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幾個皇后?
康熙在位時正式冊封的皇后有3人:
嫡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誠仁皇后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順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滿洲正黃旗人,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其父為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喀布拉。
繼后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宮封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皇后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崩于坤寧宮,距第一位皇后死還不足五年。
繼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第三位皇后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親侄女,即康熙的表姐。
康熙帝玄燁的三位皇后,各個出身名門、溫柔賢惠、處事得體,可惜均盛年而早逝。
(一)赫舍里氏
孝誠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孝莊選定四輔臣之一索尼之子,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為皇后,行納聘禮。同年九月初八日,玄燁遵照祖母慈命,與赫舍里氏舉行了大婚典禮。新郎的實際年齡是11歲又六個月,新娘11歲又九個月。
赫舍里氏入宮后一直與太皇太后、皇太后相處融洽,博得兩人的好感與歡心,一個年幼的女孩子,能夠在這種相當(dāng)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應(yīng)付自如,處處得體,很不簡單。能有這樣一位通情達(dá)理、溫柔賢淑,具有大家閨秀風(fēng)范的少女作自己的皇后,玄燁是很滿意的。他深深地感激祖母為自己的選擇,欽佩祖母的眼光。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年齡的增長,他與皇后之間的感情,也在逐步加深。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生下一個男孩,這是玄燁的嫡長子。玄燁為新生的嬰兒取名承祜,顧名思義,是希望這個孩子能夠承受上蒼護(hù)佑,健康地長大成人。嫡長子的誕生,鞏固了赫舍里氏的中宮地位,她為大清王朝延續(xù)世系做出貢獻(xiàn),并由此進(jìn)一步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歡心,與夫君的關(guān)系也更為親密。
小承祜聰穎乖巧,活潑可愛,被玄燁視做掌上明珠??墒牵@位嬌兒卻未能像其皇父所企盼的那樣,得到神明的眷佑,僅兩歲半就病亡了??滴跏荒甓鲁趿?,正在赤城湯泉陪伴祖母的玄燁驚聞這一噩耗,多日郁悶難解,隨扈大臣見他情緒低沉,反復(fù)勸請節(jié)哀。玄燁是一比較理智,自控力較強的人。在承祜之前,已有幾個皇子、公主先后患病幼殤,但他都不曾受到這樣大的震動。這除去因承祜是他唯一嫡子外,其中還有赫舍里氏的因素。玄燁與皇后感情篤深,對這一稚子的離去也就倍感痛惜。
承祜之死對赫舍里氏的打擊更為沉重,因為這是她唯一的親生骨肉。很可能從這時起,她的身體每況愈下,漸漸變得孱弱、多病。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平西王吳三桂在云南反叛的消息傳至。未幾,“朱三太子”楊起隆于京城放火舉事,一時人心惶惶,有些京城百姓欲往西山逃避。十三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據(jù)福建反。四月,清廷處死在京的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熊。恰在此時,赫舍里氏再次臨產(chǎn)。
心境平穩(wěn)與否,對產(chǎn)婦來講至關(guān)重要,在接生條件較為落后的情形下,更是這樣。赫舍里氏尚不滿21周歲,正值生育的最佳年齡,數(shù)年前又曾順利地分娩過一次,此次竟出現(xiàn)意外,與她因當(dāng)時局勢而產(chǎn)生緊張擔(dān)憂的情緒,不能沒有關(guān)系。
五月初三日上午巳時,赫舍里氏如愿以償,生下一個健康的男嬰,但也為之耗盡全部力量,于下午申時逝于坤寧宮。她是清代皇后中去世時年紀(jì)最輕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難產(chǎn)而早卒的。
再得嫡子與痛失皇后接踵發(fā)生,僅僅相隔兩個時辰,玄燁從大喜轉(zhuǎn)入大悲,心靈受到極大震撼。他為此輟朝五日;給赫舍里氏上謚號“仁孝皇后”;不久又將岳父噶布喇封為一等公,世襲罔替。
赫舍里氏死后,三年之內(nèi)玄燁沒有再立皇后,直至十六年八月,他才遵照祖母之命冊立第二位皇后。
(二)鈕祜祿氏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玄燁奉祖母慈命,冊立遏必隆之女鈕祜祿氏為皇后,同時還冊封佟國維之女佟佳氏為貴妃,李氏等七人為嬪。這是康熙帝第一次正式冊封妃嬪。
鈕祜祿氏只當(dāng)了六個月皇后,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
康熙初年選立皇后時,鈕祜祿氏也在應(yīng)選之列,所以她的年齡當(dāng)與赫舍里氏相仿。以出身來看,她作為輔政大臣之女,在當(dāng)時所有應(yīng)選的滿族女子中居于高位,比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更具優(yōu)勢。其后事實表明,她的品貌與素質(zhì),均不亞于赫舍里氏。然而,在輔臣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等都極力主張立鈕祜祿氏為后的情形下,孝莊為遏制代表鑲黃旗的鰲拜集團(tuán)勢力進(jìn)一步擴大,同時也為了團(tuán)結(jié)正黃旗老臣索尼及其家族,分化兩黃旗,以加強皇權(quán),果斷決定立赫舍里氏為后,同時將鈕祜祿氏也納入宮中。
《后妃傳稿》中說鈕祜祿氏“幼入宮為妃,”事實上,她入宮后,并未正式得到妃子的封號,當(dāng)時玄燁的后妃中得到正式冊封者,僅皇后赫舍里氏一人。
由于父輩卷入政治斗爭漩渦,鈕祜祿氏沒有能當(dāng)上皇后,盡管她尚在幼年,但對此與自己終身命運息息相關(guān)之事,不會無動于衷。特別是當(dāng)冊立赫舍里氏為皇后的諭旨頒布后,遏必隆與鰲拜、蘇克薩哈等心懷妒忌,同入奏阻。他們在私下大發(fā)牢騷:“噶布喇之女既封皇后,必動干戈。屬下滿洲人之女,豈可封為皇后?”“我們朋友之女,恨不能封為皇后?!北憩F(xiàn)出對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噶布喇及其女兒赫舍里氏的蔑視。這種不滿情緒,難免會對鈕祜祿氏產(chǎn)生影響??梢韵胍姡菓阎容^壓抑、委屈的心情入宮的。這一點,決定了其后十余年她在宮內(nèi)的處世風(fēng)格。
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鈕祜祿氏為皇后的冊文中,說她“性秉溫莊,度嫻禮法,柔嘉表范,夙昭令譽于宮庭,雍肅持身,允協(xié)母儀于中外”),看來她頗得太皇太后、皇太后與玄燁的好感,特別是當(dāng)十三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后,其實際地位逐步上升,很可能已開始統(tǒng)攝后宮之事。只因玄燁為給亡后盡三年守喪之禮,對鈕祜祿氏遲遲未予正式冊封。鈕祜祿氏入宮后的最初十年,對她來講是很不順心的時期。赫舍里氏去世前,她面對一輩子只能屈居其下,難登后位的命運安排,必須謹(jǐn)言慎行,不能流露出絲毫不滿。可以想象,在心情一直比較憂郁的情況下,鈕祜祿氏能夠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皇后等四方成功相處,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鈕祜祿氏除去具有與赫舍里氏相仿的侍奉兩宮“恪恭婉順,殫竭孝忱”,“慈以御下”等長處外,還喜歡讀書,頗有文采,這在其死后的追謚冊文中有所反映:“皇后鈕祜祿氏……衣疏服澣,首弘儉樸之風(fēng),夜寐夙興,克佐宵旰之治。惇五常而仁能逮下,循四教而慎以禔躬。覽史披圖,既媲徽于彤管,含章蘊美,洵葉吉于黃裳。”“動必璜琚,言惟師保,允宜四教,爰帥六宮?!笔聦嵶C明,相對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不僅使鈕祜祿氏在玄燁的后宮中,能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優(yōu)勢,為她繼赫舍里氏之后榮登后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也使她與玄燁之間,能夠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增進(jìn)彼此的感情。
鈕祜祿氏一當(dāng)上皇后,立即向玄燁提出為已故阿瑪建立家廟的請求,得到玄燁同意??墒钱?dāng)敕建家廟告成時,鈕祜祿氏已經(jīng)去世??滴跏四耆露娜眨钣H自撰寫的碑文,道出此事的原委:
“賜一等公遏必隆家廟碑。孝昭皇后(鈕祜祿氏)壸德攸宣,倫情肫篤,念父母鞠育之勤,思祠宇春秋之祀。朕嘉其意,遣官督理。后二月,皇后已崩。十七年十二月工作告成,因諭內(nèi)閣,詳考明代實錄,允符典例,特賜碑文,勒諸貞石……?!?/P>
由于阿瑪?shù)脑颍o祜祿氏入宮之始,未能當(dāng)上皇后,繼而又受阿瑪之累,一個人默默承受了難以言表的壓力與愁苦。然而她對阿瑪毫無怨意,一當(dāng)條件許可,便想方設(shè)法,通過建立家廟的方式,以報養(yǎng)育之恩。
鈕祜祿氏命途多舛。她入宮十余載,卻未曾生育,好不容易做上皇后,但又得年不永。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時,鈕祜祿氏在坤寧宮去世,年約25歲。有關(guān)史料均未載明其死因,也不見關(guān)于她患病的記載。或許她在過去的歲月中已耗去太多的心血,為了尚未實現(xiàn)的夙愿,勉力支持,強顏歡笑,一旦如愿以償,松弛下來,早已潛伏的疾患突然發(fā)作,奪去了她年輕的生命。
(三)佟佳氏
玄燁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先是被封為貴妃??滴跏?1677年)八月二十四日,玄燁諭禮部:“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諭,稽古帝王宮闈之制,必備妃嬪,以襄內(nèi)政。今冊封佟(佳)氏為貴妃,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這是玄燁第一次正式冊封妃嬪,此前包括(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在內(nèi)的所有宮人,都未曾得到正式封號。
佟佳氏何時進(jìn)宮不詳,她在玄燁首次冊封妃嬪時即成為貴妃,主要是由于她“篤生名族”,其父佟國維是玄燁生母孝康皇后幼弟,康熙九年任內(nèi)大臣,二十一年升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不久又擔(dān)任議政大臣。其生母是佟國維的嫡妻赫舍里氏。清初佟氏家族中,除去兩位國舅外,還有不少人官至高位,在當(dāng)時有“佟半朝”之稱。佟佳氏來自這樣一個有著特殊背景的家庭,而她本人既是玄燁的親表妹,又為佟國維的嫡生女,自然要被另眼相看。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玄燁奉祖母之命,晉封貴妃佟佳氏為皇貴妃。玄燁冊封的所有妃嬪中,她是唯一一位皇貴妃。清制,“后以下,皇貴妃最尊,可總攝六宮事,即副后也”佟佳氏名為皇貴妃,但在后位無人的情形下,負(fù)有皇后之責(zé)。
與玄燁的前兩位皇后一樣,佟佳氏也是一位溫婉端莊,“言容有度”的女子。她居于當(dāng)時后宮的首位,卻對服侍之人比較寬厚,待妃嬪們也很友善。她去世前已過30歲,一個女子的最好年華已經(jīng)逝去。玄燁鐘情于比她更年輕、漂亮的妃嬪,她不僅從不嫉妒、干涉,而且還主動向玄燁舉薦一些她認(rèn)為合適的女子,其追謚冊文中說她“志在進(jìn)賢,荇參差而必采”(張采田編《清列朝后妃傳稿》,傳上,第87頁。),即當(dāng)指此而言。這也表明她受到禮教綱常的很大影響。
佟佳氏以賢淑明理而享有口碑,直至兩個多世紀(jì)后,曾在清末為官的夏仁虎先生撰注《清宮詞》時,對此仍有述及:“宮中孝懿最賢明,外戚佟佳亦正臣。昨日玉音相問訊但呼舅舅不呼名?!弊⒃疲骸笆プ嫒螅⒄\赫舍哩氏,噶布拉女;孝昭鈕祜祿氏,遏必隆女;孝懿佟佳氏,佟國維女。孝懿外家最賢,禮數(shù)所獨優(yōu)。國維署銜,特命書國舅某,復(fù)有旨呼舅舅不名?!?/P>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佟佳氏生下一個女兒。因玄燁正奉祖母往塞外避暑,內(nèi)務(wù)府總管圖巴等用紅紙繕折,奏聞喜信:“六月十九日巳時皇貴妃誕育公主。據(jù)顧太監(jiān)、大夫們講,皇貴妃身子安康,公主安好?!睗M文朱批奏折,圖巴等奏,無年月。但小公主還沒有讓皇父見上一面,即于一個月后死去。這對佟佳氏是一沉重打擊,此后再未生育。
與前兩位皇后相比,佟佳氏面臨著一個新情況,即與玄燁的兒女們相處問題。赫舍里氏、鈕祜祿氏在世時,阿哥、公主們除去早卒者,僅存的幾個或年齡很小,或尚在襁褓中。而佟佳氏去世前,皇長子胤禔已18歲,二公主(皇三女)已17歲,他倆下面又有十幾位年齡不等的同父異母弟妹。佟佳氏將這些阿哥、公主視同己生,“鞠育眾子,備極恩勤”,“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她十分喜歡孩子,對孩子們很疼愛,顯現(xiàn)出善良、溫和的稟性。
值得一提的,是佟佳氏曾親自撫養(yǎng)皇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正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生母為當(dāng)時尚未進(jìn)封主位的烏雅氏。自胤禛出生不久,便由佟佳氏領(lǐng)養(yǎng),直到十年后她去世。由于自身沒有生育或其他緣故,將其他妃嬪或?qū)m人所生兒女從小抱來撫養(yǎng),這在康熙朝并非少見,佟佳氏對小胤禛十分慈愛,照顧得很周到。她沒有親子,唯一的親生女兒尚未滿月便已殤逝,于是將自己的一腔母愛,無保留地給了其他妃嬪所生兒女,尤其是四阿哥胤禛。生母當(dāng)時僅在妃位的胤禛,從小為皇貴妃所鞠育,自然是幸運之事,他本人及其子孫對此一再提及,除去不忘佟佳氏十年鞠育之恩,還有炫耀之意。
鈕祜祿氏去世后,中宮久虛。按理說,早在康熙二十年,貴妃佟佳氏即當(dāng)順理成章地升為皇后,但她只是被提高一等,成為皇貴妃,而且一當(dāng)便是八九年,直到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她染患重病,生命垂危,七月初八日玄燁才降諭禮部:“奉皇太后慈諭,‘皇貴妃佟佳氏,孝敬性成,淑儀素著,鞠育眾子,備極恩勤。今忽爾遘疾,勢在瀕危,予心深為軫惜,應(yīng)即立為皇后,以示寵褒。欽此。’前者九卿諸臣,屢以冊立中宮上請,朕心少有思維,遷延未許。今只遵慈命,立皇貴妃佟佳氏為皇后。應(yīng)行典禮,爾部即議以聞?!逼咴鲁蹙湃找辉?,玄燁冊立佟佳氏為皇后,并頒詔天下,初十日申刻,佟佳氏去世,遲延了多年的冊后之舉,未能挽回她的生命,冊立盛典被喪禮所取替。
康熙二十八年六月上旬,玄燁奉皇太后往暢春園小住。七月初七日深夜,他突然返宮,不同尋常,表明是在得知皇貴妃病篤的消息后,當(dāng)即趕回。皇太后至遲在初八日也返回宮內(nèi)。初八、初九、初十等三日,玄燁都令“部院各衙門奏章交送內(nèi)閣”,以便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垂危的佟佳氏。由此可以看出,佟佳氏確是“忽爾遘疾”,玄燁、皇太后均無任何思想準(zhǔn)備。
孝惠命立佟佳氏為皇后,說明她很喜歡這位兒媳,早有冊立之意,而一向遵守孝道的玄燁卻遲遲不使嫡母所愿成為現(xiàn)實,對大臣“屢以冊立中宮上請”拖延不睬,原因何在?
玄燁雖然是一位注重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jìn)科學(xué)技術(shù),比較開明的皇帝,但難以擺脫其所處時代的制約。他有較濃厚的迷信觀念,并深受宿命論思想的影響。
一廢太子期間,玄燁曾斥責(zé)皇太子胤礽“生而克母”,實際上在他內(nèi)心深處,也暗藏著自己克后的思想負(fù)擔(dān)。第一位皇后和他作配十載去世時,年僅22歲。第二位皇后冊封前十幾年內(nèi),始終安然無恙,但一立為皇后,剛剛半載便撒手人寰。玄燁不愿看到第三位被冊立的皇后再遭厄運。所以,盡管佟佳氏令他滿意,但只是始終讓她處于皇貴妃之位,并不冊為皇后,以避免不測。這是他對皇太后及眾臣之意“少有思維,遷延未許”的重要原因。直到佟佳氏突然病重,玄燁仍未主動提出冊立一事,因擔(dān)心此舉會加速其病亡。及至皇太后終于發(fā)話,玄燁才遵旨冊立,但為時已晚。
佟佳氏去世時,玄燁36歲,正值盛年,但他從此再未冊后,連被稱為“副后”的皇貴妃之位,也一直空缺無人。封建社會,皇帝與皇后是至高無上的君權(quán)象征,被視為天地作配,缺一不可,皇后是兆民百姓所景仰的國母,其品德懿行為天下婦人楷模。以當(dāng)時的道德準(zhǔn)則來看,國不可一日無君,而后位長久空缺,終歸是不完善的。
清朝的鄰國,也一直在密切關(guān)注此事。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朝鮮使臣自北京返國后說:“彼國……皇后及太子虛位已久,至今無建立之意。”將后位與儲位兩事相提并論,可見高度重視。玄燁無視輿論影響,堅持不再立后,確有難言之隱,前已述及。如果僅以妃嬪中再無中意之人作為理由,顯然是解釋不通的。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大學(xué)院校在線查
高考熱門一鍵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