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的三生是個怎么樣的故事?蒲松齡寫這個想表達什么?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聊齋》是由一個一個的小故事綜合而成的一部書,每個小故事都有不同的主人公,類似于西方的安徒生童話,但是聊齋的內容卻又不同于童話。其中有一個叫做《三生》的故事,聽上去倒像是最近幾年很火的“三生三世”系列,很多沒看過的人大概還以為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吧。但其實,聊齋里面講的故事,愛情只是很小的一部部分,而這個三生,就是一個舉人的三次生命,他究竟都經(jīng)歷了些什么呢?
故事是這樣的:
01
蒲松齡鄉(xiāng)里有個劉舉人能記得前世的事情,曾清清楚楚地談論前世的事情。
他曾經(jīng)說自己的第一世是個鄉(xiāng)紳,品行很不檢點,屬于奸淫擄掠,五毒俱全的那種,結果62歲病死后,劉舉人就下地獄見了閻王。一開始閻王看著他人模狗樣還以鄉(xiāng)紳之禮待他,給他賜座還請下屬泡茶給他喝。
這劉舉人拿起茶杯的時候,他猛然發(fā)現(xiàn)閻王的茶杯里清澈見底,可自己的茶杯卻十分渾濁,這劉舉人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馬上就意識到,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孟婆迷魂湯”,于是小劉靈機一動,趁閻王不注意的時候,就把茶水悄悄地倒掉了。
不一會兒,閻王查出了他生前的種種不檢點,馬上火冒三丈,大筆一揮,罰他做馬。很快就有一群惡鬼把他押了出去,只見眼前一個很高的門檻,劉舉人根本跨不過去,就在這個時候,惡鬼可不等人,立刻抽出鞭子,照著劉舉人的屁股就是狠狠一下!
啪!地一聲,小劉直接撲街在了地上,結果醒來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在馬圈里了,只聞外邊有人喊:“黑馬下駒子了!是個公的!”原來,他真的已經(jīng)變成了一匹小馬,這時劉舉人別提多難受了,可想說話卻說不出口,只覺得肚子里餓得不行,只好跪下來吃母馬的奶。
就這樣過了四五年,劉舉馬也長高長大了,他最怕的就是鞭笞,一聽到鞭子的聲音就混聲哆嗦。主人騎他的時候,放上馬鞍,加上障泥轡嚼輕輕拽,這樣還好,沒那么疼,可傭人們就沒這么溫柔了,直接就騎,連馬鞍也不放,把劉舉馬夾得生不如死。想想看上輩子還是劉舉人的時候,堂堂一個鄉(xiāng)紳,大魚大肉,有吃有喝,難受過這窩囊氣,這一怒之下,劉舉馬絕食三天,就這么一下子氣死了。
02
第二次到了陰曹地府,閻王一查他,原來罪罰還沒滿,這下子閻王更生氣了?!澳氵@是有意逃避懲罰!”
閻王馬上下令左右把他的馬匹剝了下來,下輩子,罰他做條狗!劉舉馬這下子懊惱到不行,他說什么都不肯去,但閻王哪里會放過他,馬上讓群鬼又把他打了一頓!疼得皮開肉綻,劉舉馬只好跑呀跑,跑到了陰間的一個懸崖邊上,想著算了,一了百了吧,他一躍而下,狠狠地跌倒在了谷底,爬不起來,結果抬頭一看,自己已經(jīng)趴在了狗窩里,母狗正伸出舌頭在舔他。這下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又轉世了,現(xiàn)在,他成了劉舉狗。
等到長大了一些之后,他看見屎尿這些骯臟之物,居然會覺得特別香,竟然有點想吃,但是他決心不去吃這些東西,畢竟,曾經(jīng)是個人,還是有尊嚴的。就這樣過了一年,劉舉狗心里窩囊得不行,這還不如做馬呢!可是主人養(yǎng)著他,又不肯殺掉,沒辦法,劉舉狗毅然上前,狠狠地咬掉了主人腿上的一塊肉,這下子,主人才把他亂棍打死。
03
第三次來到陰間的時候,閻王一看,怎么又是你!又是自尋死路逃避處罰,閻王再次下令把他鞭打了幾百下,又罰他做了更卑微的蛇。
他被關在了一間黑屋子里,不見天日,害怕得要命,最后只好沿著墻壁往上爬,等到從屋子的一個洞穴鉆出來后,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已經(jīng)變成了一條蛇。
這一世,他學乖了,絕不傷害生靈,餓了,就吃樹上果子。就這樣過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常常就想著,自殺也不行,找別人殺他也不行,那可怎么辦,有一天,他正躺在草叢里休息,只聽見車轱轆滾動的聲音傳來,他趕忙跑了出去,躺在了路中央,于是這車輪就把他壓成了兩段。
結果一見閻王,閻王看他怎么這么快又來了,他馬上上前解釋,閻王看他這次沒有犯什么罪,才原諒了他,讓他重新做人。這就是劉舉人的故事。
劉舉人一生下來就會說話,讀書能過目不忘,辛酉年考中舉人。他常常奉勸人:騎馬一定要放上鞍子,千萬不要用腿夾擊馬腹,這比用鞭子抽打更厲害。
——全劇終
阿犬評述:
01
首先,這個故事還是延續(xù)了蒲松齡一貫的“諷喻”手法,這個從他的評說里可知一二:
異史氏曰:“毛角之儔,乃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然者,王公大人之內,原未必無毛角者在其中也。故賤者為善,如求花而種其樹;貴者為善,如已花而培其本:種者可大,培者可久。不然,且將負鹽車,受羈馽,與之為馬;不然,且將啖便液,受烹割,與之為犬;又不然,且將披鱗介,葬鶴鸛,與之為蛇?!?/p>
“禽獸這一類東西竟有曾有王公大人在其中,所以,(如今)在王公大人之中,也未必沒有禽獸。貧賤之人做善事,好比想要得花而去種樹;高貴人家做善事,就像有了花朵,還要好好培養(yǎng)樹的根基。栽下樹木可以使其長大開花,培養(yǎng)根基可以使花長開不衰。否則,被籠套所束縛,那就是做馬;再不然,去吃糞便,經(jīng)受烹煮之苦,那便是做狗;還不然的話,就要披上鱗甲,葬身在鸛鶴之腹,這就是做蛇了?!?/p>
高高在上的劉舉人,竟然曾經(jīng)是只聞著屎尿覺得香的狗,蒲松齡的諷刺已然十分尖銳,許多道貌岸然的人,上輩子還不知到底是什么毛角之輩,人有的時候洗白了,身上卻還是散發(fā)著濃濃的臊臭味,讓人覺得十分惡心。
02
其次,這個故事中,劉舉人一直想要靠人力來違逆天理,逃避處罰,結果卻一次比一次慘。
所以在這個世上許多事情,冥冥之中自由其定數(shù),萬物都依靠著特定的規(guī)律在旋轉著,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很多時候,你拼命想要去控制,想要去把握,到頭來卻是無可奈何,甚至給自己造成了更壞的后果。
之前健身的時候,聽我們教練說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學員為了心愛的女孩子選擇健身,很急迫地想把身材給練出來,但是健身這種事情,是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才能有肉眼可見的巨大改變,如果你不遵循過程,違背了規(guī)律,最終,就是會受到處罰。
為了加快進度,這個學生給自己大量注射類固醇藥物,并且過量訓練,結果三個月之后,他的身體出現(xiàn)肌肉溶解的現(xiàn)象,差點有生命危險。
很多時候,遵循規(guī)律,按部就班,才是完成一件事情最好、最快的途徑,別去迷信那些叛逆者的故事,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命運真的把握在自己手上。
03
最后,想說一個道理——很多事情只有去感同身受,你才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解。人如果沒有狠狠地“痛”過,有時候會記不住很多東西。
劉舉人重新做人了之后,一直提醒著身邊人,騎馬可一定得放馬鞍,不然夾得真疼。人感同身受過之后,才會真的去注意一些事情,不然靠說,靠提醒,永遠都不會有所觸動。
就像國外的小孩,如果家長要教孩子“火是危險的”,一般不會balalala一通說辭,外國家長只會讓孩子去觸摸一下火苗,很快,孩子感覺到燙手之后,便明白了這個東西有危險,不能隨便玩。
所以有句話說,“懂得”的催化劑是“疼痛”。一點也沒有錯。
然后,留給大家一個話題,如果您是劉舉人,那么那杯孟婆湯,你會喝么?喝了,可能就不會像后來那么痛苦;不喝,則可以一直擁有人的尊嚴;倘若是您,您會怎么選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