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本是楊玄感的部下,楊玄感起兵造反失敗后,李密開始了逃亡的生涯,后來投奔了瓦崗軍。因為李密善于謀略和用兵,得到了瓦崗軍首領翟讓的賞識和重用。他說服翟讓,率領七千精兵攻下隋朝的重要糧倉———興洛倉,招就食饑民幾十萬,起義隊伍迅速壯大。由于李密擅長于謀略,逐步在瓦崗軍內部形成自己的勢力。后來李密獲準建立蒲山公營,翟讓推李密稱魏公,等于將首領地位讓給了李密,以招徠各路反隋武裝。
但是,就在此時,一件事情發(fā)生了,改變了瓦崗軍的內部格局。
李密殺死了翟讓!
有很多史書上記載說李密殺死翟讓是因為分財不均、對待俘虜?shù)膽B(tài)度不同等。我認為沒有這么簡單。當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在考察瓦崗軍的成長足跡后,我發(fā)現(xiàn)李密殺死翟讓有很深刻的原因,下面我就此分析一下。
首先是權力制衡。
翟讓曾經是李密的領導,后來他主動將領導權讓給了李密。雖然李密在瓦崗軍中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對于翟讓這位曾經的領導,并不能直接下命令,就算是想讓翟讓做什么事情,語氣也會比較委婉,畢竟,他的領導位置是翟讓推選的,而瓦崗軍的將領們大多是出身貧寒的草莽漢子,或者是隋王朝的低級軍官,在這些人心中,恩義兩字分外重要。翟讓只是曾經做過李密的領導,但是只要有過這回事,李密就無法在翟讓面前擺出領導的架子來,以免給人忘恩負義的感覺。
但是,李密是有野心的,如此翟讓便成了李密的絆腳石。雖然表面上李密是翟讓的領導,但是內心深處,大家依然認為翟讓還是領導,李密的心中肯定會不爽,換了我也會不爽,這就等于翟讓隱性地分解了李密的權力。
僅僅是心里不爽,還不足以讓李密殺死翟讓,還要靠自身的實力,李密是有實力的。
其次是派系林立。
總的說來,瓦崗軍分為三個派系。
第一派,我稱之為蒲山公營集團。這個集團是李密親手建立的,可以說是李密的嫡系部隊,以秦叔寶、羅士信、程知節(jié)、裴元慶四將統(tǒng)率的八千內軍驃騎為主力,輔以裴仁基、王伯當諸將統(tǒng)率的部隊,在瓦崗軍中,是戰(zhàn)斗力最強、勢力最大的一支軍隊。
第二派,我稱之為老營集團。這個集團主要是以最初隨翟讓在瓦崗起義的老部下為主,其中,左武侯大將軍單雄信,右武侯大將軍徐世都是翟讓的心腹手下,統(tǒng)率著大量士卒。其實力和蒲山公營集團不相上下。雖然翟讓將頭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但是,他在瓦崗軍中的勢力卻并沒有削弱多少。
第三派,可稱之為變民集團。所謂的變民集團,就是指一些農民、小販。因為受不了官府的壓迫,起來造反,但又沒有形成正規(guī)的組織,需要依附規(guī)模較大的起義軍。這個集團以孟讓、郝孝德的變民集團,上谷郡(今河北易縣)變民軍王君廓集團,東進的長平郡(今山西省晉城)李文才集團、李德謙集團,魏郡(今河南省安陽)的李文相集團,濟北郡(今山東省莊平)的張青特集團等為代表。變民集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統(tǒng)一的合力,表面上聽從李密指揮,關鍵時刻是靠不住的,他們依附瓦崗軍就是因為瓦崗軍有糧。這個集團屬于墻頭草的類型,只要能得到利益就行,至于效忠翟讓,還是效忠李密無所謂。
三個派系,不同的想法,蒲山公營集團效忠李密,老營集團效忠翟讓,變民集團無所謂。所以斗爭的焦點就集中在了蒲山公營集團和老營集團二者之間。
第三,翟讓和李密的追求不同。
翟讓自認不如李密志向高遠,不是打天下的料,這才把頭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但是,這并非表明他就完全不擔心李密上位之后反過來對付自己。雖然自己對李密有知遇之恩,但正因為他本身有著雄厚的勢力,所以才并不在乎在名義上接受李密的領導。一句話,他只想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有美女就上,有錢財就撈,只要過得好就行了,他并沒有打江山的雄心。由于翟讓的存在,翟讓手下的那些老部下仗著自己的資歷,根本就不理會李密的命令,在打仗的時候只知道躲在后面,?戰(zhàn)利品的時候卻一個個站了出來,奮勇爭先。
而李密則不同,他身為隋朝的舊官吏,起兵造反,就是想做皇帝?,F(xiàn)在翟讓這個自己曾經的領導,這么沒有上進心,但是還得礙于面子,言不得語不得,自己的下屬對翟讓集團的行為也不滿,這些都被李密記在了心中。在翟讓看來,屬下奪取戰(zhàn)利品,這些都是小事情,連領導的位置都是他讓給李密的,李密自然不會計較這些小事情。然而,他不知道李密是一個有野心的人,是一個雄主,而一個雄主的想法與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如果照這樣下去,瓦崗軍早晚會出亂子,所以李密覺得要想讓瓦崗軍形成真正的合力,必須要讓所有人的目標一致,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統(tǒng)一思想。但是如何才能統(tǒng)一呢?李密想到了做翟讓的思想工作,但是為什么最后李密作出了殺死翟讓的決定呢?我覺得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翟讓根本聽不進去。
第四個問題,翟讓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
在這里,我說三件小事,大家就會看出,翟讓是個什么樣的人。
第一件事,翟讓邀請李密的記室刑義期來賭博,翟讓的賭風不是很好,贏得起輸不起,刑義期自然不想白送錢財給翟讓,于是百般推脫,找個借口沒有去,結果,翟讓大怒,派人把他抓來,打了八十軍棍。
第二件事,翟讓曾經警告過左長史房彥藻說:“你以前攻下汝南時,得了多少寶物啊,全都給了魏公,一點都不給我。難道你不知道,魏公的位置本來就是我的,沒有我也就沒有魏公的今天!”
第三件事,翟讓的老哥翟弘是一個非常粗鄙無禮的小人,他的謀士司馬王儒信和翟讓的愛好相同,喜歡往自己兜里撈錢,買賣軍職,貪污軍功,無所不為,這兩個人對翟讓將領導的位置讓給李密分外不滿,于是,經常在翟讓面前口出怨言。王儒信就時常勸翟讓自領為大冢宰,總攬一切事務,巧妙地奪掉李密的大權。翟讓的哥哥更加直接,居然當眾對翟讓這樣說,這個皇位當然應該是由自己坐嘛,你要是不坐,也沒有必要送給別人啊,我也姓翟,干脆你把這個位置讓給我坐算了。聽罷哥哥的話,翟讓不以為意,哈哈大笑兩聲,就把這事情忘記了。
從這三件事,我想大家應該了解了翟讓是個什么樣的人,那就是粗魯、狂妄。
以我的經驗來看,要想做通粗魯、狂妄之人的思想工作,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很可能他還會跟你鬧翻臉。由此可以想象出,李密做翟讓思想工作的時候,翟讓是個什么反應。
既然好言好語你不聽,那就是你死我活!翟讓,別怪我李密心狠了。
要想成為雄霸天下的英豪,就必須舍棄心中的情義。李密告訴自己,這不是嗜殺,不是為了個人的權力,才行這不仁之舉,這是為了瓦崗軍的前途,為了天下的蒼生,為了真正的大義,方才行這不義之事。
殺!
雖然翟讓死后,老營集團有的離開了瓦崗軍,使瓦崗軍的力量削弱了,但是內部思想更統(tǒng)一了,不再有派系之爭,李密可以專心致志地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大學院校在線查
有疑問就來發(fā)現(xiàn)