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感悟,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好的心得感悟?qū)τ谖覀兊膸椭艽?,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yōu)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xiāng)清明節(jié)感悟怎么寫篇一今年的清明節(jié)快要到了,弟弟打來電話詢問:“清明節(jié)你去掃墓嗎?”我感覺有些意外,因為前些年,每到這個時候,都是我主動打電話給弟弟,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弟弟對清明節(jié)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們兄妹四人都已成家立業(yè),就像一群離窩的小鳥,各自飛出了家門。記得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到清明,父親都是捎信來問我是否能有時間回去。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到清明,父親都是領(lǐng)著我和弟弟一起到爺爺奶奶的墳上去添土上墳,這是他老人家的心愿。工作后,由于我們忙于上班,于是就輪流去老家的祖墳上添土上墳,而唯有我的父親卻始終如一,不管忙閑都要到祖墳上把墳塋填得又高又大,這也許是對他心靈上的安慰,或許覺得心里更踏實。
不管怎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的發(fā)展,清明節(jié)在人們的心目中有了獨特的位置。記得在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每到清明節(jié),學(xué)校就組織全體師生到鄰村去給一位革命烈士掃墓,在現(xiàn)在看來也算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吧。當我們排成長隊默默佇立在墳?zāi)骨?,村里的老黨員總是動情地講述他的壯烈事跡,感人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撞擊著我們幼小的心靈。那時總想,長大了要做一個英雄。
參加工作以后,每到清明節(jié)單位組織到烈士陵園進行掃墓,在那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刻骨銘心,一塊塊墓碑上鐫刻了無數(shù)烈士的英名和他們悲壯的一生,它既是烈士的墓碑,又象征了一種舍生忘死、英勇不屈的精神,無數(shù)的先烈們?yōu)樾轮袊慕夥鸥皽富?、在所不辭,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今天的人們,在當下大力倡導(dǎo)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形勢下,我們堅信這種精神不因時間的推移而淡化,也不以時代的變遷而褪色。清明讓我們銘記歷史,感悟現(xiàn)在,開拓未來。在我們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今天,革命烈士英勇頑強和一往無前的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更要發(fā)揚光大。
今天我默默體會“清明”這兩個字的意義。在我的印象中,爺爺奶奶都是沒有文化的人,但他們勤勞質(zhì)樸、心靈手巧,樣樣農(nóng)活,都干得妥妥當當、干凈利落。記得小時候,我經(jīng)常纏著他們講故事;到了晚上,爺爺還能對著月光,作各種各樣的手勢給我看,手影投在墻上,呈現(xiàn)出各種逼真的動物畫面,有羊、有小狗、還有老牛……到了寒冷的冬天,晚上我跟爺爺睡在一起,爺爺都是用他那雙粗糙的手,把我冰涼的腳揣在他溫暖的懷里,我就這樣在他的呵護中睡去。爺爺奶奶過早地離世,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物質(zhì)上的財富,卻留給了我們做人的勤勞和樸實。
今年的清明節(jié)快要到了,我告訴弟弟,我要回家,我們要一同去為逝去的爺爺奶奶添土上墳。當我們佇立在爺爺奶奶墳前的時候,我要說:我們平平淡淡地生活,忙忙碌碌地工作,同時也要懂得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要懂得做人、感恩和回報,要孝敬父母和長輩,盡心盡力地工作報答社會,更要珍惜和牢記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清明節(jié),不能忘卻的紀念,面對先輩,寄去我們深深的哀思。
家鄉(xiāng)清明節(jié)感悟怎么寫篇二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過得很高興。
在回老家做清明的路上,我看到春雨,行人,酒家,不由得想起杜牧寫的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心里覺得這首詩寫得實在是太形象、太貼切了。
剛到老家,我就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景象變化真大呀!路變得又寬又平,像一塊黑色的綢帶;街道兩旁種有一排排綠油油的樹木,可愛的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好像在給我們說:“歡迎回來!你看,我們家鄉(xiāng)的變化很大喲!”新建起了一座座高大的樓房;田里種滿了碧綠的農(nóng)作物,田邊還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家鄉(xiāng)的變化真是令人留戀往返啊!
到了目的地,我們先從塑料袋里拿出香紙蠟燭等祭拜用品;然后砍了幾根竹子,把砂紙穿進去后插到了墓頂上;接著擺好雞、豬頭、米酒等貢品,再點燃蠟燭和香,之后,每個人都拿著香朝著墓碑拜三下;拜完后,我們就插香,燒紙錢、紙衣服、紙鞋。想不到,祭拜的過程那么麻煩,不過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節(jié)過得真有意義,不僅知道清明的重要,還知道清明的習俗呢。
家鄉(xiāng)清明節(jié)感悟怎么寫篇三每當清明節(jié)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著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zāi)股蠠?、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xué)的孩子們也會被學(xué)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我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著。
不知道為什么,每到清明時節(jié),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xiāng)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里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jù)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噬系倪@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圣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為皇上要殺他,于是乘天黑,背著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里面?;噬吓扇苏伊巳烊挂矝]有找到,于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里,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尸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jié)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xiāng)的清明節(jié),我永遠難忘。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