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怎么死的?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吳國首都蘇州城被奔襲而來的越國雄師攻破。吳國滅亡。年齡時期的大美女、百度博客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的人生軌跡戛然而止,似乎隨著灰飛煙滅的吳國沒進了黑暗的歷史之中。.
吳國滅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往了呢?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過的?
后代評價歷史人物的眼光經(jīng)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留意他們最為輝煌的時刻,忽視了他們落寞或者平靜的歲月。西施就受到了這樣的“忽視”。西施留在歷史舞臺上的時光似乎只有曇花般的幾年,更多的人生軌跡被人為忽略了。當(dāng)我們想努力還原一個完整的西施時,會發(fā)現(xiàn)異常艱難,更會發(fā)現(xiàn)太多的謎團和思考。
西施給后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美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fā)呆,都忘了游泳,“撲騰”一聲沉進了水底。于是乎,后代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成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所以四大美女,西施居首。如今,深究歷史,我們遺憾地發(fā)現(xiàn)在四大美女之中,其他三位都可以在當(dāng)時的正史中找到存在的證據(jù),唯獨西施缺乏任何信史記載。她只存在于后人的記載和詠嘆之中。不要說西施的著落,就是她的籍貫、生平事跡等重要信息我們都只能從錯綜復(fù)雜的故紙堆中一點點地艱難篩選回納。
西施的基本情況大致如下:西施原名施夷光,世居諸暨苧蘿山① 。苧蘿山有東西兩個村子,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被叫做西施。意思是住在西村的施家女兒。西施父親賣柴,母親浣紗。她家境貧冷,但天生麗質(zhì),傾國傾城,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tài)都被東村的鄰家女子仿效,還發(fā)生過“東施效顰”的笑話。
年輕的西施經(jīng)常在溪邊浣紗。秀麗的美女,柔柔的細(xì)紗,純凈的溪水,三者在江南的背景下消息一致,被后代那些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文人騷客樹為描繪盡世美女的“御用場景”。等到唐代詩人李商隱來諸暨尋找西施浣紗遺跡的時候,鄉(xiāng)人已經(jīng)為西施建立了紀(jì)念祠堂。西子祠具有相當(dāng)規(guī)模,此后屢興屢廢?,F(xiàn)在的浙江省諸暨政府干脆將苧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等古跡整合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西施殿景區(qū)。假如西施終生都在溪邊浣紗,跨越千年做家鄉(xiāng)的旅游名片,成為江南美女的代名詞,倒不失為完美的一生。遺憾的是,西施的美貌,很快就讓她牽涉到了殘酷的政治之中。
越王勾踐三年,夫差大敗越軍,幾乎滅亡了越國。勾踐退守今天紹興境內(nèi)的會稽山,被吳軍包圍,向吳國求和。勾踐作為人質(zhì)往吳國當(dāng)奴隸。他針對“吳王***而好色”的弱點,出國前與大夫范蠡“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加以教導(dǎo)練習(xí),獻給了吳王夫差。西施毅然由越進吳。
客觀地說,西施在吳國首都蘇州的生活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優(yōu)逸、最受寵、最高貴的時光。吳王夫差非常寵愛西施,想方想法地為她提供奢華的生活,在蘇州建造春宵宮,筑大池,池中設(shè)青龍船,長時間與西施嬉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據(jù)說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就專門為她筑“響屐廊”,排列數(shù)以百計的大缸,上展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舞蹈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夫差很自然地沉湎女色,專寵西施。蘇州就是現(xiàn)在的蘇州,溫秀清麗,完全配得上西施這位盡世美女?,F(xiàn)在又回到了開頭的題目,風(fēng)光過往,西施的著落如何?
后人給西施編排的后半生故事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浪跡江湖之說,一類是沉身江底之說。流傳最廣的是前者。話說西施世事已了,與越國的大夫范蠡泛船江湖,不知所終。最早的記載來自于東漢袁康的《越盡書》,說吳亡后“西施復(fù)回范蠡,同泛五湖而往”。明代的胡應(yīng)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對這個說法進行了“豐富加工”,演繹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戀人,吳亡后范蠡帶著西施隱居的情節(jié)。現(xiàn)在流傳下來最完整的此事版本是明朝梁辰魚寫的劇本《浣紗記》。梁辰魚是昆隱士,《浣紗記》是昆腔早期奠基作之一,該劇開頭是范蠡游春在溪邊遇浣紗女西施,一見鐘情,結(jié)尾則說兩人躲禍遠(yuǎn)遁。范蠡與西施的姻緣,最后通過范蠡之口說的是:“我實宵殿金童,卿乃天宮玉女,雙遭微譴,兩謫人間。故鄙人為奴石試冬本是夙緣:芳卿作妾吳宮,實由塵劫。今續(xù)百世已斷之契,要結(jié)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回正道?!备仪榉扼缓臀魇┒际窍路驳纳裣桑缭谔焐系臅r候就已經(jīng)相戀,這次是“下放鍛煉”的啊?
那么這個俘獲西施芳心的范蠡又是什么樣的人呢?
范蠡是楚國人,出生于平民之莢冬卻有匡世奇才。一般這樣的人都不太合群。楚國人都把范蠡視為瘋子,因此范蠡在楚國混得很不好。他就琢磨楚國不能用自己,自己不如往報效越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于是,范蠡邀請好友文種一起離開楚國,東往越國,成為越國稱霸的最大元勛。但是范蠡發(fā)現(xiàn)勾踐的為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又相約文種離往。文種不愿離開成功的事業(yè)。范蠡就更名改姓,帶著西施泛船齊國。據(jù)說范蠡到了陶地,做起了生意,成為巨富,自號陶朱公。由于經(jīng)商有道,民間尊陶朱公為財神。西施跟定了范蠡這個求名求利的大人物,想必后半輩子的日子不會差。
有關(guān)西施與范蠡雙宿雙棲的說法在文學(xué)作品中出現(xiàn)最多。李白就說西施“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蘇東坡則寫得更明白:“五湖問道,扁船回往,仍攜西子?!眱晌淮笪暮蓝家詾榉扼?、西施這對愛侶駕一葉扁船,優(yōu)游五湖而逝。但是記敘范蠡退隱一事的《國語。越語》和《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都只字未提西施。所以西施和范蠡的愛情故事固然浪漫,卻是沒有絲毫歷史依據(jù)的。
比西施稍晚的墨子記載的西施命運則沒有和范蠡恩愛終老那么幸運,而是魂回西天。墨子約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他對西施的記載可能是關(guān)于西施最早的記錄?!赌?。親士》篇記有:“西施之沈,其美也?!薄吧颉焙汀俺痢痹谙惹毓盼闹惺腔ネǖ?。有人據(jù)此以為,這里的“沈”字說的是西施的死因。后人引后漢趙曄的《吳越年齡》的逸篇對應(yīng),有“吳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傍|夷”是裝尸體的皮囊。這些歷史資料證實,西施極有可能在吳亡后被沉進了水底,死了。那么,是誰溺死了西施呢?
《東周列國志》說西施是被越王勾踐的夫人殺死的。由于勾踐從蘇州凱旋,把西施帶回了越國。越王夫人以為西施是“亡國之物,留之作甚”——八成是這位越王夫人害怕西施威脅自己的地位,就讓手下把西施誘出,綁上大石沉進江中。在這里,西施被以為紅顏禍水,是政權(quán)的不祥之物,只能得到沉江被殺的命運?!凹t顏禍國”一說在古代很有市場。很多稱贊、垂涎西施美貌的“君子”“大夫”們往往正色斥責(zé)西施禍國,該殺。還有民間傳說以為西施是被憤怒的吳國百姓殺死的。吳國滅亡后,百姓們遷怒于西施,以為是這個越國來的狐貍精勾引吳王,導(dǎo)致吳國滅亡的。于是,吳國百姓們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這實在是“紅顏禍國”說的另一個翻版?!稏|坡異物志》記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shù)易其色,肉細(xì)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tài),據(jù)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笨梢娢魇┏两徽f傳播之廣,也從反面證實后人對西施美貌的肯定。西施沉江一說在文學(xué)作品中也出現(xiàn)很多。比如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盡句一首,云:
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
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
稍晚的詩人皮日休也有《館娃宮懷古》五首。其中第五首是:
響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綺羅身。
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除了這兩大類說法外,有關(guān)西施著落的版本還有很多。試舉一二如下:
一說越王勾踐喪盡天良,竟在西施回國當(dāng)晚就要她“伴寢”,也就是7 要把西施占為己有。這里要插敘一句,歷史上的越王勾踐是一個很低劣的人,是那種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小人。假如讓西施委身夫差還有為國復(fù)仇的精神激勵,現(xiàn)在讓西施伴寢就完全是為了滿足勾踐了。西施自然不愿意陪勾踐睡覺,最后以“不能伴寢”的“抗君之罪”被勾踐正法。
一說西施在夫差自殺后返回諸暨故里,重過平民百姓生活??珊檬碌膫髡f者又根據(jù)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的內(nèi)容,說回到故鄉(xiāng)的西施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
不管西施命運如何,有關(guān)她的著落的種種說法都寄托了后人對她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敬意。西施身上籠罩的謎團已經(jīng)超越了個體的身世之謎,而成為一種現(xiàn)象。唐朝王維《西施詠》說: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tài),君憐無是非。
當(dāng)時浣紗伴,莫得同車回。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是如何評價西施的題目,如何評價西施的呢?歷來多將亡吳的根由回之于女色,以為西施是禍水。唐朝羅隱曾有《西施》詩一首:“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羅隱這首小詩破除了“西施是禍水”的論調(diào)?!凹覈d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奔覈d亡成敗是各種復(fù)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吳國滅亡是各方面矛盾激化爆發(fā)的結(jié)果,而不應(yīng)回咎于西施個人。將一國的衰亡回結(jié)為個體的美色,是為亡國君臣擺脫責(zé)任的托詞?!拔魇┤艚鈨A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則用推論說,假如西施忠誠吳國,后來越國的滅亡又能怪罪于誰呢?在歷史大勢眼前,個人的作用究竟是有限的。西施是個愛國者,我們不能由于她的美色和她的作用,將她列為禍國魁首。
的確,西施為越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后人將西施在吳越爭霸中的歷史作用過分拔高,仿佛西施成為越國滅吳的頭號元勛、王牌武器。這就嚴(yán)重背離了史實。西施在吳越爭霸大局中僅僅是一枚極小的棋子,作用有限。
當(dāng)初,文種曾經(jīng)將越國的復(fù)仇計劃回納為“九策”:第一是相信天助越國,要有必勝之心。第二是贈予吳王大量財物,既讓吳國信任越國,疏于防范,又讓夫差習(xí)于奢侈,喪失銳氣。第三是先向吳國借糧,卻用蒸過的大谷回還。夫差見越谷粗大,就發(fā)給農(nóng)民當(dāng)谷種,結(jié)果第二年根本生不出稻谷,導(dǎo)致吳國大饑。第四是贈予夫差美女,讓他迷戀美色,不理政事。夫差寵愛的西施和鄭旦就是越國贈予的。第五是向吳國輸送能工巧匠、巨石大木,引誘夫差大起宮室高臺,空耗國家財力民力。第六是賄賂吳王左右的***臣,敗壞吳國朝政。這個***臣主要是伯嚭。第七是離間夫差和忠臣的關(guān)系。這個忠臣主要是伍子胥。第八是越國積蓄糧草,充實國力。第九是鑄造武器,練習(xí)士卒,尋找機遇攻吳滅吳。
文種和范蠡在吳越爭霸過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現(xiàn)實到驚人、坦白得不能太坦白的外交計劃,可以說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千年后意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假如能夠看到文種、范蠡的思想和實踐,一定會以為發(fā)現(xiàn)了遠(yuǎn)古的知己。在宏大計劃中,進獻西施軟弱對方和勾踐違心品嘗夫差的糞便一樣,只是一個小戰(zhàn)術(shù)而已。
那么西施在夫差身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我們且不說西施不能向越國透露吳國機密,更不說西施沒能操控夫差離間吳國君臣,單單在迷惑、軟化夫差方面,西施的作用也很有限。夫差沒有向西施透露***,更沒有讓西施參與朝政,而且在臣服越國后依然保持著昂揚的政治斗志和精干的政治聰明。吳國國際地位持續(xù)進步。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約晉定公、魯哀公等中原諸侯到黃池會盟。在黃池,偏居?xùn)|南的吳國在夫差的成功操縱下獲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在文種九策的作用下,吳國的國力的確下降了,但吳越兩國的實力對比并沒有一邊倒。衰落的吳國和崛起的越國的實力對比相往無幾。從公元前482年勾踐趁夫差北上爭霸,傾巢而出,偷襲吳國開始,一直到公元前473年,越軍采取了長期圍困戰(zhàn)術(shù),攻陷蘇州為止,吳越的爭霸持續(xù)了十年。因此不能說臥薪嘗膽的越國實力遠(yuǎn)超過吳國。越國勝得也很艱難。
西施在政治上僅僅是讓夫差誤信越國的忠誠,對越國疏于防范的道具之一。
美人已往,芳蹤難覓。紅樓中同為苦命人的林黛玉曾寫下《西施》一詩,以為葬身江水是西施最好的命運: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筆者以為,西施不是傳說的巾幗女俠,而是喜歡在江南的溪邊浣紗的鄰家女孩。只是身逢濁世,美貌惹禍,小女子控制不了自己的命運,才引出了那么多的是非曲直和歷史疑團來。一個弱女子能夠成為一個歷史現(xiàn)象,著實不易,也著實令人感慨。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