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開國名將,在北宋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立下汗馬功勞。
曹彬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顯德五年,奉詔出使吳越,累官至引進使;嚴于治軍,尤重軍紀。乾德二年率軍滅后蜀,以不濫殺著稱,升宣徽南院使。開寶七年率水陸軍10萬攻滅南唐,次年克金陵,又決策伐北漢和攻遼,以功擢樞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guān)被契丹軍擊敗,致宋軍全線潰退,降右驍衛(wèi)上將軍。后復起為侍中、武寧軍節(jié)度使。宋真宗即位復任樞密使。死后謚號武惠
唐朝滅亡后,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戰(zhàn)亂不斷。那時候,曹彬跟隨宋太祖趙匡胤南北征戰(zhàn),后來遷居太丘,落戶永城。趙匡胤命令大將曹彬率領(lǐng)重兵駐扎太丘,主要是把守商丘東南睢河要塞,控制汴河至淮北一線的中心地帶,形成對江淮的進攻之勢。曹彬屯兵太丘后,和幾個兒子在太丘城里居住。
曹彬經(jīng)常在太丘城里召開軍事會議,研究軍事部署。睢河南岸是部隊演習的操場,曹彬親自操練軍士,針對江淮河流眾多的特點,曹彬?qū)iT成立一支水軍,每天在睢河上操練,水軍進步很大,斗志高昂,得到了趙匡胤的贊成和表彰。
北宋開寶七年,曹彬率軍征伐江南,在長江北岸關(guān)于如何渡江,存在很大爭議。曹彬認為可以在江上搭載浮橋過江,但有不少大將表示反對,認為長江江闊水深,自古無搭浮橋渡江成功之事。曹彬力排眾議,認為浮橋切實可行,于是便在長江采石磯上搭浮橋,大部隊一舉通過了長江天塹,打敗了南唐軍隊,曹彬得到一致稱贊。曹彬率領(lǐng)的宋軍主力在開寶八年(974年)圍攻南唐國都金陵,采用長時間圍而不擊的策略,使城內(nèi)人心渙散,軍心瓦解。南唐大將朱令贊順長江來救都城,曹彬命令避實擊虛,虛張聲勢,用障眼法將長江沿岸樹立長木偽裝成帆檣桅桿,布成疑兵,以迷惑敵人。果然朱令贊中計,遲疑不決,徘徊不前,曹彬趁機發(fā)起攻擊,大敗敵人。
在進攻南京城的前夕,曹彬突然得病了,諸位將領(lǐng)前去探望。曹彬說:“你們向我做一個保證,我的病就好了?!贝髮冋f:“做什么保證呢?”曹彬說:“你們攻打金陵,必須向我保證,不準無辜殺人,不準掠奪財物?!睂㈩I(lǐng)們紛紛做出莊重的承諾,于是曹彬的病很快就好了。攻克金陵后,將領(lǐng)們都嚴守紀律,遵守承諾。宋太祖表揚曹彬說:“你屢用奇謀,而又不妄殺一人,真良相也?!苯o予重獎。
北宋乾德年間,曹彬向宋太祖趙匡胤建議用假途滅虢之計,進攻后蜀。趙匡胤依計而行,命令宋軍兵分兩路征伐四川。曹彬率領(lǐng)的部隊所向披靡,首先攻破后蜀的三峽防線,然后與另一只宋軍會師成都,后蜀滅亡。曹彬平定蜀國后,凱旋而歸,有些將領(lǐng)攜帶金銀財寶和美女,而曹彬卻攜帶了幾箱圖書,軍中閑暇,曹彬經(jīng)常手不釋卷,勤奮讀書。
公元999年曹彬病逝,葬于太丘睢河南岸。明代嘉靖年間的《永城縣志》記載:“宋武惠王曹彬墓在太丘集西北,其塋方一里許?!泵髑逵莱强h城的鄉(xiāng)賢祠里,刻有祭祀曹彬的名字。曹彬的后代在永城子孫繁衍,民間有“十三門曹”之說,皆是曹彬后代。時間雖已過去千年,但崢嶸的歷史依然閃耀著余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