兩樣,所以又叫“鬼市”。
聊齋志異《山市》賞析
此文描寫的是奐山山市從出現(xiàn)到幻滅的神奇景象,文中生動描繪了其從出現(xiàn)到消失的過程,亦表現(xiàn)了人們從發(fā)現(xiàn)它時“相顧驚疑”的心情到全神貫注細觀察的心理變化過程。這也是一個審美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著對美的發(fā)現(xiàn),美的創(chuàng)造和美的欣賞。
此文按山市出現(xiàn)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xiàn)。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xiàn)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xiàn),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fā)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發(fā)展階段:城郭的出現(xiàn)。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鳖H有恢宏的氣象。然后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彪m然寥寥數(shù)語,卻可以誘發(fā)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后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xiàn)。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xiàn)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后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無窮。
結(jié)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yīng)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xiàn)象。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