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釘子戶”?《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在城市建設征用土地時,討價還價,不肯遷走的住戶。其實,在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拒不搬遷的主兒,其中有六個不畏強權實力的牛氣沖天的“釘子戶”,便令要求其遷走者無可奈何。
抗旨不遵的少林寺
大唐武德五年五月,皇帝李淵下了詔,責令拆毀少林寺,解散眾僧。少林寺在十三立功僧的率領下,以少林寺雖居偽鄭之地,卻曾助大唐攻下轘州并曾劫救秦王為由,硬是抗旨不遵。
因為,就在一年前,也就是武德四年的四月底,少林寺剛剛為大唐平定夏國和鄭國立下大功,并被秦王李世民親書嘉獎并賜寺田四千畝,少林寺惠場、曇宗、志堅等十三立功僧被晉封為將軍僧。
而當時的秦王李世民正被太子一黨擠兌,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在1500年前的帝王時代,也就是絕對專制的年代,大唐皇帝親自下詔,寺院和眾僧竟敢不聽從,不拆遷,不離寺,堪稱史上最牛的釘子戶。
唐高祖李淵當時頒布的減寺疏僧詔(節(jié)選)是這樣的:“釋迦闡教,清凈為先,遠離塵垢,斷除貪欲。所以弘宣勝業(yè),修植善根,開導愚迷,津梁品庶……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末代陵遲,漸以虧濫。乃有猥賤之侶,規(guī)自尊高;浮惰之人,茍避徭役。妄為剃度,托號出家,嗜欲無厭,營求不息。出入閭里,周旋阛阓,驅策田產(chǎn),聚積貨物。耕織為生,估販成業(yè),事同編戶,跡等齊人。進違戒律之文,退無禮典之訓。至乃親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訛,交通豪猾。每罹憲網(wǎng),自陷重刑,黷亂真如,傾毀妙法……徒長輕慢之心,有虧崇敬之義……
欲使玉石區(qū)分,薰蕕有辨,長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從沙汰。諸僧、尼、道士、女寇等,有精勤練行、守戒律者,并令大寺觀居住,給衣食,勿令乏短。其不能精進、戒行有闕、不堪供養(yǎng)者,并令罷遣,各還桑梓……
另附:據(jù)偽鄭之地所有寺觀著其盡令廢除。”
這里面當然包括少林寺,而少林寺的下院十三立功僧人修行的地方,僅距偽鄭的帝京洛陽只有十幾公里。
接到詔書后,全寺上下數(shù)百僧人俱不肯服從。上座善護把少林寺僧劫救秦王并助唐軍擒拿鄭王、攻克轘州之事擬表后,命慧玚曇宗二人前往覲見秦王,并請代為詣闕進表,懇乞留置少林寺。
少林寺的努力,終于使唐高祖李淵不得不默認了少林寺助唐之功,也終于默許“留置”,但是秦王賜予少林寺的四千畝寺田卻被收走了。這樣,就使得數(shù)百修行的和尚們斷了炊,沒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來源。
盡管如此,當年以十三棍僧為首的少林寺僧人仍舊團結一心,堅持不懈,不肯妥協(xié)。直到拖延到四年以后,發(fā)生了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秦王射死,李淵禪位,少林寺的后臺大老板——秦王李世民終于當上了大唐國的第一把手之后,少林寺才又被重新賜地四千畝。李世民登基后還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并特別允許少林寺和尚練僧兵,開殺戒,吃酒肉。寺內有一塊《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記述了這一段歷史。
胡雪巖奈何不了剃頭鋪
杭州城的東南角有座占地畝的豪宅,這座豪宅的最早主人,就是清朝的全國首富胡雪巖。胡雪巖當年因為協(xié)助左宗棠興辦洋務受到嘉獎,朝廷封其布政使銜,賜紅頂戴,紫禁城騎馬,賞穿黃馬褂。胡雪巖在建造這棟豪宅府第時,大宅西北角有一家剃頭鋪,怎么也不肯遷移,成了釘子戶。胡首富愿意給剃頭鋪老板比市價多幾倍的銀子作為搬遷的賠償,但是剃頭鋪就是不肯搬走。結果,胡雪巖一直到臨終都沒有動得了剃頭鋪。
當年的胡雪巖也算牛了吧,但窮當當?shù)奶觐^鋪更牛!全國的首富又怎樣?照樣奈何不了小小的剃頭鋪。
“周順房”嵌在蔣家大院
蔣介石當上“中華民國”的總統(tǒng)以后,想把位于浙江奉化武陵鎮(zhèn)上老家的舊房子拆掉擴建一下,于是要讓周圍的鄰居拆遷,好給蔣家騰出地盤。鄰居們得知蔣家擴建房子的事后,都紛紛讓出自己的宅基地,可是隔壁賣千層餅的周順房的主人卻不愿意騰出自己家的地盤。
原來,周順房的主人與蔣介石都是兒時的小伙伴,并且和蔣介石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并不把他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人物。周順房的主人接到拆遷通知后,曾放出風涼話說:“瑞元(瑞元是蔣介石的小名)當皇帝了,他讓我搬,我不得不搬……”并執(zhí)意要讓蔣介石親自來說。蔣介石聽后嘆曰:“遷不遷由他去吧?!边@個周順房,因而被戲稱為民國最大的拆遷釘子戶。
今天我們到蔣氏故居,會看到蔣家面臨剡溪的大院右側,有一個“周順房千層餅店”,嵌在蔣家大院的一角,顯得有些“另類”。
大軍閥拿張姓人家沒辦法
民國年間的大軍閥徐源泉利用軍事之暇,致力于創(chuàng)辦實業(yè),在經(jīng)商活動中動用軍隊牟取高利。在漢口、沙市、湖南沿江一帶設置碼頭,經(jīng)營10余艘輪船;在漢口開設泰豐花號、裕泰鹽號、愨意人力車公司;在漢陽創(chuàng)辦磚廠、恒源銀行;在渝開辦義華化工廠。在徐源泉的老家倉埠,至今在百姓的口中有這樣的順口溜:“嘟嘟嘟,洋船到了倉子埠”——只要聽見了汽笛聲,就知道徐源泉的商船來了。
這么一個八面威風、有權有錢的軍閥人物,功成名就之時,在老家建幢豪宅供親人或自己居住,顯示人生得意、飛黃騰達,全在情理之中。1931年,徐源泉就在老家建成了一幢融中西建筑藝術風格于一體、在當?shù)乜胺Q最富麗的建筑物——徐家公館,專給他在家鄉(xiāng)的母親和發(fā)妻居住,據(jù)說耗資十萬大洋。
時至今日,造訪這幢徽派特征的老建筑,仍見保存完好的精美木雕,仍能感受其氣派與精致。美中不足的是,公館的一角斜切了一塊。據(jù)說,斜切的原因在于這不足一平方米的地盤當時屬于鄰居張姓人家,這個普通人家不同意把自己的土地賣給徐源泉。沒有達成協(xié)議,徐源泉只好改變設計,把房子的直角變成了斜角,成了一個不規(guī)則的形狀,看上去多少有點缺憾。
建這幢公館時的徐源泉正炙手可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整個鄂湘都是說話算數(shù)的人,更不要說在他老家那個小鎮(zhèn)子。然而,人家張家不肯讓出那不足一平方米的土地,徐源泉也拿他沒有辦法。盡管他手里有槍有炮,卻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造了這么一幢不規(guī)則的房子。
繁華中的“孤島”
在美國華盛頓的馬塞諸塞大街上,有一幢與周圍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的孤獨陳舊小樓,主人叫斯普瑞格思。原來,斯普瑞格思先生買這幢樓時花了13萬美元,開發(fā)商欲重新開發(fā),和其議價時,他卻向開發(fā)商要出了三千萬美元的天價。幾經(jīng)周折,開發(fā)商最終放棄了與斯普瑞格思先生交涉,重新規(guī)劃了設計,斯普瑞格思的房子也成了繁華中的“孤島”。
“恢復原狀”的磨坊
上述美國這個“釘子戶”還不算最牛的。西方歷史上最牛的“釘子戶”,大概非德國的那位磨坊主莫屬。號稱“軍人國王”的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在他的行宮登高遠眺,發(fā)現(xiàn)他的視線竟被緊挨著宮殿的一座磨坊擋住了。如此不合時宜的“違章建筑”,讓這位領袖非常掃興,在與磨坊主商談買下這座磨房未果的情況下,“龍顏”震怒,于是派人把磨坊給拆了。結果那位磨坊主告到法院,法院判決國王必須“恢復原狀”,賠償損失,一國之君弗里德里希拿到判決書后也只好遵照執(zhí)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