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是何意?寶釵這么說為何讓黛玉面紅寶玉耳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紅樓夢》第30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一向不得罪人的寶釵,看到寶玉和黛玉和好,竟然大反常態(tài)出言譏諷,說寶玉向黛玉認錯是“負荊請罪”:
寶釵笑道:“原來這叫做‘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負荊請罪’?!币痪湓掃€未說完,寶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負荊請罪這個詞,沒在我們現(xiàn)代人眼里是一個褒義詞,說一個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反正至少沒有什么貶義??墒?,為何說寶釵用此來定義寶黛就是譏諷呢?
這就在于漢語的博大精深了,一語雙關(guān)的成語典故,有很多意象可以使用,負荊請罪成為大家都熟悉的典故之后,我們聽到這個詞,首先想到的就是好的方面,知錯能改。
可是,不能忽視的是,當年廉頗負荊請罪的場面是什么樣子的?廉頗脫去上衣,光著上身背著荊條。作為一介武夫的廉頗,這么做不但不損其聲名,更增添少許豪爽不羈之態(tài)。
而寶玉翩翩濁世佳公子,光著上身成何體統(tǒng)?更何況,古代男女之防,寶玉裸露上身在黛玉面前跪著,一來不合禮法,兩人更有私相授受之嫌。
可見,寶釵一句“負荊請罪”,表面看上去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有點包藏禍心的感覺。假如寶黛“私相授受”被坐實,那么,哪還有什么“木石前姻”?金玉良緣自然也就名正言順了。
那么,一向內(nèi)斂含蓄的寶釵,為何這一回反應(yīng)這么激烈呢?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寶玉說寶釵體豐怯熱,有似楊妃。這可是寶釵心中的大痛。寶釵進京,本來就為選秀而來,立志要以元春為榜樣,進宮實現(xiàn)振興薛家的大計。
可在第八回生病的時候就落選了,從此成了寶釵心頭的一塊傷疤。寶玉再說她“像楊貴妃”,不正是在傷口上撒鹽嗎?一時忍不住勃然大怒,也算是人之常情。
其次,寶釵選秀失敗,寶玉似乎就成了首選了。而此時正是賈母清虛觀打平安醮回來不久,我們知道,在清虛觀,賈母不但明確拒絕了張道士“給寶玉說媒”的舉動,還和王熙鳳一唱一和,明里暗里推動木石前姻。前有選秀失敗之憾,后有自嗟幽怨之悲,你讓寶釵如何能忍得住?
如果只是這兩點,寶釵即使再有如何不滿,也只能隱忍、按而不發(fā)。畢竟,賈母的權(quán)威可不是輕易可以悖逆的。
可好巧不巧,小丫環(huán)靛兒還要來湊熱鬧,這不明擺著要點燃寶釵嗎?寶釵可以不計較賈母,也為了賈母不計較黛玉,難不成薛家大小姐,還要給一個小丫環(huán)面子不成?
于是,才有寶釵的犀利反擊——說寶玉和黛玉和好,是寶玉“負荊請罪”。
這就是寶釵會說話的地方了。明面上毫無瑕疵,不授人以柄,實際上,以廉頗袒露上身的粗俗之舉,來隱諷寶黛之不合禮法。外人聽不懂,黛玉寶釵何等聰慧之人?一時間竟然面紅耳赤,卻又無從辯駁。
所以說,寶釵平素待人寬厚,只是因為懂,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說她做作也好,說她大方也罷,但并不代表她不會說刻薄話。這一回,一句“負荊請罪”,寥寥數(shù)字,讓黛玉面紅、寶玉耳赤,羞愧不已,漢語之博大精深,由此也可見一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