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貞的結(jié)局:張禧嬪是朝鮮史上最具爭議的女性:她美貌絕倫,聰明機敏,獨寵于后宮,贏盡帝王之心;她廣植黨羽,排斥異己,被稱為朝鮮史上第一“妖婦”;她從宮女到王妃,幾度波折榮辱,卻最終在宮斗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其傳奇的經(jīng)歷有多部描述其生平的影視作品。
人物生平
張玉貞,本貫仁同,其祖為高麗名臣張安世。朝鮮建國后,太祖李成桂多次寫信邀張安世入朝輔政,均被婉拒,最后遣其子張仲陽入仕新朝,官居漢城府左尹,后張家累世為官。雖出身官宦世族,但張氏因生母尹氏為其父之妾,所以并非兩班貴族而為中人(兩班與妾侍所出)。父親張炯在世時為朝中文官(贈領(lǐng)議政,后追封為玉山府院君),堂伯張炫為譯官。前母為高氏,生母為尹氏,有兩兄張希栻、張希載以及一姐張氏。
朝鮮正史《朝鮮王朝實錄》記載,時張玉貞堂伯張炫犯罪,張氏家族亦被牽連,張玉貞由此沒入宮中為內(nèi)人。張氏入宮后受到肅宗曾祖母莊烈王后的賞識。又由于容貌氣質(zhì)出眾,被肅宗臨幸并寵愛有加,但此舉引起肅宗之母明圣王后的強烈不滿,適逢肅宗元配仁敬王后不幸辭世,明圣王后便搜織罪名將張氏驅(qū)逐出宮并在喪期過后立即撿擇大臣閔維重之女閔氏為繼妃(即仁顯王后)。肅宗一脈幾代單傳,原本人丁單薄,然而仁顯王后入宮后長期無子,使得其處境尷尬。仁顯王后本知肅宗與張氏舊事,時明圣王后升遐,為使王室有后,向肅宗提出將張氏接回宮中,此舉亦獲得莊烈王后的支持。
肅宗隨即召張氏入宮,恩寵更勝往日。肅宗十二年十二月十日被封淑媛,不久又升昭儀。肅宗十四年(1688年)十月二十八日,張氏于昌慶宮就善堂誕下肅宗第一個后嗣李昀(日后為朝鮮景宗),肅宗大喜。肅宗十五(1689)年一月,張氏被封為正一品“禧嬪”。同年(1689年)肅宗以“善妒”之罪廢掉仁顯王后與金貴人,將她們趕出宮外,貶回私宅。五月,擢升張氏為中宮王妃(史稱“己已換局”)。張氏父母親由此分別冊封為府院君與府夫人,其兄張希載亦成為捕盜大將,而張氏也成為朝鮮王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人出身卻登上國母之位的王妃。
張氏入主中宮后開始培植她的朝廷勢力,利用王妃之身份在朝中廣納黨羽,成功得到南人派的支持,并使其子李昀被立為世子,可謂權(quán)傾一時。張氏為保肅宗專寵,排斥異己,多次責打被肅宗寵幸的宮女,她的狂妄驕縱使得肅宗對其逐漸厭惡。當時因失勢而對時局持反對態(tài)度的西人派,趁機在金春澤等人的帶領(lǐng)下發(fā)起“閔妃重定運動”。肅宗為平衡各方勢力使其相互牽制,抑制張氏及南人派,對此給予暗中支持,而黨派斗爭也由此愈發(fā)激烈。
肅宗二十年(1694年),張氏感到威脅,遂通過其兄張希載意圖謀害廢后閔氏,不料被肅宗識破,借此除去其一干黨羽。不久,肅宗決定迎接仁顯王后回宮并重立為妃,貶張氏為嬪。張氏為此深感不滿,多次上訴不果。七年后,肅宗二十七年(1701年),久病在床的仁顯王后病危,張禧嬪請巫師作法,意欲加害仁顯王后。結(jié)果東窗事發(fā),十月,肅宗以“詛咒國王”、“巫盅王妃”之罪名將張氏廢為庶人并賜毒藥將其鴆殺,世子哀痛欲絕。
肅宗雖令張氏自盡,但對世子依然疼愛有加,駁回了西人派要求“改立世子”的要求。
世子李昀繼位后,一直供奉其母靈位于后苑的別殿,并追封母親張氏為“玉山府大嬪宮”,即“七大宮”之首。
張禧嬪與朝鮮燕山君時期的張綠水及朝鮮中宗時期的鄭蘭貞合稱朝鮮三大妖女(三大妖女的另一說為張禧嬪張綠以及朝鮮宣祖時期的金尚宮)。
歷史上的張玉貞怎么死的?
張玉貞,史書多作禧嬪張氏或簡稱張禧嬪(農(nóng)歷:1659年9月19日-1701年10月10日,公歷:1659年11月3日-1701年11月9日),朝鮮肅宗之妃。本貫仁同,出身官宦世族,但因生母尹氏為其父之妾,所以并非兩班貴族而為中人(兩班與妾侍所出)。因伯父張炫獲罪,張家被抄,張玉貞沒入宮中為宮女,后因美貌出眾被肅宗垂青,但不久便因?qū)m廷斗爭被趕出王宮。幾年后,張玉貞再度被肅宗接回并寵愛百般,后誕下肅宗長嗣李昀。1689年,張玉貞由禧嬪晉升為王妃,長子李昀被封為王世子,1694年被貶為禧嬪,1701年因被指使用巫蠱之術(shù)謀害仁顯王后被肅宗賜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