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
原文:
崔日用,滑州靈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進士舉,初為芮城尉。大足元年, 則天幸長安,路次陜州。宗楚客時為刺史,日用支供頓事,廣求珍味,稱楚客之命, 遍饋從官。楚客知而大加賞嘆,盛稱薦之,由是擢為新豐尉。無幾,拜監(jiān)察御史。
神龍中,秘書監(jiān)鄭普思欲納女后宮,潛謀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爭懇至,詞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時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遞為朋黨,日用潛皆附之,驟遷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中宗暴崩,韋庶人稱制,日用恐禍及己。知玄宗將圖義舉,乃因沙門普潤、道士王曄密詣籓邸,深自結(jié)納, 潛謀翼戴。玄宗嘗謂曰:“今謀此舉,直為親,不為身?!比沼迷唬骸按四诵⒏袆犹欤卤乜私?。望速發(fā),出其不意,若少遲延,或恐生變?!奔坝懫巾f氏,其夜,令權(quán)知雍州長史事。以功授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參知機務,封齊國公,食實封二百戶。
為相月余,與中書侍郎薛稷不協(xié),于中書忿競,由是轉(zhuǎn)雍州長史,停知政事。尋出為揚州長史,歷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荊州長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謀逆有期陛下往在宮府欲有討捕猶是子道臣道須用謀用力今既光臨大寶但須下一制誰敢不從忽奸宄得志則禍亂不小?!鄙显唬骸罢\如此,直恐驚動太上皇,卿宜更思之?!比沼迷唬骸俺悸勌熳有⑴c庶人孝全別。庶人孝,謹身節(jié)用,承順顏色;天子孝,安國家,定社稷。今若逆黨竊發(fā),即大業(yè)都棄,豈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請先定北軍,次收逆黨,即不驚動太上皇?!毙趶钠渥h。及討蕭至忠、竇懷貞之際,又令權(quán)檢校雍州長史,加實封通前滿四百戶。尋拜吏部尚書。
十年,轉(zhuǎn)并州大都督長史。尋卒,時年五十,贈吏部尚書,謚曰昭。后又贈荊州大都督,子宗之襲。日用才辯過人,見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轉(zhuǎn)禍為福,以取富貴。及先天已后,復求入相,竟亦不遂。(選自《舊唐書·崔日用》有刪節(jié))
譯文:
崔日用,是滑州靈昌人,他的先祖從博陵遷居到此。崔日用進士及第,一開始做芮城尉。大足元年,武則天巡視長安,中途駐扎在陜州。宗楚客當時為陜州刺史,崔日用負責調(diào)度行旅宴飲所用之物,到處尋找山珍美味,謊稱是宗楚客的命令,送給每一個隨從武則天出行的官員。宗楚客知道后十分贊賞,在武則天面前大力稱贊舉薦他,因此被破格提拔為新豐縣尉。沒過多久,他又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
唐中宗神龍年間,秘書監(jiān)鄭普思想把女兒送到后宮,暗中謀劃,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得知后立刻上奏彈劾他。當時鄭普思正深得恩寵,中宗不想追查這件事。崔日用在朝堂之上極其懇切地諫諍,言辭剛正不屈,鄭普思最終被治罪。當時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相繼結(jié)黨營私,崔日用暗中都依附于他們,很快升遷至兵部侍郎,同時兼任修文館學士。后來中宗突然駕崩,韋庶人(韋皇后,后被貶為庶人)代行皇帝的職權(quán),崔日用擔心會禍及自己。他知道玄宗打算鏟除韋氏極其黨羽,于是(崔日用)通過和尚普潤、道士王曄秘密到籓邸去拜見,表示愿意為此效勞,暗中輔佐擁戴玄宗。玄宗曾經(jīng)對他說:“我現(xiàn)在謀劃這件事舉,只是為了李唐的天下,不是為了自己。”日用曰:“此舉孝心感動上天,事情一定會成功。希望您盡早行動,出其不意,如果稍有延遲,也許會有其他的變故?!钡鹊狡蕉隧f氏極其黨羽,當晚,就讓崔日用暫且擔任雍州長史之職。后來,崔日用憑借功勞被授予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參與處理朝中重大事務,朝廷加封他為齊國公,食邑實際擁有二百戶。
做宰相一個多月后,崔日用和中書侍郎薛稷有了矛盾,兩人在中書省內(nèi)忿怒相爭,因此(崔日用)被改任為雍州長史,停止參與管理朝中事務。不久,崔日用又被迫離開京城,擔任揚州長史,后來先后擔任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荊州長史等職務。崔日用趁機入宮陳奏事務,他對玄宗說:“太平公主早就想謀逆了,陛下過去住在王府,想要討伐逮捕她,尚且有子道、臣道的限制,必須用計謀,借助外力?,F(xiàn)在您已經(jīng)登上天子之位,只需下一道詔令,誰敢不聽從呢?萬一讓犯法作亂的壞人暫時得逞,那么危害一定很大?!毙谡f:“如果真的這樣做,只怕驚動了太上皇,你應該再想其他辦法。”崔日用說:“我聽說天子的孝道和百姓的孝道是不同的。百姓的孝道,只是修整自身的行為,節(jié)省其用度,順從承受長輩的顏色;天子的孝道,必須使江山社稷安定。如果現(xiàn)在逆黨暗中發(fā)動叛亂,連江山社稷都不復存在了,怎么能成就天子的孝道呢!我請求先穩(wěn)定北衙禁軍,接著逮捕逆黨,這樣就不會驚動太上皇了?!?玄宗聽從了他的建議。等到討伐蕭至忠、竇懷貞的時候,又讓他暫且負責雍州長史的事務,增加了他的實際封邑封,連同之前的共400戶。不久崔日用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開元十年,崔日用轉(zhuǎn)任并州大都督府長史。不久就去世了,享年50歲,朝廷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謚號“昭”。后來,朝廷又追贈他為荊州大都督,兒子崔宗承襲了他的官爵。崔日用論辯才能出眾,對事情的發(fā)展預判得準確而迅速,朝廷每有不祥之事都會因他而轉(zhuǎn)禍為福,他也因此為自己謀取了富貴。崔日用料定先機之后,還想著能入朝為相,最終未能如愿。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