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邕,字道和,太原晉陽人也。其先自晉昌徙焉。父靈芝,魏壽陽令,邕貴,贈司空公。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濟見知,擢為文襄大將軍督護。文襄崩,事出倉卒,文宣部分將校,鎮(zhèn)壓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天保初,稍遷給事中,兼中書舍人,封廣漢鄉(xiāng)男。及從征奚虜,黃門侍郎袁猛舊典騎兵事,至是為割配遲留,鞭杖一百,仍令邕監(jiān)騎兵事,以猛賜邕。文宣頻年出塞,邕必陪從,專掌兵機,承受敏速。自軍吏已上勞效由緒,無不諳練,占對如響?;蛴昂嗛?,邕多不執(zhí)文簿,唱官名未嘗謬誤。七年,于羊汾堤講武,令邕總為諸軍節(jié)度。事畢,仍監(jiān)宴射之禮。親執(zhí)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啟太后云:“邕一人當(dāng)千。”仍別賜錢采。邕非唯強濟明辯,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彌重。帝嘗白太后云:“邕手作文書,口且處分,耳又聽受,實是異人?!币蝗罩辛荣n物。又嘗解所服青鼠皮裘賜邕云:“朕意在與卿共弊?!背娼o事黃門、中書舍人。文宣嘗登并州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此何等城?”或曰:“金城湯池,天府之國。”帝云:“我謂唐邕是金城,此非也?!焙笾^邕云:“高德正妄說卿短,而薦主書郭敬,朕已殺之。卿劬勞既久,欲除卿作州,頻敕楊遵彥求堪代卿者,如卿實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責(zé)侍臣云:“觀卿等,不中與唐邕作奴!”其愛遇如此。
孝昭作相,署相府司馬?;式ㄔ辏o事黃門侍郎。太寧元年,除大司農(nóng)卿。河清元年,突厥入寇,遣邕驛赴晉陽,纂集兵馬。在路聞虜將逼,邕基酌事宜,改敕,更促期會,由此兵士限前畢集。后拜侍中、并州大中正、護軍將軍。從武成幸晉陽,帝至武軍驛,因醉責(zé)虞候都督范洪,將殺之。邕諫,以為若非酒行戮,族誅人無所怨;假實有大罪,因酒殺人,恐招橫議。洪因得免死。邕又以軍人教習(xí)田獵,依令十二月,月別三圍,以為疲弊,請每月兩圍。又奏河陽、晉州,與周連境,請于河陽、懷州、永橋、義寧、烏籍各徙六州軍人并家,立軍府安置,以備機急之用。帝并從之。未幾,出為趙州刺史,侍中、護軍、大中正悉如故。謂曰:“朝臣未有帶侍中、護軍、中正臨州者,以卿舊勛,故有此舉。放卿百余日休息,至秋間,當(dāng)即召。”邕政頗嚴酷,然抑挫豪強,公事甚理。尋除中書監(jiān),仍侍中,遷尚書右仆射。
武平初,坐斷事阿曲,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舊恩,復(fù)除將軍、開府,累遷尚書令,封晉昌王。高思好構(gòu)逆,令邕赴晉陽監(jiān)勒諸軍。事平,錄尚書事。屬周師攻洛陽,右丞相高阿那肱赴援,邕配割不甚從允,那肱譖之,由是被疏。七年,車駕將幸晉陽,敕斛律孝卿總騎兵,事多自決。邕恃舊,一旦為孝卿所輕,郁怏形于辭色。帝從平陽敗后,狼狽歸鄴,邕懼那肱譖醞,恨孝卿輕已,遂留晉陽,與莫多婁敬顯等樹安德王為帝。尋降周,邕依例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再遷戶部,轉(zhuǎn)少司馬,封安??す?,遷鳳州刺史。隋開皇初,卒。
邕性識明敏,在齊一代,典執(zhí)兵機。是以九州軍士,四方勇募,強弱多少,番代往還,器械精粗,糧儲虛實,精心勤事,莫不諳知。自太寧以來,奢侈糜費,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漸虛,邕支度取舍,大有裨益。然既被任遇,意氣漸高,其未經(jīng)府寺陳訴越覽辭牒,條數(shù)甚多,俱為憲臺及左丞彈劾,并御注放免。司空從事中郎封長業(yè)、太尉記室參軍平濤并為征官錢違限,邕各杖背三十。齊時宰相,未有撾撻朝士,至是,大駭物望。
三子:長子君明,開府儀同三司,開皇初,卒于應(yīng)州刺史。次子君徹,中書舍人,隋戎、順二州刺史,大業(yè)中,卒于武賁郎將。少子君德,以邕降周,伏法。
齊朝因神武作相,丞相府外兵、騎兵曹,分掌兵馬。及受禪,諸司咸歸尚書,唯此二曹不廢,令唐邕、白建主之,謂之外兵省、騎兵省。后邕、建位望轉(zhuǎn)隆,各置省主,令中書舍人分判二省事,故世稱唐、白云。
參考譯文
唐邕,字道和,太原晉陽人。他的祖先自晉昌遷來。父親唐靈芝,魏時任壽陽縣縣令,唐邕貴顯之后,贈封他為司空公。
唐邕從小聰明過人,頗有才干。最初任神武帝高歡的外兵曹,以有干練的辦事能力被高歡賞識,被提拔為文襄帝高澄的大將軍都護。高澄被害,事出倉促,文宣帝高洋命部分將士到四方彈壓,防止事變發(fā)生。夜晚召集唐邕,命他調(diào)動人馬,他很快就安排妥當(dāng)。文宣帝也很器重他。天保初年,他遷任給事中,兼中書舍人,封爵為廣漢鄉(xiāng)男。參加征討奚虜,黃門侍郎袁猛過去主管騎兵的事務(wù),這一次因行動遲緩,被鞭打一百,便命唐邕監(jiān)管騎兵的事務(wù),把袁猛賜給他為奴仆,文宣帝頻頻出塞征戰(zhàn),唐邕每次都必定陪同,專門掌管用兵的機宜。他接受戰(zhàn)局的變化迅速敏捷。從士兵以上的一切活動他都按照規(guī)定安排,沒有不熟練通達的。對軍中的一切事務(wù)他都應(yīng)口對答,聲音干脆響亮。天子檢閱部隊時,他大多不拿官員和將領(lǐng)們的花名冊,呼報每個人的名字沒有出過差錯。天保七年(556),文宣帝在羊汾堤講習(xí)武事,命唐邕負責(zé)調(diào)動各軍。講習(xí)完畢,仍命他監(jiān)管宴會和射箭的禮儀。文宣帝拉著他的手,領(lǐng)他到太后的面前,坐在丞相斛律金座位的上首。文宣帝對太后說“:一個唐邕可以相當(dāng)于一千人。”特別賜給他錢幣錦緞。唐邕不僅強干練達,明辨是非,而且善于揣摩上面的意圖,所以對他的任用越來越重要。文宣帝曾對太后說“:唐邕手中寫著文書,嘴里一邊吩咐著,耳朵里又聆聽著別人的指受,實在是一個奇異的人才?!彼惶熘辛潍@得賞賜。文宣帝又曾脫下自己穿的青鼠皮做的裘皮衣服賞賜給他,說:“我的意圖是要與你共同穿一件衣服。”封他為兼給事黃門、中書舍人。文宣帝曾登臨并州童子佛寺眺望并州城,問:“這是什么樣的城池?”有人說:“這是金城湯池,天府之國。”文宣帝說:“我認為唐邕是金城,這座城不是呀!”后來文宣帝對唐邕說“:高德正隨便說你的壞話,讓推薦主書郭敬代替你,我已將他殺掉。你長時間勤勉辛勞,我想讓你去州中任刺史,多次命楊遵彥尋找能夠代替你的人,像你這樣的人才實在不易得到。所以沒有讓你到州中任職?!蔽男塾幸淮呜?zé)備侍臣們說:“我看你們這些人,還不配給唐邕做奴仆!”他就是這樣受到文宣帝的厚愛。
孝昭帝高演任宰相,唐邕任丞相府的司馬。皇建元年(560),他任給事黃門侍郎。太寧元年(561),任大司農(nóng)卿。河清元年(562),突厥人入侵北齊,朝廷派他馳赴晉陽,召集兵馬。在路上聽說敵兵將要逼近,他斟酌事態(tài)的發(fā)展情況,改變朝廷的成命,更改各路兵馬會合的日期,軍隊因此提前集中。后來,他被封為侍中、并州大中正、護軍將軍。他曾跟隨武成帝到晉陽,武成帝來到武軍驛,因喝醉酒責(zé)罰虞侯都督范洪,準備將他殺死。唐邕勸諫,認為如果不是因喝醉酒進行殺戮,被處死的人無所埋怨;假如確有大罪,但借助喝醉將人處死,恐怕會招致不應(yīng)該有的議論。范洪因而免于一死。他又因為派軍人教百姓狩獵,按照時令十一個月,每月圍獵三次,認為百姓太疲勞,請求改為每月二次。又奏報河陽、晉州與北周接壤,請求朝廷在河陽、懷州、永橋、義寧、烏籍各遷移六州的軍人和家庭,設(shè)立軍府安置他們,以備緊急時征兵防守之用。朝廷全同意了他的這些建議。不久,他出任為趙州刺史,侍中、護軍、大中正的職務(wù)不變。武成帝對他說:“朝臣中還沒有人帶著侍中、護軍、中正的職務(wù)任州刺史的,因為你是過去的勛臣,所以才會這樣。我讓你出京城休息一百多天,到秋季再將你召回朝廷?!碧歧邽檎H為嚴酷,然而摧抑豪強劣紳,卻處置得公平合理。不久,任中書監(jiān),仍兼任侍中,又遷任尚書右仆射。
武平初年,因處理事情不公正坐罪,被免去官職。過了很久,朝廷念他過去的功勞,又任他為將軍、開府,多次升遷,官至尚書令,封他為晉昌王。高思好陰謀叛亂,朝廷命他到晉陽監(jiān)督和統(tǒng)率那里的軍隊。事變平定后,任他為錄尚書事。北周的軍隊進攻洛陽,右丞相高阿那肱率軍救援,唐邕因配合得不及時,被高阿那肱詆毀,因此被朝廷疏遠。武平七年(576),后主準備到晉陽,命斛律孝卿總領(lǐng)騎兵,事情大多由他自己決定。唐邕依恃自己資格老,一旦被斛律孝卿輕慢,因而郁郁不樂而形于顏色。后主在平陽失敗,狼狽逃歸鄴城,唐邕懼怕高阿那肱誹謗自己,怨恨斛律孝卿輕慢自己,便留在晉陽,與莫多婁敬顯等人一起擁立安德王高延宗為帝。他不久投降北周。按例被任命為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又遷任為戶部尚書,轉(zhuǎn)任少司馬,封為安福郡公。又遷任鳳州刺史。隋朝開皇初年(581),去世。
唐邕性情明快敏捷,在北齊一代,一直參與軍隊行動的機宜。所以,他對全國軍隊和從四面八方招募來勇壯力量的強弱,人數(shù)的多少,駐扎地方的往返調(diào)動,武器軍械的是否精良,糧秣儲備的虛實,都精心運籌,無不了如指掌。自從武成帝太寧年間以來,朝廷奢侈糜費,比之于武平末年,國庫的儲備日漸空虛。他嚴格管理,合理支出,對軍隊很有補益。然而,由于被朝廷重用,他的意志和氣概逐漸高昂,其中有些沒有經(jīng)過府寺申報或同意的公文,而他卻批復(fù)處理。這樣的事情不斷發(fā)生,他被御史臺和左丞彈劾,但都被天子批準免于追究。司空從事中郎封長業(yè)、太尉記室參軍平濤都因為征收官錢超過期限,唐邕各打了他們的脊背三十棍。北齊一代的宰相還沒有打過朝臣的,這時,大家都非常驚異。
齊時因神武帝高歡任宰相,所以,丞相府又設(shè)外兵和騎兵曹,分別掌管天下的兵馬。北齊代魏立國后,各司都歸尚書省管轄,惟有這兩個兵曹沒有廢除,命唐邕和白建主持,稱之為外兵省、騎兵省。后來,唐邕、白建的地位聲望越來越高,在二省內(nèi)各置省主,命中書舍人分別掌管二省的事務(wù),所以,世人都稱二省為唐、白。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