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武侯祠中,有個文臣武將廊,共有文臣武將28人,被稱為“蜀漢二十八臣”,是三國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在這28人中,有兩對父子,除董和與董允(董允因在《出師表》上有名而被眾人熟知)外,另一對父子傅肜(rónɡ)和傅僉(qiān),低調(diào)地分列在文臣廊和武將廊中。他們?nèi)松拈W光點,都是在蜀漢政權幾近傾頹的時刻,作出了無限悲壯的犧牲。
父親傅肜:寧可戰(zhàn)死 也不投降東吳
傅肜,三國時期義陽人,大約屬于今湖北棗陽一帶。史書中對他的出生時間沒有詳細記載,生平記載也十分簡短,說他在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zhàn)中任別督,是伐吳大軍的分部指揮之一。
這位名將甚至在《三國志》中都沒有屬于他的列傳,關于他的記載,還要到其他名將列傳中去找。《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中說:“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shù)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先遣吳班將數(shù)千人於平地立營,欲以挑戰(zhàn)。”在這段記載中,傅肜排在各個分部將領中的最后一位。不久后,他就戰(zhàn)死在夷陵之戰(zhàn)的斷后之路上。
傅肜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統(tǒng)帥。三國時蜀漢名將、大將軍,首位完成中國統(tǒng)一的開國將領,又稱始將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將”稱號的丞相,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chǎn)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將”。
但在武侯祠興建于清道光年間的文臣廊中,傅肜排在了第四位。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是龐統(tǒng)、簡雍、呂凱、傅肜、費祎、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
對深受《三國演義》影響的讀者來說,這樣的排名令人不解。這14個文臣中,傅肜可能是最不熟悉的人物,而大家熟悉的法正卻沒有入選。這是什么原因?
其實,傅肜入選的背后,是蜀漢軍制、政治斗爭及中國古代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雖然傅肜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顆流星,但并不代表他是一個可以被遺忘的人。
荊州集團的夷陵之戰(zhàn)留給我們的歷史信息中,最主要的似乎就是傅肜的出生之地了。義陽,屬荊州管轄。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詳細介紹了蜀軍在夷陵之戰(zhàn)時的軍事布置:大都督馮習(南郡人)、廖淳(廖化,襄陽人)、輔匡(襄陽人)、傅肜(義陽人),全是荊州人。在史書中威名遠揚的“五虎上將“,一個都沒有出現(xiàn)。
那么,“五虎上將”們此時都在干什么呢?關羽是夷陵之戰(zhàn)的導火索,戰(zhàn)前已亡,張飛出師未捷被殺。黃忠,戰(zhàn)前一年病死,馬超正在重病中。還有個趙云,但他把劉備得罪了。
《三國志·趙云傳》中記載,孫權襲荊州,劉備大怒,欲討權。云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zhàn);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眲洳宦?,遂東征,留云督江州。
趙云的建議是非常好的,但劉備沒聽進去,也沒讓趙云出席夷陵之戰(zhàn)。所以,這場戰(zhàn)斗真正成了劉備和他的荊州集團的戰(zhàn)爭。
雖然歷史只記錄了傅肜寥寥幾筆,但如果仔細去了解蜀國的軍制,我們或許可以勾勒出傅肜的人生軌跡。
有了人脈就有了軍隊著名古典文獻學專家王鑫夫在《補三國兵制》中說,蜀國當時的兵制很復雜。其中,蜀軍設有曲長這一職位,證明蜀軍中有部曲軍制的存在。
部曲,在漢代本是軍隊編制的名稱,大將軍營有5部,部下有曲。三國時期的部曲,基本指的是地主豪強的私人武裝,絕對服從將領的指揮。戰(zhàn)亂使流民數(shù)量急劇增加,人民需要尋找豪強依附,私人武裝的數(shù)量就大大增加了,收留流民眾多的豪強就成了割據(jù)勢力手下的武將。這樣,就形成了君主控制武將、武將控制部曲的割據(jù)斗爭形勢。三國時期的名將,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多的,就是這個原因。
流浪了半生的劉備,靠著魯肅與諸葛亮,聯(lián)合東吳,在赤壁之戰(zhàn)打敗曹操,有了人生第一個靠譜的根據(jù)地荊州。在這個地方,他發(fā)揮善于人際關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很得人心,籠絡了大量地主豪強。有了豪強的支持,也就有了軍隊,這也是劉備能迅速進入益州的原因。
傅肜很有可能就是在這個時候,帶著部曲加入劉備集團的。馮習、廖化等人的人生軌跡,與傅肜十分相似,都是這時加入劉備集團的。因為劉備的人望,他們對劉備忠心無二,荊州軍成了劉備入蜀的主力。
當劉備帶著傅肜、馮習這些好兄弟,帶著好不容易換來的家底去夷陵拼命時,就已注定了蜀國走向衰敗。
傅肜戰(zhàn)死荊州軍衰落劉備進入益州后,軍隊構成發(fā)生了變化。除原有的荊州軍,還多了另一支投降的部隊,就是劉焉、劉璋父子留下的東州兵。這支軍隊主要由南陽、三輔等地的流民組成,實質(zhì)上還是部曲。部曲的士兵,基本上只聽自己將領的話,君主的命令都可以不管。
夷陵大戰(zhàn)后期,在著名的火燒連營后,劉備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huán)山據(jù)險自衛(wèi)。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殲滅蜀軍近萬之眾。蜀軍潰不成軍,大部分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
劉備乘夜突圍,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為護衛(wèi)劉備,傅肜帶領最后一波生力軍死戰(zhàn)殿后。
在這場戰(zhàn)斗中,傅肜經(jīng)歷了人生中最閃光的一刻,也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聲音?!度龂尽な駮む囎趶垪顐鞯谑濉酚涊d:時又有義陽傅肜,先主退軍,斷后拒戰(zhàn),兵人死盡。吳將語肜令降,肜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zhàn)死。
荊州軍消失的后遺癥夷陵之戰(zhàn),讓劉備的荊州軍幾乎傷亡殆盡。劉備一生中所匯聚的最忠誠的生力軍,隨著傅肜的吶喊,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隨后,劉備病死,蜀漢政權再沒有機會去匯聚這樣一支忠心的有生力量。在軍事力量中失勢的荊州軍團,與軍心未定的東州軍、益州本地豪強之間,開始了暗流洶涌的政治斗爭。
劉備托孤,委托東州軍代表人物李嚴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禪,意在聯(lián)合荊州軍和東州軍再圖天下??上еT葛亮最后以補給不利為由將李嚴貶斥,令李嚴郁郁而終。劉備的核心人事思想,沒有被諸葛亮執(zhí)行。此后,東州軍逐漸淡出政壇。蜀國長期依仗飛軍(青羌)、賨叟(賨人)、白軍(南中少數(shù)民族軍隊),并在人口稀少的益州征兵,讓軍隊之間的矛盾變得不可調(diào)和,最終讓反戰(zhàn)情緒爆發(fā)。這一切,都是失去荊州軍的惡果。
蜀漢政權滅亡前7年,代表益州土著及少數(shù)民族利益的譙周,怒作《仇國論》,反對姜維窮兵黷武,蜀國積累的矛盾已不可調(diào)和。
這時,仍有一個人繼承著荊州軍的遺志,繼承著父親的忠誠,幾乎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這人叫傅僉,傅肜的兒子。
兒子傅僉:繼承父志 忠誠感動對手成都武侯祠中,出劉備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14尊塑像紀念蜀漢武將,稱為武將廊。14名武將塑像排名,依次是趙云、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qū)?、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傅僉在武將廊中,望著不遠處的父親傅肜。他的死,是父親死亡的延續(xù)。正如歷史必然的結(jié)局一樣,悲壯卻又忠貞。悲壯戰(zhàn)死
傅肜戰(zhàn)死后,《三國志》記載,蜀漢政權拜其子僉為左中郎,后為關中都督。左中郎,對繼承父親功勛而任職的傅僉來說,是一個非常高的職位。景耀六年(265年),是蜀漢政權風雨飄搖的最后一年,傅僉臨危受命,準備像父親一樣戰(zhàn)斗。這是一個逃不開的宿命,只不過,在蜀漢政權中,已經(jīng)幾乎沒有傅肜年代那些忠貞的勇士了。
景元四年(263年)夏,魏國“征四方之兵十八萬”,分3路進攻蜀國:征西將軍鄧艾率兵3萬多,自狄道(今甘肅臨洮)向甘松(今甘肅迭部縣東南)、沓中,進攻駐守在此的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3萬多人馬,自祁山(今甘肅禮縣祁山堡)向武街(今甘肅成縣西北)、陰平之橋頭,切斷姜維后路;鎮(zhèn)西將軍鐘會率主力10多萬人,分別從斜谷(今陜西眉縣南)、駱谷、子午谷(在今陜西西安南),進軍漢中。
劉禪見魏軍真的來攻了,忙遣右車騎將軍廖化率一支人馬前往沓中,增援姜維;又派左車騎將軍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率另一支人馬,到陽安關防守漢中的外圍據(jù)點。
這年9月,魏軍3路大軍發(fā)起進攻。在東南,鐘會的主力部隊3路齊進。劉禪不等援軍到達,就敕漢中各外圍據(jù)點的蜀軍撤退。魏軍在沒遇抵抗的情況下,迅速進入漢中,隨即進逼陽安關。陽安關的守將,是傅僉和將領蔣舒。
魏將胡烈進攻陽安關。《漢晉春秋》記載,蔣舒將出降,乃詭謂傅僉曰:“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眱L曰:“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zhàn),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舒曰:“子以保城獲全為功,我以出戰(zhàn)克敵為功,請各行其志?!彼炻时姵?。僉謂其戰(zhàn)也,至陰平,以降胡烈。烈乘虛襲城,僉格斗而死,魏人義之。感動對手
傅僉戰(zhàn)死的故事,被羅貫中搬入了《三國演義》中,只不過換了一種更為大義的死法:自刎而死。《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寫的:僉欲退入關時,關上已豎起魏家旗號,只見蔣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僉大怒,厲聲罵曰:“忘恩背義之賊,有何面目見天下人乎!”撥回馬復與魏兵接戰(zhàn)。魏兵四面合來,將傅僉圍在垓心。僉左沖右突,往來死戰(zhàn),不能得脫;所領蜀兵,十傷八九。僉乃仰天嘆曰:“吾生為蜀臣,死亦當為蜀鬼!”乃復拍馬沖殺,身被數(shù)槍,血盈袍鎧;坐下馬倒,僉自刎而死。
傅僉的死,甚至感動了魏人。好作詩的羅貫中,給傅僉寫了一首詩:“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寧為傅僉死,不作蔣舒生?!备祪L死后,魏軍一路所向披靡。老邁的廖化,是荊州軍最后的血脈。他與姜維共同指揮,幾度希望運用奇謀翻盤,但仍然擋不住蜀國滅亡的大勢。
而后,三國歸晉,傅僉的子嗣被發(fā)配去養(yǎng)馬。司馬炎被傅僉所感動,將他們免為平民?!妒裼洝酚涊d了這段歷史。晉武帝詔曰:蜀將軍傅僉,前在關城,身拒官軍,致死不顧。僉父肜,復為劉備戰(zhàn)亡。天下之善一也,豈由彼此以為異?僉息著、募,后沒入奚官,免為庶人。
在歷史中閃爍了兩次星光的傅肜與傅僉,他們的光芒并不暗淡。他們秉承了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感動了對手,見證了蜀漢政權的興衰與滅亡。他們的后人成為傅姓的先民之一,將這種家風繼續(xù)傳承。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