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震安全活動的觀后感500字篇一這真是一場災難。作者沒有加一點夸張或者放大,只是用最現實的方法寫下幾個親身經歷過地震的人的感受,提取死亡人數、地震影響范圍等數據,讓人覺得是多么的慘烈。希望這一切都是假的。
書中有很多關于受害者的故事,其中有幾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第二章,作者的采訪筆記記錄了這件事:一個孩子在地震中受傷,他的頭皮被打開,裝滿了沙子。救災人員用水給他洗,每次洗完孩子都抽搐。看完這一段,我差點流淚。那只是一個孩子,一個本該幼稚,卻不得不忍受的孩子?太難過了,成年人都受不了這種痛苦。還有另外兩個故事讓我熱淚盈眶:一個是被地板壓住無法脫險的護士,一個是明知病人救不了他的命卻依然盡力救治的仁慈的醫(yī)生。三件事讓人覺得好遺憾好無奈。
但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在于這些感人的故事,而在于每一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深刻體驗,以及成堆的統(tǒng)計數據給人類的嚴峻警示。這本書的第一章給了我們一個信息:人類是多么愚蠢和麻木。作者首先描述了地震前的許多異?,F象,比如一大群老鼠遷徙,一大群昆蟲飛得很遠。而狗都做出了不尋常的行為。是否意味著人類不如動物?動物能感受到地震的來臨,而一直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卻根本感受不到。這是怎么回事?是幾千年的進化讓我們失去了最基本的預測災難的動物本能嗎?但是,這仍然不是最可恥的地方,最可恥的是我們一直引以為豪的科技萬能思想。人類太依賴它了,明明看到很多不尋常的事情發(fā)生,卻一點都不擔心,因為我們信任的儀器不動,所以什么都不會發(fā)生。結果,這個被視為人類財富的工具背叛了人們。我們應該反思日益發(fā)達的技術是否是加速我們滅亡的毒藥。除此之外,所謂的新技術產品和現代建筑能抵抗自然的力量嗎?幾千年積累的科學知識所創(chuàng)造的建筑,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被大自然徹底摧毀了。人應該清醒過來,不再依賴這些不靠譜的東西嗎?
還有一點更讓人心疼的是中國人那種極其幼稚可笑的愛面子的性格。第五章《1976年的政治》記載,地震后,世界各國都表示要向災區(qū)伸出援手,但我們偉大的愛面子思想拒絕了這種善意。認為這是你自己的事,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多愚蠢啊!救災是全人類的事!結果,5000多年歷史遺留下來的偉大的愛面子文化埋葬了10000個原本在千千拯救的生命。
除了愚蠢,這本書還揭示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就像災難后人們搶劫的描述:有的人在廢墟中尋找有價值的物品,有的人甚至搶劫死者,這完全體現了人類的劣根性。還有寫五姨,原來災難過后大家也是互相扶持的?歷盡艱辛,但不久之后,生活相對穩(wěn)定,社會恢復正常,中國人的自私本性立即顯現出來。一個原本關系密切的小社區(qū)就這樣解體了。在第四章中,精神病人和盲人在災難發(fā)生后被冷落,他們的殘疾和缺陷使他們因歧視而失去了應有的治療。連原來的東西都被拿走了。
幸運的是,這本書也描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就像在同一個章節(jié)里,一個年輕人得知盲人和精神病人分配的食物少了,他立刻撕碎了不公平的飯票,把好的飯菜都拿出來給病人吃。這與歧視患者的高管形成鮮明對比,而那兩位一直在照顧患者的醫(yī)生也令人敬佩。三個人在書中都是小人物,但比所謂的導演、部長等大人物要人性得多。真的如諺語所說:“每一次為正義而戰(zhàn),都是殺狗嗎?”而在第二章,哪個咒語?被水沖走,跑?生命危在旦夕的勇士們要拉起閘門,第三章提到的新婚夫婦、少女、大媽、男礦工們堅持活到最后一刻,都美麗地展現了人性勇敢、舍己、不屈的一面,值得我們學習。第二章提到外國人被殺,中國人并沒有因為民族偏見而拒絕幫助,體現了互助互愛的精神。它讓人覺得,有一天,人類可以擺脫國界,融入一個。
最后,我覺得中國人在歷史上經歷了太多的災難。只是希望以后不要再發(fā)生同樣的災難。即使真的發(fā)生了,也要從唐山的災難中吸取教訓,用我們美好而光榮的人性去戰(zhàn)勝它們。
地震安全活動的觀后感500字篇二今天我們聽了由蔡老師講的講座——預防地震,關愛生命。
地震就是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巖層變形、斷裂、錯動,于是便發(fā)生地震。地下發(fā)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震源濃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為淺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超過300公里的地震為深源地震。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qū)的23條地震帶上。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qū),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區(qū),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qū),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
地震的形式有:
1.火山地震
2.水庫地震
3.構造地震
4.陷落地震
5.人工地震
地震災害分為8種:
1.斷層錯動與地裂縫
2.地面鼓包
3.噴砂冒水
4.觸發(fā)滑坡
5.地面變形
6.砂土液化
7.地震水(火)災
8.次生災害
地震一旦發(fā)生,我們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力較大。
地震后,我們一定要鎮(zhèn)靜,冷靜地聽從排的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要有秩序地撤離。要積極參加互救活動。
經過蔡老師的演講,我們同學對地震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希望這次的演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運用得到!
地震安全活動的觀后感500字篇三前幾天去九寨溝游覽,剛出綿陽機場,接機的朋友就迫不急待地告訴我:北川地震遺址現在對外開放了,要不要去看看?雖然那地方并不是什么風景點,但去看了會讓人心靈震撼,一輩子忘不了。聽他這么一說,頓時撩起了我的興趣,決定推遲去九寨溝,讓朋友立即帶我去看北川地震遺址。
北川地震遺址現在還實行軍管,各種車輛到達接待處后,另行換乘遺址內的車到遺址參觀,每人收車費30元,由遺址紀念館講解員帶領大家參觀。遺址內依舊保留著2年前地震后的真實情景,只是對一些傾倒的樓房進行了支撐,設置了隔離欄、安全網和指示牌,游客在講解員帶領下在遺址走一圈,耗時1個半小時,再回到下車點返回接待處停車場。
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我雖然沒有去現場,但從電視中已看到當時的慘烈場景,心已受到猛烈撞擊,如今時間雖過去了2年,然而當自己的雙腳真正踏上這塊曾遭受大自然摧毀的土地時,見到那一片片殘墻廢墟時,心頭仍然一陣陣抽緊:那搖搖欲倒的住宅樓衛(wèi)生間里那面反射光亮的鏡子,那扇已由正方型變?yōu)閳A弧形的塑鋼窗,那幾輛掩埋在大樓下的汽車,那一排掛著已退色遇難者照片的櫥窗……無不讓人唏噓。
此時此刻,讓我感慨萬千:一是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強大和人類生命的無比脆弱,那些平時看來很牢固的鋼筋水泥大樓在地動山搖尤如沙雕一般傾刻粉身碎骨,化為一堆沙石,人的肉身凡胎更是輕如薄紙,輕輕一撕就碎了;二是感受到生命的無比可貴和活著的無限美好,人能平平安安活著就是一切的源泉,在死亡面前不管你是百萬富翁還是窮光蛋一律平等,這里的一切告誡人們要珍惜生命,不要把錢看得太重,要極時享受生活的樂趣,不白活一場。
帶領我們參觀的講解員小張是北川人,雖然她的家庭沒人在地震中遇難,她原先在自貢有很好的工作,但她得知地震紀念館要招收工作人員后,毅然辭去自貢的工作返回故鄉(xiāng)當了一名講解員。她的講解非常富有感情,她說:“至今廢墟下還埋著不少遇難者,他們都是我的鄉(xiāng)親,我每天帶領各地游客來參觀就是對他們的一種緬懷,讓他們能夠安息在這片土地上。”此情此景,讓每一個參觀者腳步輕邁,神情凝重,沒有人嘻笑,沒有人高聲說話,恐怕驚擾了地下長眠者。
在返回綿陽的路,我感到先前朋友說得沒錯:參觀北川地震遺址會讓每個人都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因為,人生不需要偉大,只需要感動!——————
初冬時節(jié),懷著凝重而復雜的心情前往曾經震驚世界的北川老縣城。一路上,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觸動,那大片大片裸露的山體,依然保留著稍碰即碎的姿態(tài);那凸顯的巨石,層層疊疊參差錯落,形如壘卵,搖搖欲墜。感慨萬千,無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與威力。
當步行在曾經繁華、美麗、喧囂的街道,四處殘留的建筑廢墟,無聲地再現著那場掙扎毀滅的瞬間;凝重的空氣里,透出陣陣陰森的寒氣;不知何時,驚嘆和議論漸漸被寂靜的四周替代,那殘垣斷壁間偶爾生出的幾棵青草,那祭奠殘留的痕跡,都默默地訴說著曾經的輝煌、現實的安息乃至對他們深深的懷念之情……凝重寫在臉上,悲痛刻在心里。
忽然,陣陣沉悶的轟鳴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遠方,抬頭只見腳下的路已是盡頭,一座曾經寬闊、現代的跨河大橋已經斷掉,那洶涌的湔江水,咆哮著跌下斷橋、落入江里,如雷貫耳,它一改往日的滾滾濁浪、冰清玉潔、晶瑩剔透,一路狂奔,仿佛要洗盡那災難留下的塵埃,修復那秀美繁華縣城的破敗和創(chuàng)傷;那隆隆的轟鳴聲,仿佛就是一首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頌歌。
此時此景,我站在氣勢磅礴的斷橋邊,心無旁騖地聆聽著。那震天、怒吼的湔江水,無聲地訴說著災難和痛苦,還有、還有那瞬間匆匆離去的數萬逝者,為何上天不憐憫蒼生?曾經的人們是那樣的躊躇滿志、轟轟烈烈、功成名就,人生、理想、情感、抱負、事業(yè)、家庭,還有他們?yōu)橹畩^斗的希望,是何等的美好呀!
就在一瞬間,上一刻他們還在沉醉在喜悅之中,下一刻生命就劃上了句號。生命如此脆弱得像風,隨時而去;像云,漂浮不定。殘酷的大自然,讓生命和生命創(chuàng)造出的一切,就這樣永遠消逝。
然而,大自然孕育了生命的奇跡,生命在大自然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著奇跡,所有生命都有在地球母親上生活的權利。此時,面對北川老縣城遺址,我的心靈受到震撼,它是一次生命的洗禮,也是一場生命的教育,我將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今天,災難喚醒我們的愛心,死亡讓我們更加珍惜活著的時光,當俗世困擾、終日困惑時,在經歷死亡的邊緣時,才能感受生命的可貴,我們都幸福的生活著,請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珍視生命、珍視自然吧!
地震安全活動的觀后感500字篇四5月19日上午11:45在家觀看了《原來如此》欄目關于地震發(fā)生的視頻,對觀看后的所學所想與大家分享。
發(fā)生地震確實十分可怕,往往大家舉足無措、盲目盲從地跟隨其他人的行為進行不正確的選擇,造成更為嚴重的狀況。不過有報道說,在地震發(fā)生時,正是人們驚恐的無序亂跑才是造成重大傷亡的直接原因。所以,要使災害不傷害到自己,就要學會自救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地震發(fā)生時的自救辦法。
一是大地震時不要急。要根據所處環(huán)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選擇。如果您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門外,如果來不及了千萬不要選擇高大的家居擺設旁邊或靠窗的位置,而選擇有門有墻的那一面;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千萬不要以為拿把雨傘,就想當超人一樣安然無恙的著陸,這樣的結果是斷胳膊、斷腿甚至更嚴重,高大的家具極易倒塌反而不幸中招,正確的方法是:一定要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墻的拐角、桌子、床旁的黃金三角區(qū),地震發(fā)生后要迅速撤離,以防更強的余震來臨。
第二點是遠離危險區(qū),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果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第三,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第四,科學的力量改變世界。目前市面上有一種“隔離墊”材料和輪胎相似,由薄合板和薄橡膠交疊合成,應用于樓房建筑起到緩沖的作用,如雅安醫(yī)院正是采用此項技術,才讓整棟樓房在9級強震中安然無恙,讓更多的生命幸免于難。
實驗證明:科學的防震技術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如果我們身邊沒有這樣的科學,地震來臨時只能靠自己做出人生抉擇。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