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讓賢,劉備主徐州,呂布又羽翼之,此曹操心病之源也,遂頻頻構怨離間,挑起群眾斗群眾:先密使劉備殺呂布,劉備權衡利弊,一轉身就把曹操給賣了;再表劉備為鎮(zhèn)東將軍、宜城亭侯,袁術上當,開始攻伐劉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呂布乘機襲取徐州,三方仇恨深種。
轅門射戟,背景如上矣。
當袁術二次派兵欲滅劉備于沛縣,呂布居中斡旋,顯長技一箭定乾坤,真風流千古傳佳話。而后僅兩年,即殞命白門樓,不禁讓人涕淚滿衣裳,亦反思個中利弊。他射的真是戟乎?非也,是自掘墳墓的政治秀。
一
在一個烽火彌漫、政治倫理崩壞殆盡的亂世里說“和平”,豈非欺小童無知?更好笑的是,他生性好勇斗狠,卻還大言不慚:“布平生不好斗,惟好解斗?!边@是多么眼熟啊,貪官臺上反腐倡廉,漢奸大談愛國主義,不亦類似乎?作秀作到這種地步,跟作死何異!
為劉備張勢而又不得罪袁術,其本身的危險遠比我們熟知的一切自殘行為還要大得多。袁術、劉備之流,都是有個人野心的。所不同的是,劉備偽裝得較好,袁術稱帝之心則路人皆知。呂布的老婆嚴氏曾曰:“吾聞袁公路久鎮(zhèn)淮南,兵多糧廣,早晚將為天子。若成大事,則吾女有后妃之望。只不知他有幾子?”婦道人家都知道的事兒,哎,真羞辱保密條例呀!轅門射戟之結果,都是壞消息:幫助劉備,乃養(yǎng)虎為患;親近袁術,則樹敵天下。
如今討論祖國大一統(tǒng)的好處,會惹來水軍圍攻的,不提也罷;但曹操的政略、戰(zhàn)略與力量積累,莫不是圍繞兼并、消除和消滅各種地方政治共同體,建立統(tǒng)一國家,創(chuàng)再世不拔之業(yè)的,在當時也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對此,劉備知道卻不說,與曹操若即若離----給兵給糧,幫你打仗,需要幫助就投靠,逮著機會又開溜;呂布不知,卻以想當然的轅門射戟作秀,以不切實際的與袁術聯(lián)姻求安,若非腦子進水,還真沒法理解。
二
陶謙治徐州,未曾出現(xiàn)饑荒,即使曹操來攻,拔五城,多屠戮,嚴重破壞了當?shù)亟洕瑒漕I徐州時,亦未擔心過糧食問題。而呂布主徐州,時時為缺糧而憂,常常靠袁術救濟,何哉?劫掠故也。
所謂“民為邦本”,一支戕害民生的軍隊,焉能受到百姓簞食壺漿的歡迎?一個不顧民生的諸侯,戰(zhàn)力再強大,遲早也得一邊涼快去,安得不速禍而召亡耶?此所謂劉備后來有成而呂布身首異處之因也。治理之道不在專制與否,而在為己為官還是為民。搞好經濟,民富則國強,完善公共服務,民附則國強,然后再談政治分權,才是不二之道。
以曹操為例,之所以不要命的與呂布爭奪兗州,是為穩(wěn)固后方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所以對外常實施二虎爭食之謀、驅虎吞狼之計、掘坑待虎之策,均為削弱他人而后謀自強也。只有疆域之一統(tǒng),權力之有專,方有利于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方有利于政治上的作為。
反觀呂布,就個人戰(zhàn)力而言,堪稱天下第一,但分不清敵我,看不清大勢,找不準定位,卻以諸侯自居,這種“第一”就顯得毫無根據(jù),還熱情的主導和平,裝深沉,顯蘊藉,盡務虛,讓人不免覺得滑稽。
三
轅門射戟之蹩腳,正有悖于上述兩點。
表面看,似有唇亡齒寒之顧慮,如呂布所云:“吾想玄德屯軍小沛,未必遂能為我害;若袁術并了玄德,則北連泰山諸將以圖我,我不能安枕矣?!逼鋵嵢狈﹂L遠眼光和謀略能力。劉備居小沛,無奈而已,終是徐州心腹大患;袁術據(jù)江淮,常思僭越,亦為天下所不容。呂布若從袁術所請,不救劉備,則正合二虎爭食之謀,待雙方精疲力竭,一舉而攻滅之,上可解朝廷之憂,取悅曹操,下可除心腹之患,騰出手以安黎庶,強兵南擴,則何至短命如此?
我本人一直認為呂布有“三不愛”:不愛民,不愛兵,不愛將。這就決定了他不可以為君,甚至缺乏為帥的素質。公元192年,呂布從王允計,取董卓首級于長安,虐焰既滅,漢室所以幸甚也,溫侯所以有功也!至若董卓舊部卷土重來,王允死,他亡命江湖,短短四年間,投袁術,依袁紹,交張邈,竊取兗州,附麗劉備,終虎踞徐州,成為一方獨立勢力,故曰其不易也。
既然有功于朝廷,則理應選擇跟隨漢獻帝;既然創(chuàng)業(yè)不易,就該審時度勢,與曹操真誠合作。在此選擇下申明自身利益或利益邊界,并以堅決意志和戰(zhàn)場功績保障之,何愁不得善終或成就一番事業(yè)?
然轅門射戟,無意中對抗了曹操分化瓦解與各個擊破的方針,進一步惹惱了袁術,也使得劉備得以喘息。這一政治作秀,實在不知其所以然也,具百弊而無一利,最終只能坑死自己。
四
換言之,呂布若謀求獨立自強,也不是沒有機會和條件,文有陳宮,武有張遼、高順,皆一時之人杰,他自己更是戰(zhàn)力非凡,若能多關注民生,讓百姓休息生產,廣積糧草,招攬人才,治兵治將,周邊鼠輩安敢仰視之、急圖之?即便曹操這種“千古第一奸雄”出手,短期內亦未必能奈其何。
自掘墳墓的人是沒救的。轅門射戟,呂布正是為自己掘了一墳。
很快,副作用開始顯現(xiàn)。劉備得到當?shù)馗缓烂芋玫馁澲?,四處招兵買馬,張飛還扮強盜劫了呂布的150匹好馬,養(yǎng)蛇反被蛇咬,于是雙方撕破臉皮又開戰(zhàn)。打不贏就跑,劉備一貫如此,跑到曹操哪兒避難去了。
袁術這邊呢,徒費許多糧米而一無所得,自然心有不甘,一計不成再謀一計,玩了一招“疏不間親”,意在捆綁呂布,加害劉備。若不是陳元龍父子以“反賊親屬”曉以利害,呂布肯定會跳入火坑的,這一點,我非??春盟R粋€自掘墳墓的人,有人幫他挖了坑,他還不跳???
果不其然,袁術隨后稱帝開張,第一件事即派七路大軍跟呂布玩命。也難怪他怒火中燒,那幾年呂布吃他的用他的,次第偏向劉備,向曹操示好,不找他麻煩找誰?然袁術與呂布同出“三不愛”師門,一丘之貉而已,軍隊沿途劫掠,如同土匪、烏合之眾,哪來的戰(zhàn)斗力?至此,呂布方才覺悟,原來“唇亡齒寒”不過是個傳說,多慮了,多慮了。
玩了一場政治秀,原本希望兩不得罪,沾點便宜賣點乖,結果事與愿違。建安三年,曹操殺了回馬槍,得劉備相助,徹底的將呂布送進了自己掘的墳,充分證明了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五
轅門射戟之教訓,夠深刻!呂布或許智短一籌,陳宮或許智遲一刻,曹操或許狡黠無比,然劉備扮演了啥角色呢?不太光彩,大忽悠一個。
以曹操的密殺令反間曹呂關系,地盤被奪,還能以求救信直接軟化呂布的智商,對此等沐猴而冠之輩,斷乎不能缺心眼。
毛宗崗批曰:“操欲殺布,而備出書以示布;術欲攻備,而布亦射戟以救備:相報之道也。”相互報恩,于呂布是可信的,于劉備則荒謬矣,他對有恩于他的人不使壞都不好意思出去混,君不見其借荊州之事乎?
劉備之流的套路,不外通過畫餅某種所謂的普世價值如仁義道德等哄騙一幫信徒,假借某種身份如皇裔等拔高自己貶低他人,用高大上如反思、憂患等忽悠粉絲,最后給所有反對者扣一頂帽子如國賊等打入另冊。人家曹操好賴只是想做周文王,劉備卻一心做王莽----搞野分權。
很不幸,呂布做了“備粉”,臨死方知“大耳賊最不能相信”,可惜晚矣!很不幸,時至今日“劉備”之流毒依然還在。他們仍會一如既往“仁義”下去,一如既往忽悠廟堂和江湖眾生,稍不如意還會賣賣乖----不為五斗米折腰。很慶幸,越來越多的“呂布”已然覺醒,轅門射戟不會再發(fā)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