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登基,都要發(fā)布一份登基詔書,說是老皇帝說我又紅又專讓我接著干,以后都聽我的。這樣的詔書基本上都是這么一個套路,并不涉及這個過程中的細枝末節(jié)。其實,皇帝也沒有必要向天下世人解釋一下他是怎樣當上皇帝的。朕受命于天,是天子,關爾等什么事?!不過,歷史上還真有一個皇帝覺得非常有必要,而且還專門下詔解釋說明,反復表白自己在這個過程之中復雜的內(nèi)心歷程,還生怕人家不信,這詔書說的是懇懇切切,剜心掏肺,深情款款。這位皇帝就是元朝的元文宗——圖貼睦爾。
詔曰:“我由于念及兄長遠在大漠,又很賢明,不久當歸來,所以力拒群言,不肯即位。后來考慮到時世艱難,大位久虛,眾心難定,也于國家不利,故而接受勸進。但是我沒有改變當初的志向,一面頒詔辭讓,一面派使者云去漠北迎接兄長。既而又派燕鐵木爾將皇帝寶璽奉上。及兄長即位,遺使授我皇太子之位,我如釋重負,遂率臣民北迎大駕。我急于見到兄長,故日夜兼程,相見之時,悲喜交集。沒想到,數(shù)日之間,兄長卻離我而去,我非常痛心,念及先帝重托,群臣力諫,天命所在,實在不可違逆,故即皇位于上都?!?/P>
從詔書上看,圖貼睦爾是滿腔的兄弟深情,壓根就不想當皇帝。當皇帝是因為哥哥暴病而死,沒人干了;先帝的重托,群臣死命力推,上下都擁護;還有不可違逆的天命,生來是受罪的命,實在是沒辦法了,為了家國大計人民的幸福,俺就擔起了這千鈞重擔!圖貼睦爾的稱帝過程堪稱完美,那么,既然如此完美無暇,他還煞費苦心地嘮叨個什么勁兒呢?
這事得從泰定帝說起。泰定帝在公元1328年七月病死在上都,今天的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北,活了三十六歲。泰定帝剛剛死去,留守上都的知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和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發(fā)動了軍事政變,他們極力主張皇位正統(tǒng)應當屬于元武宗之子,說是“大統(tǒng)所在,當迎立之,敢有不順者斬”!當時,武宗的兩個兒子都不在大都,大兒子周王和世剌在大西北,二兒子懷王圖貼睦爾在江陵。燕鐵木兒認為周王和世剌遠在漠北,不能馬上到來,擔心時間一長發(fā)生變故,便派人到江陵去迎圖貼睦爾。
圖貼睦爾是八月底到達大都的,九月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史稱元文宗。對此,一班王室宗親是頗有微詞的,怎么把你大哥晾在一邊了呢?!上都的那一幫子人也認為這是亂了祖宗法度,便擁立泰定帝的小兒子阿速吉八即位,是為天順帝。接下來,當然應該是一場激戰(zhàn)了。結果,當了一個月皇帝的天順帝被趕下臺,以后,他當然應該是“不知去向”了。這個造反事件把圖貼睦爾嚇得不輕。于是,他特地下詔,信誓旦旦地保證:“謹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讓之心”。圖貼睦爾的哥哥和世剌率屬官和親眷從漠北啟程,在第二年的正月到達和林,即今天蒙古的哈爾和林,并即皇帝位,是為元明宗。四月,明宗在漠北的行宮接受了燕鐵木爾獻上的皇帝寶璽。同時,他又派人去大都冊立圖貼睦爾為皇太子。
五月,已是皇太子身份的圖貼睦爾離開大都北上迎接明宗。八月一日,明宗先期到達了河北的張北縣。第二天,圖貼睦爾入見,明宗盛宴招待弟弟和諸王大臣,觥籌交錯,笑語喧嘩,兄弟兩人各敘別情,親密無間。這天,明宗因為高興,喝了很多酒,酒宴一結束便回到寢帳睡下了……八月三十日,天已大亮,明宗仍未起床,皇后以為明宗多日勞頓,不敢驚動。過了一會兒,仍聽不到動靜,便進帳去看,她驚懼地發(fā)現(xiàn),明宗已經(jīng)七竅流血,死了!他僅僅當了八個月的皇帝,年僅三十歲?;屎蟛恢?,忙派侍女去報告皇太子圖貼睦爾,據(jù)史載,圖貼睦爾進入大帳,“哭盡哀”。緊接著,燕鐵木爾宣稱他接到了明宗皇后的命令,“奉皇帝寶璽”給圖貼睦爾,拉著他一溜煙跑回了大都;清人畢沅在《續(xù)資治通鑒》中也說,明宗死了以后,燕鐵木爾聽到哭聲,立即“奔入帳中,取寶璽,扶文宗上馬南馳”。
同月八日,圖貼睦爾在大都大安閣重登帝位。圖貼睦爾坐穩(wěn)了寶座之后,專門下達了以上那份詔書。圖貼睦爾終于完美稱帝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