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七明明支持招安,為什么還要偷換御酒阻止招安大業(yè)!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說梁山好漢,就不能不說招安。總有人認為,宋江招安是錯的,他只是為了做官,所以拉著眾兄弟招安,結(jié)果大家都被他害死了。這是典型的結(jié)果論,宋江如果不招安,對朝廷官兵或許能擋得了一時,但時間久了還是會被打敗。
因為,即便宋江等人不用擔心糧草問題,也要擔心好漢們年齡問題。
大聚義時,宋江、林沖、魯智深等人均已40歲開外,盧俊義、關勝等人也已經(jīng)超過33歲。當他們老去時,就不能再與朝廷軍隊抗衡了。到那時候,好漢們恐怕死得更慘,有妻兒老小的也會全部被殺,而且還要永遠地戴上“反賊”的帽子了。
所以招安是對的,除了魯智深、武松、李逵等人,大家都不反對。以阮小七為例,其實他也不反對招安。
何濤率領官兵追捕阮氏三兄弟時,阮小二唱的歌,有一句是“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阮小七唱的歌中,有一句“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無論是趙官家,還是趙王君,都說明,他們最初就沒想過反抗朝廷,只是反抗貪官奸臣而已。
另外,征方臘后,阮小二是三兄弟中最先戰(zhàn)死(被捉后擔心受辱,所以自殺)的人,當時,阮小五和阮小七兩人掛孝,兩人說了什么?后悔招安了嗎?并沒有。
吳用與眾將苦勸不得,阮小七、阮小五,掛孝已了,自來諫勸宋江道:“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端疂G傳》
從這話就能發(fā)現(xiàn),兩人不后悔招安,相反,他們反而害怕一輩子窩在梁山泊。因為那樣的話,他們發(fā)揮不了多大本事,更不能報效國家,只能一輩子被人家罵反賊。
既然不反抗朝廷,不反抗皇帝,為何后來招安時,阮小七偷換御酒,阻礙招安大業(yè)呢?
實際上,他并不是反對招安,而是反對“這次招安”。當時是陳宗善陳太尉去梁山招安,但一來,高俅和蔡京派了兩位虞侯跟過去,兩位官職不高,脾氣很大,一味地耍橫;二來,招安的圣旨實在是太不客氣,所以阮小七和李逵就爆發(fā)了。
制曰:……今差太尉陳宗善前來招安,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船只,目下納官,拆毀巢穴,率領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齠齔不留。——《水滸傳》
這話意思就是:現(xiàn)在來招安了,你們趕緊把東西都上交,不然的話,大軍一到,你梁山泊上,男女老幼一個不留。
還沒招安就已經(jīng)這么說了,要是招了安還得了?所以書中說,“自宋江以下皆有怒色”,大家都很生氣。至于李逵,他當時就爆發(fā)了,直接扯碎了詔書。
阮小七雖然不知道詔書內(nèi)容,但是從兩個虞侯言行能看出來,所以他才會偷換御酒,阻礙招安。他與李逵,算是一里一外,互相配合了。只是,兩人配合是默認的,不是影視劇中那樣,是吳用安排好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朝廷重視,后面三敗高俅后就是這樣。朝廷知道了梁山的厲害,這才客客氣氣招安。而李逵、阮小七等人就沒有發(fā)對了。
說白了,他們阻礙當時的招安,不是因為從骨子里反對招安,而只是希望朝廷尊重他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